本報駐希臘特約記者 梁曼瑜

在希臘各城鎮的每個街區,星羅棋布著很多迷你小報亭,當地人稱為“佩利特羅”(如圖)。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亭,已經陪伴希臘人度過了百年歲月。
遍布在希臘街頭的小亭子全年無休,為希臘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一般而言,小亭子占地不到3平方米,是由金屬支架組成的簡易建筑體,兼賣報刊、小食品、生活用品和小玩具,在旅游區的小亭子還能找到旅游紀念品。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小天地里,每一點空間都會被填滿。繞著亭子一圈密密麻麻地掛著上百種報紙和雜志,擺放著零食和飲料,打火機、香煙、手機卡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用品大多能在小亭子里找到。
經營者安坐在封閉的亭子中央,眼觀四路,手控各方,變戲法似地通過幾個不同方向的小窗口向顧客售貨收錢,不時還要回答各種如“怎么走”“幾點鐘”等問題。
作為社會服務和互動的重要交匯點,希臘街頭小亭子見證了這個國家的興衰起落,陪伴希臘人走過了百年的陽光風雨路。1911年,希臘第一個街頭小亭子在雅典大學路開張,位置在現今雅典地鐵2號線大學路站附近。但在1997年,該站在建設過程中出現地陷,這個載入史冊的小報亭不幸被毀。
自從首個街頭小亭子在希臘創建后,這種商業模式迅速被接受和復制。100多年來全國各地的類似小亭子越來越多,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從開始只有不到一平方米的占地面積,發展到今天擁有相對寬敞的空間,售賣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長期以來,經營希臘小亭子是一種特殊的權利,執照主要是給一些二戰遺屬、受傷的退伍軍人和殘障人士,作為一種社會扶助措施。如今接手經營街頭小亭子的希臘年輕人越來越多。對他們而言,從事這種迷你版便利店的工作無疑非常繁重。29歲的經營者史彼羅斯就曾表示,雖然時代不同了,但與祖父、父親等上一輩的經營方式相比較,如今小亭子的運作卻沒有什么變化,除了老客戶之外,還有機會結交新朋友。
在今天的希臘,街頭小亭子不僅是售貨亭,同時更是一個信息亭。有亭主表示,小亭子一直在擔任著某種咨詢角色,每天都會被各種各樣的提問所包圍——咨詢房源、招聘求職、尋人尋物等,甚至還會被要求在公眾假期時照看別人家的商店,“小亭子曾經是,也一直會是希臘社會的圓心”。▲
環球時報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