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成
設備綜合效率(OEE)即表現設備實際的生產能力相對于理論產能的比率,是一種可以被用來測試、衡量或改善設備運行的強大工具,其將設備可用性、性能以及質量(浪費)融合為一體。
由于包裝印刷的制造工藝復雜,因此包裝印刷商擁有大量機會使用設備綜合效率來改善他們的運行狀況,從印前工序到印后處理以及層壓。通過關注設備綜合效率的單體因素以及影響這些因素的原因,印刷商們就能夠識別業務運營中的弱點、優先他們的影響、采取改正措施并跟蹤改善情況。更高的設備綜合效率能夠帶來更加高效、生產能力強大并且盈利能力強大的業務。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整個印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系統;印前工序以及制版的問題必然會影響實際印刷效果;而印刷產品的質量好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層壓和轉換效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設備綜合效率的各個因素在柔版印刷領域中的作用和影響。
可用性衡量的是一臺印刷機的實際印刷時間占總時間的比重。當我們在考慮設備可用性和設備停機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設備維護,不論是計劃的或者是非計劃的設備維護都會導致設備停機。但不幸的是,除了維護之外,還有多種導致設備停機的原因,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歸結為幾個方面。而其中最難以忍受的原因就是“等待”:等待工作、等待印版、等待油墨、等待原材料、等待客戶等。其中有些等待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大部分可以通過事先計劃或者在設備開始運行之前確保所需的印版、網紋傳墨輥以及原材料都已就位來解決。解決等待的問題對設備的效率將產生巨大影響,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減少印前墊版時間以及縮短清洗和轉換時間能夠大幅改善設備的效率。隨著印刷機的運轉周期縮短,印刷機的自動化程度將會大幅增加。關鍵在于更加快速的墊版作業。而墊版時間可以通過簡化整個印刷流程來縮短。比如:不僅印刷機應該做到標準化色彩管理測試,網紋傳墨輥和油墨也應該進行優化。印刷商應該使用前輥筒來確定最佳的油墨攜帶量或者使用的網紋傳墨輥的最佳容量。即使是很小的改變也能對密度產生巨大的影響。油墨附著的一致度和可預測性以及色彩的密度會限制需要的油墨調整的次數。
另一個可以做出改善的領域是對印刷機進行清洗并轉換至下一個工作的時間。(盡可能)對工藝流程進行簡化并對使用的油墨進行標準化能夠加快清洗和轉換的速度。各項工作之間浪費的時間是不具有生產率的。
質量在設備綜合效率中有著特殊的含義;質量僅僅是衡量浪費量的一個指標。浪費包括墊版浪費和生產浪費,不論是印刷過程中或者是轉換過程中浪費。假設某項工作需要6萬個紙袋,印刷這些紙袋需要6.5萬縱尺的基底材料,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卻耗費了7.5萬縱尺的基底材料,因此浪費了15%。浪費的原因可能包括墊版問題、破損的印刷品或者在轉換過程中發現較差的印刷質量導致重新印刷。材料浪費不僅耗費成本,而且還會拖慢生產速度。設備綜合效率不針對其他類型的浪費,比如油墨節省或者層壓。
性能反映的是印刷機理論上的最大運行速度與其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運行速度之間的關系,或者生產特定數量的印刷品的預計時間與實際花費的時間之間的關系。印刷機的性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印版清洗、卷筒紙斷紙或者輥筒更換等;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避免或者難以控制的,但是其他因素都是可以加以改善的。印刷機的標準化色彩管理測試以及正確網紋傳墨輥的使用都能夠改善油墨的附著和沉積,這不僅有助于印版的清洗工作,還能夠改善色彩的問題以及其他的印刷機問題,同時還能夠提高印刷機的速度。
包裝和標簽印刷商們的印刷機很少以潛在的最大額定速度運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改善生產工藝、油墨轉移以及色彩一致性都能夠改善生產速度。即便是印刷速度只有小幅提高,設備的效率、生產率、使用率以及利潤率都將出現大幅提高。如果將一臺標簽印刷機的速度從150fpm提高至180fpm,則該機器的生產能力將提高20%;如果將一條寬幅卷筒紙印刷機的速度從500fpm提高至700fpm,其生成能力將提升40%。通常來說,這些都是可以達到的改善結果,設備綜合效率分析能夠識別這些潛在改善措施帶來的影響。
設備綜合效率是一種用來識別提升印刷機利用率和效率的強大工具。設備運行的每個方面都能夠通過某個關鍵的設備綜合效率類型加以改善。更快的準備工作能夠改善印刷機的可用性。印刷機的標準化色彩管理測試以及使用正確的篩選和網紋傳墨輥能夠改善油墨的轉移效率,因而印刷品的染色將變得更加迅速,同時印刷機的運行速度也將得到提高,設備的可用性以及性能都將得到改善,還能減少浪費。使用更少的專有色能夠減少清洗和轉換時間,進而改善設備的可用性。
就識別對設備效率影響最大的因素以及哪些方面將對改善設備運行產生最大影響而言,設備綜合效率分析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