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華 盧雪婷 張皓月
【摘 要】旅游業是重要的第三產業,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極具活力的“朝陽產業”。同時作為區域合作的先導產業和調結構、轉方式的優勢產業,是區域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支柱,是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聯系紐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旅游業的新格局。同時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交通業、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時刻,京津冀旅游一體化自規劃以來,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有效推動了三地旅游資源的整合,促進了旅游產業的升級發展,在旅游基礎建設、旅游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協同成效;然而,由于一體化的不完全性,京津冀在旅游協同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對此,本文在京津冀旅游一體化成效基礎上,提出了深化發展的提升路徑,旨在推動三地旅游產業合作的深入性與全面化,擴大開放,借助政府推動和市場驅動的雙重力量,促使京津冀區域旅游率先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發展成效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1-0046-002
【Abstract】Tourism is an important tertiary industry.With its strong momentum, tourism has become a very dynamic “sunris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as a leading industry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an advantageous industry with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it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 link in the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They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and form a new pattern of tourism industry.At the same time,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and agriculture to varying degrees.At the important mo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since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of tourism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it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three places and promoted the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In terms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ourism service and brand building.However,due to the incompleteness of integr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 still has a big gap in tourism coordination.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a promotion path for deepening development.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ies in the three places and to expand opening up.With the help of both government-driven and market-driven force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al tourism should be pioneered.
【Key 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0 前言
京津冀是由以首都北京為中心輻射周邊天津市、河北省為主的經濟圈發展而來。京津冀經濟圈地處于環渤海地區的心臟地帶,該地區與珠三角、長三角并列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三大經濟圈,被確定為被北方的經濟中心,引起萬眾矚目。京津冀旅游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優勢,交通便捷,通信迅速,客源市場廣闊,經濟基礎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2013年,京津冀旅游總收入超過8000億元,為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京津冀三地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區域旅游合作機制為方向,放眼開拓旅游市場,加強旅游監管合作,推進旅游產業發展,進一步實現京津冀三地旅游經濟圈的新格局。更為京津冀旅游一體化,乃至更廣范圍的協同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自2013年4月以來,三地旅游部門一同組織開展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工作會議,計劃商定建立健全的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工作機制,主動作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模式,圍繞區域間的旅游合作,出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京津冀旅游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京東休閑旅游區可行性研究報告》、《京東休閑旅游區建設行動計劃(2016-2018 )》,和《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示范區合作宣言》、《京津冀鄉村旅游共建共享共識》、《京津冀旅游集散中心直通車同業協會項目合作意向書》、《京冀自駕游房車露營協會旅游戰略合作意向書》等文件,深入促進了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的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京津冀三省市的產業格局。
1 京津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為更好地推進京津冀旅游一體化成效,三地均在旅游基礎建設方面進行了重點發展。以河北省為例,通過制定實施《全省旅游環境“三項整治”指導意見》,在河北省推動開展城鎮旅游環境整治行動、鄉村環境整治行動和道路沿線旅游環境整治行動,深入實施“智慧旅游”工程,加快建設河北智慧旅游云數據中心,加強旅游應急平臺建設等,而其中,交通與公共服務是三地旅游基礎建設的重點。
1.1 交通建設
河北省會同北京旅游委、天津市旅游局及京津冀多地區聯合開通了跨區域、班線化旅游直通車。石家莊旅游集散中心開通了石家莊至北京香山—頤和園、十三陵—八達嶺等旅游直通車線路,全年向京津輸送客源5萬人次以上。同時,北京市、天津市旅游集散中心先后開通至避暑山莊、北戴河、白洋淀、野三坡、山海關等景區的旅游直通車10多條;河北省各地與北京市公交部門合作,開通北京至河北的公交行駛線路有40條,運行公交車近800輛。河北省推動開通京津冀旅游專列例如北京、天津與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張家口和承德等城市之間,在開通“衡水湖號”、“邯鄲號”、“野三坡號”、“大好河山張家口號”等旅游專列的基礎上,2017年開通了“西柏坡號”(邯鄲-承德)、“避暑山莊號”(北京-承德)、“正定號”(張家口南-石家莊北)環省旅游列車。
1.2 公共服務
旅游要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尤其是公共服務的建設。以河北省為例,2015年,根據《河北省京津冀互設交通標識牌設置方案》,河北省積極推進京津冀旅游交通標識牌建設。其中大興在河北設置標識牌1塊,涉及轄區內1個景區,占北京在河北設置標識牌數量的6.25%,占北京景區數的3.57%;薊縣在河北設置標識牌2塊,涉及轄區內3個景區,占天津在河北設置標識牌數量的25%,占天津景區的25%;三河在北京設置標識牌3塊,涉及轄區內9個景區,占全省各地在北京設置標識牌數量的16%,占河北景區的23%;遵化在天津設置標識牌2塊,涉及轄區內2個景區,占全省各地在天津設置標識牌數量的22%,占河北景區的25%;興隆縣也已確定在平谷區設置標識牌2塊、在薊縣設置1塊、遵化市設置1塊。
2 京津冀旅游一體化成效
(1)開設京津冀一卡通
“京津冀旅游一卡通”聯名卡是以中國建設銀行龍卡通為載體;以京津冀都市圈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惠民、便民為中心的銀企聯名卡,目的在于為廣大客戶旅游休閑提供服務優惠,將三地旅游資源優勢互補。該產品實現了旅游、消費優惠與金融工具相結合的一種創新。自發行以來,既促進了三地城鄉居民的積極出游,又為企業提供了營銷和增收的平臺。
(2)開設京津冀自駕游護照
在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自駕車旅游協會聯合北京、天津兩地為實現三地旅游協調發展推出了一項旅游惠民、便民工程——《京津冀自駕車旅游護照》?!毒┙蚣阶择{車旅游護照》整合京津冀旅游景區、賓館、酒店等旅游資源,集多種旅游相關消費優惠于一身,面向京津冀自駕車旅游愛好者和各種社會團體發行的超級服務通行證。此項工程的推出旨在進一步加快和促進京津冀三地旅游協調發展的步伐的同時積極推動和規范自駕車旅游市場健康發展,助推京津冀旅游一體化。
(3)開設京津冀精品路線
根據《河北省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為了突破旅游格局,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建設一批全域旅游片區 ,構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體系,突出打造一個環首都休閑度假旅游圈,沿燕山—太行山、沿渤海兩個休閑度假旅游帶,10個以上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100個精品旅游景區,1000個旅游重點項目。壯大一批旅游市場主體。
同時京津冀三地積極開發旅游宣傳品工作,聯合推出旅游精品線路、包裝旅游產品,編制旅游路書,其中路書包括河北省精品旅游線路20條,北京市精品旅游線路15條,天津市精品旅游線路15條。
(4)建立旅游示范區
2016年,京津冀三地發布了《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示范區合作宣言》,探索建立“京東休閑旅游示范區”,以期深入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京東休閑旅游示范區總面積達八千平方公里,集中了三地二十余處特色景區,推出多種旅游產品形態及多條精品主題旅游線路。京東示范區通過四個一體化:旅游規劃布局一體化、服務規范一體化、市場監管一體化、市場營銷一體化整合旅游資源,在京津冀旅游業協同發展上,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在京東典型示范區的建立下,北京市依托京東五縣市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基礎設施,同河北省天津市聯合,推出6條精品線路,其中包括:京東皇家休閑文化游、燕山文化體驗游、泃河流域美食游、精品商務游、冀東抗日紅色游以及地質科普游等;引進“旅游+”概念,積極推動“旅游+”項目發展;天津市薊州區聯合其他四地組織“京東休閑旅游示范區”推介會,同時引導在區域交界處、高速公路出口旅游引導牌的設計;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推進京東旅游一張圖、一張卡、一張網、一個優惠政策;開展旅游宣傳片互播,擴大示范區影響力。
(5)推進品牌一體化
京津冀三地為加強旅游一體化,深入推動“十百千”工程,積極在旅游業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并計劃做精1000家特色旅游企業,做優100家區域性骨干旅游企業,做強10家綜合性大型旅游企業。以河北省為例,目前正在全國乃至世界計劃打響“京畿福地,樂享河北”旅游品牌。河北省將在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發揮其自身優勢和特色,建設具有標志性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品牌體系。并重點推廣一系列文化品牌:“東方人類從這里走來—泥河灣”、“華夏文明從這里走來—涿鹿”、“新中國從這里走來—西柏坡”。同時,河北省還將依托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規范 ,全力打造避暑、冰雪、休閑、紅色、鄉村、長城、歷史七個分品牌。
3 京津冀旅游一體化提升路徑
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發展已初現成效,三地旅游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區域旅游產業得以發展與升級,但同時,由于區域合作的不完全,在高效便捷、互利互惠的旅游一體化建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需要京津冀三地繼續深入合作探究的問題,在此,對推動京津冀旅游一體化進一步發展提出以下意見或建議:
3.1 著力加強政府的頂層設計
完善機制建設,建立京津冀旅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三地投訴受理協調機制、建立規劃協調機制等,深入推進京津冀旅游一體化進程;加強法制機制建設,在京津冀旅游一體化過程中出臺的《協議》、《紀要》等文件要上升至法規高度,確保三地合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從而保證區域合作的有效性及可持續性;發揮區域旅游合作的立體優勢,推進區域入境旅游、旅游媒體、旅游研究機構、旅游投資四大聯盟之間的合作;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發展規劃,以自身特色為依托,合理規劃空間布局,精準定位,實現錯位、差異化協同發展。力爭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機遇下,將京津冀旅游圈建設成世界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3.2 注重發揮市場的主體性作用
提升景區的核心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加大招商力度,依托部分旅游產業集聚區原有的基礎設施、區位條件、自然資源,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協調好區域關系,整合利用三地豐富的特色資源,針對市場不同需求,共同打造精品跨區域旅游線路,打造標志性區域品牌,進一步開放旅游市場,吸引游客,提高社會參與度,弱化京津冀三地旅游產業的區域競爭,以“合作”促進步。構建統一文化品牌,整合京津冀區域內的節慶活動,挖掘傳統特色,提高節慶效應,擴大其文化影響范圍,將區域性節慶活動打造成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增強三地賽事活動合作,提高區域旅游的影響力,擴大區域旅游知名度,增加區域旅游人數,拉動區域旅游經濟發展。
3.3 注重發揮“互聯網+”的協同作用
截止到2017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手機網民占比達96.3%,網絡在游客出游過程中的使用程度不斷提高,在預定住宿、景區門票、尋找美食等方面網絡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網絡給廣大游客及時將自己的旅游體驗上傳至社交平臺與親朋好友分享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加強網絡合作,發展智慧旅游已是區域旅游合作發展的必然之路。應充分發揮京津地區在科技信息方面的明顯優勢,轉變傳統旅游觀念,對接區域旅游網絡合作,盡快建立起包括旅游政務、旅游資訊、旅游互動、虛擬體驗、在線預訂等專業功能的旅游網站群,并加強與攜程網、同程網、去哪兒網等在線預訂網站的合作,擴大旅游銷售渠道和旅游知名度;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統,打造“一個平臺,三大體系”,即智慧旅游云平臺和公眾服務、行業服務、管理服務體系,建立旅游信息數據庫、旅游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優勢互補,實現打破地域限制的信息資源共分享,推動整合京津冀區域旅游資源;建立有效的人才機制,培養旅游信息化專業人才,提高整體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適應緊隨互聯網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霞.基于“三合論”的武漢城市圈旅游一體化探討[J].中國商貿,2010(20).
[2]李穎,南凡.京津冀旅游一體化的發展歷程和問題研究[J].才智, 2012(13).
[3]唐少清,姜鵬飛.基于京津冀一體化視角下的都市圈比較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4]孟祥林.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北京—張家口”城市走廊發展對策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5]王剛,宋雪玲.遼寧與京津冀旅游產業協同發展問題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6]于浩.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6(03).
[7]盧天旖.京津冀協同發展視角下河北省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論壇,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