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山
【摘 要】2010年兩會聚焦熱點之一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2017年兩會更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發展的關鍵——管理則成為突出問題,管理方法亟待改變,管理水平急需提高。目前技工學校學生管理仍處于傳統模式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長遠的發展,只能破繭而出,走一條新的管理路線,實施新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技工學校學生;學習狀態;柔性管理;走動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1-0127-002
【Abstract】In 2010,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two sessions wa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 professional technology.As the key to development, management becomes a prominent problem, management methods need to be changed urgently, and management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The vestibule school student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in order to get a rapid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can only the birth, a new management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Flexible management; About management
0 前言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講話中指出:繼續加強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另外在2010年3月5日教育部舉行的教育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上,職業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指出,對于未來10年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育規劃綱要明確了思路,提出了辦法,令人信心滿滿:今后上職校不再低人一等!政策的支持、國家的重視要求職業類技工學校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以便更高要求地完成校內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1 技工學校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1.1 技工學校生源情況
隨著普通高中和高校的擴招,中考、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學習差的學生、品德差的學生和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成為現階段技工類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
這些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因此他們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
1.2 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態
關于學習,這些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性情還不夠穩定,因此學習自控能力較差,情緒變化快,遇到事情就會躁動不安,甚至情緒爆發。缺乏對社會的關愛。在現代社會中,不少青年在學習上處于“三無”狀態,即無動于衷,謂之無情;缺乏活力,謂之無力;漠不關心,謂之無心。這在職校生中表現更為突出。
關于行為習慣,由于獨生子女的緣故,大部分技校生都有行為懶惰、懶散的習慣,做事情不負責任,有頭無尾。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較差,異性交往出現偏差,與師長交往有明顯的隔閡并缺乏信任,網絡交往失度、失范。
2 技工學校管理現狀及弊端
現在,技工學校的學生管理重點是“管”。學校有嚴謹、詳細的校規校紀,并且嚴格按照校規校紀管理,處理學生問題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學生學習在“管”,早晚自習有班主任和值班老師跟班、檢查,校系學管人員、學生會專人組織檢查。課堂上,查出勤、查紀律……,各位老師辛苦勞碌,遲到早退曠課依然屢禁不止,課堂上學生說話、睡覺、看小說、玩手機甚至小范圍打逗,依然存在。有的老師與學生發生爭執,有的老師仍然在自顧自講課,這一時間段的學生管理則是空白。
學生品德差、情感淡漠在“管”。學生打架,會有負責學生管理的老師對參與打架事件的學生進行在批評教育、請家長、給學生個人扣分或給班級扣分,甚至給學生處分。學生違反校規校紀在如此處理,學生做事不積極、不主動,一遍一遍地囑咐、叮嚀卻無濟于事……
學生行為習慣差,學校也在“管”。宿舍衛生、教室衛生、發型、儀容儀表、抽煙喝酒、老師樣樣都在管,可是,摁下葫蘆起來瓢,效果總是不盡人意……,究其愿意,我們只是在看管,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認識,沒有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和文明準則。
3 新時期,新時代,實施管理新路
3.1 管理新路線
3.1.1 柔性化管理
所謂柔性管理,從宏觀層面上看,是一種對“穩定和變化”同時進行管理的新戰略。[1]應用在學校管理中則是以學生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以適應學生心理規律、行為習慣的活動或課程為載體,實現學生和學校同發展的新的管理方式。與“以規章制度為中心”剛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的本質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從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出發,采用非強制性的方式,讓學生在心里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把組織意志內化為自覺行為,從而產生自我約束力。[2]相對現在通行的剛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改變了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啟發、引導和支持。
漢光武帝劉秀:“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柔性管理,以完善、嚴謹的規章制度作為管理的基礎,實施柔性化管理加以引導和啟發,做到剛柔并濟,即是現行管理模式的升華,當前社會、家庭、學校管理的新突破。
3.1.2 走動式管理
走動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國管理學者彼得思(T. J. Peters)與瓦特門(R. H., Jr. Waterman)在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名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3]麥當勞創始人雷雷·克羅克鋸掉了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實施走動管理,使公司扭虧為盈。
現在,技工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層面。負責學生管理的老師忙于瑣碎的雜務,不能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
深入到位的走動管理能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對學校的反應并能及時發現問題。同時由于老師的深入,使得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任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實施管理新路線的必要性
(1)學生生是有思想、有意識的個體,技工學校學生是一個由獨特性個體組成的獨特群體。
近幾年,我國經濟、文化發展飛速,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知識,更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充斥著他們的頭腦。由于還處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狀態,他們不能十分準確地分辨信息的真偽,并且他們拒絕、排斥惡意信息的能力還比較差。這種狀態的學生生活在傳統教育管理的模式下,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有可能以各種被排擠出來,而技校學生則是被基礎教育淘汰下來的群體。相較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擴招前的生源群體,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層次、不同社會時代的學生,適應的管理模式應有不同。
(2)社會對新時代技工的要求在提高。工業的現代化、自動化造成企業已不再需求純密集型勞動力,需要有技術水平、綜合素質高的新時代技工,需要員工以廠為家、以廠為榮的理念,有愛廠、護廠的情感。這是現在技工學校學生管理中的欠缺。
(3)技工學校發展必須突破的瓶頸。
技工學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具備運行和發展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改變管理方式,實施新的管理路線,培養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是技工學校獲得長遠發展的關鍵。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社會對技工學校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只有借此機會,培養出優秀的、社會認可的、德才兼備技能人才,才能提高技工學校的社會地位,才能使學生和家長看到到技工學校學習更有出路。
3.3 實施管理新路線的途徑
3.3.1 從學生角度出發,實施柔性化管理的途徑
(1)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體
學校的主體是教育,而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由于技工學校生源的特殊性,老師的工作重點在“教”和“管”,讓學生成為主體,則是變“教”和“管”為“學” 和 “理”,引導學生主動學,整體提升學生的素質。
(2)學生操行考核柔性化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社會需求,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基礎,從德、能、勤、技四個方面自主制定計劃、目標,實行自我控制,實現自我管理。只要學生不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就可以,這樣既使學生有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有便于管理。
(3)優化、合理化學生獎勵制度
百米跑道上,參賽選手奮起直追,勇往直前,這是因為可以獲得“第一”的榮譽。學生管理猶如多場賽跑,將學生的獎勵制度以學生管理的目標為基準進行優化、合理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可以獲得的希望,使學生充分發揮的自主性、能動性,朝著目標努力。
3.3.2 從老師角度出發,實施走動式管理的途徑
(1)增強老師的能動性,認真地深入到學生當中
深入不是檢查,不是視察,而是用心觀察,要看、問、查、追。看:勤觀察,了解學生的狀態,了解事情的真相;問:多看多問,問出事情的緣由;查:檢查學生的計劃、目標完成情況;追:發現問題,及時追蹤,及時處理。
老師和學生經常在一起,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既可以消除隔閡和誤會,又可以了解學生的想法、看法和意見,是學生管理更有序。
(2)提升老師的整體素質,切實做到“師范”
學博為師,德高為范。高素質的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做人的榜樣。走動,能充分發揮老師的“榜樣效應”。有活動的榜樣在身邊,學生管理工作自然順暢,有條理。
將柔性化管理、走動式管理運用到學校的學生管理當中,做到從“管”到“理”,必能使學生管理工作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柔性管理法則》,百度百科.
[2]《什么是柔性管理》,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中小刊物》第40期.
[3]《什么是走動式管理》,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中小刊物》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