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瓊
(略陽縣水利工程管理服務中心,陜西 漢中 723000)
水利工程是國家基礎工程,其中,小型水利工程因其經濟實用的特點成為了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不僅可以防洪抗澇,還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尤其對于農業生產,水利工程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能力,提高灌溉效率。另外,水利工程對保護水資源以及控制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國家對水利工程建設重視程度的提高,近年來,水利工程的數量不斷攀升。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施工質量。影響水利工程管理質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質量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設中最能控制質量的關鍵步驟。所以,相關工作人員更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更新管理理念,以事實為依據,切實解決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問題,以使水利工程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水災害,使自然界的水資源更多的被人們利用。作為自然界最基本的資源,水資源是人們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但是自然狀態的水資源并不能全部為人們使用;同時人類活動造成的水資源消耗也較大,真正可使用的資源并不多。因此,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災害,才能提升人們對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建壩、堤、溢洪道、進水口、筏道、魚道等水工建筑物,借以實現水資源的使用。按照使用目的不同,水利工程可以分為防洪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力發電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環境水利工程、漁業水利工程等。水利工程不是單一的,它同周圍地區的各項水利工程相互制約、緊密依靠,共同組成綜合水利系統;而且水利建設還會對所在地區的水文和環境產生巨大影響,設置水利工程時應當充分考慮這點,另外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技術復雜,工期較長,前期投資多,回報收益長。
首先,施工管理安全存在問題。施工質量管理不僅包括項目施工質量,還有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這三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質量管理。因此,質量管理中必然有成本管理和工程安全管理,但是大多數管理者并不能充分認識這點。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已經無法使用現代工程質量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按照預算編制控制成本;同時合理判斷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及時規避;并且管理眾多的施工人員,不使發生沖突等。在當前狀況下,管理者仍需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水利工程是一項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工程,涉及多方面內容,任何小的差錯都將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由于水利工程中的絕大多數項目是人工完成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講,對施工質量的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因此,監管部門要在“人為”方面控制建筑工程質量。另外,要加強對施工設備的監管。施工設備是房屋建筑的“好幫手”,但是施工設備和施工人員處在同一工地上,不安全的設備可能會對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有影響,所以定期檢查設備不僅能夠降低設備損耗,還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在檢查設備時,除了對容易發生故障的部位進行檢查外,還要檢查設備整體的運行情況,保證工程進度。
在水利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使用率最大化是最能夠降低成本的措施。為此,可以按照以下三點進行:首先,嚴格按照施工計劃書中規定的材料使用量和材料使用規則操作,限額領料,多余的用料及時歸還入檔,提升對材料周轉過程的管理,做到“材料專人負責,流程運轉安全”;其次,要加強對材料市場的價格、質量調查,確保使用的材料是價格允許范圍內質量最好的,切實保證建筑質量;最后,對于計劃資金使用量,要進行科學規劃,必要時可以依據市場價格變化實行分批次進貨,盡量減小倉儲費用消耗。
良好的制度是管理進行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健全的制度就沒有毫無紕漏的管理。在制定制度時,管理人員要結合相關理論和自己的工作實踐,充分考慮各種問題,將工程風險管理內容、施工質量管理內容、施工標準以及成本控制等關乎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的條款逐一列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對水利工程的所有工作人員形成良好約束;除此之外,制度制定還應劃分到個人,確定每個職位的任務,這樣在出現質量問題時可以追究到個人,促使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水利工程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程建設,其中會涉及到不同方面的許多合同,每份合同都會對施工雙方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規定,因此合同內容也是控制施工質量的主要方面之一。落實施工合同并不僅僅是在合同制定期間考慮好條款,更重要的是在合同制定后的管理,要在保證條款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合同條款和工程質量管理規范相結合,共同成為水利工程進行建設的參考文件。
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質量控制是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施工中的質量控制不僅關系到工程是否能夠順利交工,還關系到施工后的整體質量,因此要具備完善的工程質量監督系統。工程質量監督系統需要從工程前期的材料準備到工程施工中的技術要點和技術準備以及施工完成后的質量驗收。
水利工程的質量管控是一項長久工作,僅靠管理人員的單方面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施工人員也要從心底認識到質量安全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在施工中注意到質量安全細節,質量管理的內容才能發揮作用,否則質量安全只能流于形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