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樂
(南陽市宛城區人社局)
目前,社會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人才數量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使得合適的崗位吸收不到需要的人才,致使用人單位在生產或運營等方面存在著結構失衡的問題。同時,由于很多人才大量流向一線城市或者發達地區,是這些區域的人才低就業率問題也越發突顯,反之,小城市等地區由于缺少足夠的吸引力或是就業優勢等方面,產生人才缺乏的問題,進而加劇了社會的人才就業問題。為了確保這一現狀能夠得到改善和解決,必須要推進現代化信息平臺建設,推出現代化信息服務,以確保人才就業以及流動的適宜性與合理性,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社會人才的就業率,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信息服務不僅可以為人才就業提供有效的便利條件,還能夠為人才的科學就業發揮出積極的指導性作用?,F階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信息服務成為人才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才就業和流動存在著重要的影響,而信息本身含有明顯的公共屬性、真實性以及安全性特征,與人才就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首先,信息的公共屬性。信息產品本身不僅具有一定的私人物品和屬性,還有著一定的公共物品屬性,而在本文中,信息產品則是指就業中的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兩種信息產品。正是由于信息具有雙重屬性特征,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對信息進行區別對待。就用人單位而言招聘信息具有私人屬性,而對人才來說人才信息則屬于人才自身。為了確保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能夠實現更加有效的配對,則必須要注重對其私人屬性的定位,以避免對人才就業和人才流動造成影響。對招聘信息本身而言,若用人單位不公開,用人單位招聘負責人則有可能利用用人決定權來為自身謀取不正當利益,從而引發任人唯親、維權利以及“才崗不匹配”的問題,降低了信息服務在人才就業與流動中的作用和效果。另外,由于不公開招聘信息的問題,極為容易產生人才與用人需求的脫節問題,致使合適的人才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合適的崗位吸收不到合適的人才,增加了人才就業的難度。因此,只有將人才信息與招聘信息真正的公開,才能確保崗位與人才之間的協調性以及統一性,將信息的公共屬性充分的利用起來,是人才成為“社會中人”,從而促進社會的就業,推動人才的流動,使崗位與人才之間達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匹配效果。其次,信息的安全性特征。在公開招聘信息以及人才信息的同時,還需要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性,為信息所有者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確保用人單位、人才等信息所用者的隱私權,避免出現不法分子為獲取不正當利益盜用信息的情況。最后,信息的真實性特征。信息的真實性特征無論是對人才個體還是對用人單位,都有著明顯的重要作用,是確保崗位與人才正常匹配的重要基礎,是保證人才就業與流動的重要環節。就招聘信息而言,其真實性包含了用人單位名稱的真實有效;沒有違法內容以及歧視性條款;薪酬待遇以及相關條款清晰明確;沒有潛規則等內容。若沒有明確則不能對人才報名進行干涉和限制,滿足報名條件即可按照相關規定和公示的步驟進行招聘以及面試等關節。而對人才信息來說,信息的真實性主要是指求職簡歷的真實性,確保簡歷信息內容不存在造價、虛構等問題,保證簡歷的客觀性。
針對信息內容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人才個人信息的不真實性。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就業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于用人制度上的不公開,以及社會信用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使得很多求職人員依靠虛假信息、偽造學歷以及造假成績等手段來進行求職,從而導致個人信息內容缺乏客觀性問題的出現。其次,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不真實。由于目前對就業所采用的是雙向選擇機制,用人單位掌握用人自主權以及用人決定權。在這一條件下,使得很多用人單位會對勞動合同中的試用期大做文章,鉆了試用期中存在的“漏洞”,甚至予以長遠發展、高新、高福利等不真實條款對求職人員進行欺騙行為。在試用期結束到來之前,以表現不佳、工作不到位等種種“正當理由”要求求職人員主動辭職,從而逃避用人單位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劇了就業管理不對稱的問題。
當前階段,由于很多招聘網站獨自運營,并且個招聘網站都具有各自的數據庫,使得個招聘網站之間的數據信息無法實現共享,致使用人單位招聘與個人求職需要在不同的網站分別進行相應的注冊和發布環節,導致信息內容產生明顯的重復問題,從而對用人單位與人才之間的有效匹配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雖然個招聘網站或平臺已經應用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但由于缺少統一的數據褲,使得篩選以及搜索的難度沒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很難進一步增強信息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產生了不必要的浪費現象。另外,由于信息內容的高重復程度,還增加了統計信息數據的難度。雖然同樣的信息內容通過多次重復的出現會提升宣傳效果,但也為統計數據信息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帶來了困難,并對信息數據的準確性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致使相關部門很難對人才就業和流動實現全面、準確的掌握,從而無法為相關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影響對就業流向的科學引導和預測效果。
為了確保就業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應該積極的建立其公正的第三方機構,對信息數據內容進行監督和管理,為招聘信息以及個人信息的真實性提供保障作用。而根據現階段市場與人才所體現出來的發展特征,這一第三方機構只有國家政府來擔任最為適合。目前,在現有人才市場與勞動市場構成中,包含了政府舉辦的市場以及社會團體舉辦的市場,社會團體所舉辦的市場可以通過市場經營性服務來達成組織的經濟收益,而政府所舉辦的市場則不宜經濟收益為不敵,主要是為各個人才提供公益性的人才服務,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建設公共信息平臺可以對社會中的資源進行具有綜合性、科學性的整合,能夠有效的突破地域、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使各種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之間實現無縫連接和貫通,從而將信息服務在人才就業與流動中的引導效果充分得發揮出來。
當前階段,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使得我國受教育比率取得了顯著的提高,為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但是也使得社會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越發明顯。因此,加強對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視程度,切實改善就業難的問題,確保人才流動的適宜性,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和便利條件,從而實現對人才就業率的有效提升,將人才的價值充分的發揮出來,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