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喜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通過對高校基建工程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具有內部手續繁瑣、程序復雜、工期要求緊張及現場情況多變等特點。另外,工程各項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還受管理工作偏差、融資多樣性、環境特殊性、變更索賠、造價增加及工程質量等問題影響較大,引發高校的基建工程各項施工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通常大多數的基建工程在開展施工過程中,主要是采用邊施工邊設計方法,在該種設計方法下,導致項目工程的采購時間較為緊迫,無法跟上工程項目的設計要求,增加了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難度。另外,工程在開展各項施工時,對施工原材料有著較高的使用量,并且施工過程中,施工原材料的種類較多,大多數工程承包商會將工程項目分包出去,但是會對采購環節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旦采購環節出現不慎,將會引發工程項目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1]。
高校的基建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計價方式主要為總價包干方式,在基建工程中融入EPC項目時,為了提升項目建設效果及建設質量,通常會考慮到利潤、成本、風險等因素,大大增加了EPC項目的造價成本。另外,工程各項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還受采購、施工、設計等相互交叉影響較大,容易受到工程中不可抗力及工程變更等因素影響,增加了超概現象的發生概率[2]。
EPC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應用,廉政風險主要體現在工程的合同執行、工程監管及工程招標等方面。高校基建工程各項工作的實施及開展情況,與概算批復額度、招標限價有直接關系,通常總承包商在開展設計工作時,通常會使用無法定價的設備及利潤率較高的施工材料,并且還會在申請支付的同時出現謊報及虛報等行為,為總承包商及基建管理人員出現不當謀利增加了可能性。
高校基建工程中采用的EPC模式,通常是實施固定工期控制方法,現行的政策中要求,允許進行立項,初設工作在實施及開展后,開展招標、設計、采購及施工等工作,對工程的施工進度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另外,受學校的開學時間影響較大,對高校中的基建工程項目管理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無法確保項目各項施工及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并且在臨開學階段還會對學校的基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總承包方的投標也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施工要求[3]。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各項創新工作的實施及開展起點,對提升建章立制質量及效果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因此,EPC模式在實施及開展前,應充分發揮工程變更、資金支付、驗收管理、內部審計之間的關系,做好內部控制層層把關,使用規章制度來完成對腐敗環節的有效遏制,確保基建工程各項建設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均能有章可依、有據可循,以便能夠有效的遏制住風險源[4]。
在高校基建工程建設中融入EPC采購管理模式,應做好采購立項、合同管理及標書編制等工作環節,以實現對工程關節的有效控制,防止工程各項施工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受到人為的干擾,以保證各項施工工作的順利實施及開展。因此,采購部門在實施及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時,要求各部門之間的人員應不斷加強溝通和協調工作,及時反饋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出具合理化的解決措施,以實現對各項關鍵施工環節的有效控制,確保工程中各項施工工作能夠按期按量完成。
將跟蹤審計機構的檢查及審查項目引入到高校基建工程建設中來,項目主要包括規劃、設計、實施及結算四個階段,各項工作在實施及開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及預警作用,以便能夠實現對基建管理部門中管理漏洞的快速堵塞,提升工程的績效質量,嚴格控制工程造價風險,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5]。
腐敗行為是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主要原因,為了確保高校基建工程各項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加強腐敗行為預防,確保信息公開還具有必要性。基建工程中需要公開的信息主要包括工程款支付情況、工程變更情況及工程招投標情況等。[6]。
EPC模式作為基建工程中一種新型的項目模式,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應用具有可行性。為了提升EPC模式在高校基建工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質量,需要站在高校業主的角度對該模式進行分析,了解基建工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對風險源進行識別,以便有針對性的采取合理化的解決措施,加強基建工程的各環節管理,建立完善的基建工程風險防控制度,促進高校基建工程管理水平及投資效益的提升,以便能夠在根源上控制基建工程的風險,為高校基建工程各項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