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亞男 李 梅
(濱州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印染行業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的關鍵一年。循環經濟發展要求下,印染企業要實現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高效快速的發展,首先需要對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進行科學評價,這是每個印染企業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本文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構建了系統完整的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體系,以期對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進行科學評價提供借鑒。
循環經濟下印染企業經營目標要以相關政策法規為指引,以遵循循環經濟發展規律和“4R”原則為前提,以重大生態化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培育為內核,實現行業可持續的高增長和長遠價值最大化。循環經濟下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目標就是設計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科學的業績評價方法,以特定的評價標準為準繩,對印染企業業績形成過程和結果做出客觀、公正和科學的綜合判斷。
循環經濟下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目標決定了其業績評價過程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有目的、有依據地展開。除了遵循一般的業績評價原則外,循環經濟下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原則主要還包括:
(1)“4R”原則
“4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和資源回收(recovery)的簡稱。減量化指在印染企業經營過程中盡量減少資源消耗和投入,減少污染廢棄物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比。再利用指盡量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期,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再循環指對廢棄物和排放物進行無限次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資源回收指通過垃圾焚燒等方式進一步回收其余3R無法回收利用的資源。“4R”原則要求印染企業業績評價應注重對印染企業資源利用效率、污染源頭治理及其對綠色循環經濟的貢獻等方面的評價。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要求業績評價應該具備有用性,即能夠提供最新的、及時的信息,供決策者使用。
(3)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指在進行業績評價時要有理有據,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政府部門作為印染企業業績評價主體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評價的客觀性,但也難以避免有些下級政府部門為了追求高政績而偽造虛假業績數據,這就需要上級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保證業績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4)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印染企業業績評價內容應該全面,在堅持以財務業績評價為根本的前提下,將資源投入、生產運營、產品產出、廢棄物排放、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公眾利益等都納入到業績評價范疇,全面考察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及戰略效益,且各方面評價應具有內在一致性和關聯性,構成業績評價的完整體系。
(5)權變性原則
權變性原則指印染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指標、標準和方法等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宏觀和微觀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具體來說,要分析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具體的業績評價機制。
當然,印染企業業績評價還應包括重要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可比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等業績評價的基本原則。
(1)財務業績指標
在任何經濟環境下,獲利都是行業存在和發展的最終目標。財務方面指標是平衡計分卡業績評價的結果指標。其他三個驅動因素最終都會影響財務業績這一結果因素。沒有獲利能力和經濟效益,印染企業就難以存在和發展。財務業績指標主要衡量印染企業的經濟效益、員工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通常選擇權益凈利率、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指標。員工效益用員工人均年收入衡量。社會效益用產值能源消耗率衡量。
(2)客戶指標
財務業績的改善主要取決于客戶管理水平。客戶管理主要體現在市場地位和客戶關系管理兩個方面。只有不斷提高客戶滿意度,才能增加客戶忠誠度,留住老客戶并吸引新客戶,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印染企業市場地位用市場份額占有率衡量,客戶關系用客戶滿意度和客戶增長率衡量。
(3)內部業務流程指標
客戶關系的改善取決于產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而產品或服務質量取決于內部業務流程。印染企業只有從社會民眾的整體利益和社會長遠發展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內部業務流程,研發新技術,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廢棄物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比,加強環境保護,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客戶關系。內部業務流程分為經營活動和經營機制兩方面內容。經營活動方面用創新研發投入比率、能源節約率、三廢循環利用率衡量。經營機制方面用社會對產業經營機制滿意度衡量。
(4)學習與成長指標
內部業務流程和客戶關系的持續改善,財務業績的不斷提高,從根本上取決于印染企業的學習與成長能力。印染企業學習與成長能力體現在員工素質和創新能力兩方面。員工素質用員工學歷層次、優秀人才引進率、關鍵人才保持率衡量。創新能力用研發費用增長率衡量。
循環經濟下印染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方法包括模糊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功效系數法、因子分析法、灰色綜合評價等,印染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以得出一個綜合的評價結論,衡量印染企業綜合業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