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輝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改革也必須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然成為當前學校發展的趨勢和目標。在我國,構建智慧校園的主要內容是以學校為主體的智能考勤、環境監測、智能餐廳、資產管理、智能教學等。但是智慧校園的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構建智慧校園成為學校在信息時代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提出智慧校園的概念、特點和支撐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技術,旨在構建一個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集為一體的感知全面、響應及時、高效運行的的智能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創造資源共享、智能靈活的教育教學環境,從而有效提高學校的環境的質量。
智慧校園是指基于云計算、虛擬化和物聯網等技術,以感知、智能、數據挖掘、控制等為手段,構建一個把高校師生、校園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感知全面、響應及時、智能綜合、高效運行的校園系統。
(1)網絡化。基于網絡的智慧校園,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網絡技術,創造有線、無線、移動網絡無縫融合覆蓋的網絡環境,從而構建信息化的新型校園,為學校的管理及教學提供高效、靈活、便捷的網絡服務。
(2)智能化。智慧校園是一個基于物聯網與 4G 網絡的智能化應用平臺,能提高教學管理、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校園管理的工作效率。校園一卡通滿足學生的入學報到、住宿、圖書借閱、就餐購物、乘車等多卡合一的功能需求。
(3)感知化。基于網絡的智慧校園,融合傳感器、RFID、視頻監控、數據挖掘等環境感知技術,對信息進行采集、整合、處理和分享,其已應用于校園安保、節能、科研教學等。將RFID技 術整合到校園一卡通、圖書、儀器設備、電梯、燈具等上,可以實現學校和實驗室的門禁管理、考勤、圖書館、設備定位和防盜、照明、空調與通風系統等智能控制。
(4)互動性。通過物聯網技術使所有相關的人員、設備、信息管理等相互聯通,提供家校互通的交流平臺。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群、QQ 群等互聯網技術,加強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信息互動,給學校和家庭提供便捷的溝通和交流手段。
構建職業院校智慧校園離不開多種技術的支持。基于云計算技術,智慧校園在物聯網和泛在網的支撐下,實現泛在物聯和泛在協同的過程。云計算、物聯網、泛在網、傳感器網等技術都為其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校園網絡硬件基礎的搭建。地理范圍應該覆蓋全校教學、科研、辦公樓宇和教師、學生生活區,同時應具有可擴展性,能夠隨著校園的開發擴大而擴展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提高網絡利用率。
職業院校智慧校園的構建,旨在提高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質量,構建一個智能、創新、開放的集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服務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智慧校園的基礎是智能化的網絡基礎設施,其次就是智能應用系統及平臺。智慧校園智能應用系統及平臺的建設是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的,應根據學校應用實際,購買或開發具有針對性的應用軟件系統或平臺。智能應用系統及平臺的建設包括網絡教學平臺、科研支撐平臺、校務管理系統和校園服務系統四大部分。這幾個應用系統及平臺統一數據格式和接口,相互間根據通用的標準和規范,彼此信息共享、暢通,從而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相關的數據進行整合、集成,統一管理和控制,實現全面智能化的應用和監管。
1.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個虛擬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實時的或非實時的雙向交互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主要包括教學平臺和資源管理系統兩大部分。
2.科研支撐平臺。科研支撐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科研管理、資源管理和協作研究支持系統等,能夠有效地提高科研人員及業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幫助科研項目順利進展。
3.校務管理系統。校務管理系統圍繞學校管理的各個部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支持科學決策、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辦公信息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設備資產管理系統等。
4.校園服務系統。校園服務系統可以全面自動化、靈活、開放、智能化地管理學生校園生活應用服務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校園一卡通系統、集成化電子公告服務系統、網絡服務保障系統、預定系統、網上生活娛樂系統、網上購物系統等。
職業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離不開大量人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因此職業學院應根據自身條件,充分統籌兼顧企業和政府等社會各界的資源,為智慧校園的應用系統平臺的構建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實現職業院校校園各種設備的實時動態監控,從而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相關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提高整個校園系統的運行效率。智慧校園建設要根據學校的總體發展,統籌規劃、逐步實施、通力合作,使智慧校園的建設日趨完善,突顯校園信息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