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斌,程金平
(1.上海交通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240;2.通用電氣藥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近年來,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和標準,這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國內出現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2005年11月13日發生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巢湖和滇池爆發的藍藻危機,以及2014年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毒地”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無一例外都是當時的熱點,對受影響的居民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是國家能源戰略及經濟升級的需要。眾所周知,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逐步被清潔、綠色的新方式所替代。新能源、綠色、天然氣等等詞匯早已進入到大家的視線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也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接受并促進綠色環保的經濟增長方式。
三是公眾對環境保護認知的不斷提高,使得全社會都愈加關注環保問題。2015年2月前央視記者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片一上線,就在48h內被播放超過2億次。姑且不論該片的數據或研究方法嚴謹與否,但廣大民眾正是從此片開始認識霧霾的?!巴粑?,共命運”,使得人人開始關注身邊的環保問題。
作為企業,也同樣肩負著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的使命。很多企業除了在硬件上努力改善,同樣在類似管理方法的軟件上積極引入成熟經驗。今天說到的Bow-Tie方法及其應用正是如此。
1979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1]首次提出了Bow-Tie模型,殼牌石油公司最開始將其用于商業實踐。因為改模型具有直觀、簡明的特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航空[2]、石油[3]、天然氣[4]等領域的風險分析與安全管理。其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Bow-Tie示意圖
如圖所示Bow-Tie整體造型類似蝴蝶結,故也被稱為蝴蝶結模型。Bow-Tie以發生的“事件”為中心,基本概念如下:
“威脅”——即發生該"事件"的可能因素;
“后果”——在不同情況的“威脅”下,發生該“事件”可能產生的結果;
“屏障”——即通過什么手段可以避免“事件”的發生,也就是常說的預防措施;
“減緩措施”——采取一些可行的手段來降低該“事件”發生所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即事故發生后的控制措施。
可以看到,整個Bow-Tie模型比較清晰地把事件發生的起因、后果,以及事前事后可采取的措施呈現出來,幫助在風險分析時找到薄弱環節進行有效控制。
以本人所在的制藥工廠廢水處理站舉例,該廢水站使用酸堿廢水中和法。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是常見的一類工業廢水[5]。這些廢水若直接排放,會腐蝕管渠,損壞農作物,傷害魚類等水生生物,危害人類健康,也會破壞生物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必須妥善處置。
工廠所排放廢水呈弱堿性,日均排水量在350t/d,廢水收集池容積160m3,事故池容積80m3。按照《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pH限值為6.5~9.5。我們將“PH未達標”作為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根據Bow-Tie模型,確定發生“pH未達標”的“威脅”,也就是可能的因素列舉幾項如下:
①藥液不足,無法添加調節;
②pH計失效,不能正確顯示;
③加藥泵故障,不能調節pH;
④酸堿大量泄漏造成廢水pH異常超標。
而“pH未達標“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違規排放。按照Bow-Tie分析圖整理一下,如圖所示:

圖2 Bow-Tie應用圖
下面開始逐一分析“屏障”:
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可以避免“藥液不足,無法添加調節”?可以是設置液位計、定期檢查或者設置警報裝置;
同樣考慮什么措施可以避免“pH計失效,不能正確顯示”?定期校準或是可以采納的辦法。
“加藥泵故障,不能調節pH”,可以通過定期維保來控制;
“酸堿大量泄漏”,可以通過制定化學品泄漏應急預案、化學品二次盛漏等措施來控制。
對于違規排放的“減緩措施”,則將廢水抽到事故池進行重新中和;而對于處罰,只能通過主動溝通,積極整改來緩解。

圖3 Bow-Tie應用圖
根據Bow-Tie模型,我們將考慮到的各方面措施重新整理如圖3所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對于“pH未達標”這一事件,其可能的威脅、后果,以及對于威脅所需要采取的屏障措施和減緩后果的手段。
通過實際舉例使用Bow-Tie方法,我們可以將風險即“事件”可以通過圖形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這是Bow-tie的一個優勢。其次,為了能夠相對更加全面和系統地使用Bow-Tie分析方法,還有幾點額外的建議:
(1)Bow-Tie分析講究的是群策群力。針對每一個事件,一定要有實際操作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一起參與討論,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識別各種潛在“威脅”,并且針對“威脅”提出切實可靠的措施;
(2)每一個“屏障”措施,還可以繼續發展出新的“屏障”措施,來保障其運行有效。比如圖3提到的“定期校準”,那么通過什么手段可以確保做到了定期校準?我們可以考慮把這個任務輸入到企業維修常用的info EAM系統中進行提醒;對于減緩措施也是同樣;
(3)Bow-Tie分析方法僅針對單一事件分析較為合適,而對于多個原因同時引發的事件分析則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其過程將會比較繁瑣。
綜上,本文通過列舉廢水處理過程中pH值未達標這一事件,使用Bow-Tie分析方法對其潛在風險、后果及其控制措施進行了描述,并繪制出了Bow-Tie模型。筆者認為,在面對單一事件中,Bow-Tie分析方法能較好的發揮其作用,也能夠分析出切實有效的控制措施,來起到整體風險控制的目的,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1] 陳玉超,蔣宏業,吳瑤晗,等.基于 Bow-tie 模型的城鎮輸油管道風險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12(6):148-152.
[2] 孫殿閣,孫 佳,王淼,等.基于Bow-Tie 技術的民用機場安全風險分析應用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4):85-89.
[3] 薛魯寧,樊建春,張來斌.海上鉆井井噴事故的蝴蝶結模型[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2):79-83.
[4] 於孝春,賈朋美,張 興.基于模糊Bow-tie 模型的城鎮燃氣管道泄漏定量風險評價[J].天然氣工業,2013,33(7):134-139.
[5] 蔣展鵬.環境工程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