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來
摘要: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在筆法、內容和構成要素等表現形式方而形成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鮮明特點,并體現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審美精神。
關鍵詞:新文人青花瓷畫 表現形式 審美精神
文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藝術都因文人文化而精彩,這在青花瓷畫藝術中表現尤為顯著。早在元明清時期,文人審美形式與精神已經滲透到青花瓷畫藝術當中,而民國時期對文人精神的推崇更使得當時的青花瓷畫藝術進入發展高峰。斗轉星移,當時光進入到當代時,特別是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文人青花瓷畫出現一種新的風格與精神,于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新文人青花瓷畫逐漸興起,從而揭開了文人青花瓷畫新的燦爛篇章。
一、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發展概述
青花最早的雛形產生于唐代,元代時已經出現了非常成熟的青花瓷畫,以伊斯蘭風格布局,展現出較高的藝術造詣,其中已經出現了“歲寒三友”等文人題材,并采取文人水墨畫技法,可以看作是文人青花瓷畫的最早開端。進入明清時期以后,民窯青花瓷中有許多揮灑寫意,呈現出顯著的文人畫傾向,官窯青花瓷畫雖然以宮廷風格為主導,但受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帝王文人審美趣味的影響,也不乏文人青花瓷畫風格。至民國時期,在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文人參與下,以“青花大王”王步等為代表,將文人青花瓷畫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從元代至民國時期文人青花瓷畫的發展為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新中國建國初期,文人青花瓷畫逐漸被視為舊時代的產物而受到冷落,陷入到發展的低谷期,新的契合于時代精神的青花瓷畫開始形成。建國初期的青花瓷畫緊跟政治形勢,貼近現實中的生產與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政治理念的圖解,文人筆墨和精神已然無法適應當時的藝術發展狀況。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后,這一情況才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不過與新時期相適應的青花瓷畫新形式尚未出現,而傳統的文人青花瓷畫反而以極快的速度迅速復興。這一時期的傳統文人青花瓷畫主要傳承的是民國時期文人青花瓷畫類型,其復興可以看作是數十年被壓抑之后的蘇醒,是傳統文化的回歸,而引領這一傳統回歸潮流的主要是民國時期青花文人瓷畫的后輩傳人。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美術進入到追求變革創新的新潮流時期,對傳統的否定與突破蔚然成風,并影響至幾乎所有美術領域,中國畫亦深受影響并形成了新文人畫。由于陶瓷藝術長期處在美術界的非主流地位,青花瓷畫自古以來即以向中國畫借鑒與學習的傾向,因此,新文人畫的出現對青花瓷畫領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并由此而產生了基于傳統文人精神的新的表現形式,套用新文人畫的提法,謂之以新文人青花瓷畫。
盡管新文人青花瓷畫對新文人畫有著明顯的效仿,但是,新文人青花瓷畫絕非是新文人畫的翻版,它既是對時代的呼應,更是自身發展規律的必然,是傳統文人青花瓷畫尋求突破與變革的現代化轉型的結果。新時期的文人青花瓷畫創作群體開始認識到一味沿襲舊有的程式顯然不利于自身發展,因此,從傳統的條框束縛中解脫出來形成了一種共識,不僅是中青年群體,老一輩創作者也同樣在致力于文人青花瓷畫的創新。繼承傳統是新文人青花瓷畫發展的基礎,而與時俱進的創新變革則是新文人青花瓷畫的本質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二、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的表現形式
新文人青花瓷畫產生于國家改革開放以后,與新時期審美領域的變革潮流緊密相聯。與傳統文人青花瓷畫相比,它的表現形式重在一個“新”字,而這個“新”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這也就使得新文人青花瓷畫在表現形式上始終處于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上世紀末的新文人青花瓷畫與近年來的新文人青花瓷畫在樣式上即呈現出很大的差異,這表明,與時俱進是新文人青花瓷畫表現形式的本質特征。當然,無論如何變化,新文人青花瓷畫都不能脫離古典文人趣味,其表現形式的創新必須建立在保持傳統青花文人瓷畫表現形式的基礎之上。
筆法是傳統文人青花瓷畫的核心表現形式,新文人青花瓷畫同樣非常重視筆法的運用,只不過新文人青花瓷畫的筆法更富有造型能力,與造型結合得更加緊密。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后,青花瓷畫藝術家越來越多地接受到西方美術的影響,在作品中塑造事物客觀形態的能力得到加強,許多創作者將西方透視和光影表現技法融入其中,在保持文人筆法的基礎上具有一種西方風景畫的視覺效果。
從創作的題材內容上來看,新文人青花瓷畫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程式化的創作框框,如在山水題材上,新文人青花瓷畫擺脫了以江南小景為表現題材的局限性,而是更多地融入了其他地域的自然風光,許多新文人青花瓷畫創作者走出自古相傳的南宗山水畫派的影響,擺脫對江南柔美風光的單純表現,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特別是北部和西部雄偉陡峭的大山,并將其寫生采風所得融入到創作當中。
從形式構成要素來看,傳統文人青花瓷畫講求詩、書、畫、印的結合,新文人青花瓷畫在其中的詩詞、書法和印章方面均呈現出顯著的弱化傾向,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深厚的詩、書、印功底的創作者日趨減少,從而將重心集中于繪畫表現上。形式構成要素的不斷弱化是值得警惕的傾向,新文人青花瓷畫的創作者,尤其是青年創作者應當主動加強古典詩、書、印修養,在作品中弘揚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文人特質。
三、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的審美精神
作為當代瓷畫現象之一的新文人青花瓷畫,其意義當然不僅是繼承傳統文人青花瓷畫的審美精神,而是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注入當代審美精神。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既在文化回歸潮流中吸取了傳統文人審美精神的精髓,同時也吸納了大量時尚文化藝術思潮,引入了當代知識精英的審美觀念。
傳統文人藝術的本質在于傳達個人情感與審美追求,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如果照搬傳統文人審美精神,則既不合時宜,也絕非創作者自身審美情感的表達,從而并不符合文人審美精神的本質意義,因此,表達自我情感精神是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的內在審美要求,也符合于文人青花瓷畫的發展規律。當然,這就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創作者具有較高的文化與藝術修養,否則其作品中表達的自我審美精神只能是蒼白無力,缺少打動人心的力量和深度領悟。
盡管傳統文人審美精神的隱逸情懷在當代已經失去了其依存的價值,但其所主張的高尚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缺少源自于古人隱逸淡泊思想的高尚情懷與品味,而只是一味追逐時尚潮流的作品,并不能稱其為新文人青花瓷畫,只能歸類到現代派中。當然,這里并沒有任何貶低現代派青花瓷畫之意,只是以此來表明新文人青花瓷畫的文人化審美追求,從而在當代獲得了其獨立的審美地位與存在價值。
對高尚情懷的追求,使得優秀的當代新文人青花瓷畫創作者在文化精神與創作理念上顯然居于社會精英的地位,雖然并不以追求時尚前沿的審美思潮為目的,但其優秀作品卻顯然能夠發揮出倡導與引領社會審美精神的教化功能,從而成為當代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對當代民眾陶冶情操、提高審美品位必然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