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韓國的留學生CHO HAE RYOUNG,中文名是趙海領,現在在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讀博士。我在中國生活了差不多四年,因此大多數人覺得我對中國比較了解,但對我來說,因為中韓兩國之間存在文化差異,還是會發生一些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2015年春節,當時我在南京大學讀碩士,為了完成畢業論文所以沒能回國。和中國一樣,春節也是韓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家人團聚、共享天倫的節日。可想而知,一個人在外地過年是多么寂寞、多么郁悶啊!幸好有個中國好朋友帶我回到她的故鄉,讓我體驗一次中國春節。
大年初一一大早,朋友和她的家人親戚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早餐,我也想幫他們。正好客廳里有掃帚和簸箕,于是我決定主動打掃客廳。
我拿著掃帚正要掃地時,朋友家的老爺爺突然急急忙忙地說:“她要掃地啦!”我朋友趕緊過來阻攔我:“你不用掃地了,休息一會兒!”但是,我還是覺得他們對我那么好,我應該幫他們干點兒活。在廚房的阿姨笑著對我說:“你真的不用掃地!初一我們不掃地的。這樣一掃,好運氣就都被掃走啦!”
聽阿姨這么一講我才知道,在中國有大年初一不掃地的風俗,寓意是不能把財喜掃出去。我出于好心拿起的掃把,差點把好朋友家的好運、財富全部都掃出去了!這真是想想都覺得很可怕的事情!其實我真沒想到,因為在韓國,一般初一早上在家里為祖先舉行祭祀。所以除夕晚上或者初一早上,家人會在祭祀前把客廳打掃得干干凈凈。
那一天我還發現了中韓過年文化的幾個不同之處。
第一,與中國一樣,韓國也有給孩子們壓歲錢的習俗,但方式不一樣。在中國給孩子壓歲錢時,一般 把錢放在紅包里。在韓國,是把錢放在白色信封里。而且孩子一定要先給父母長輩以拜倒磕頭的方式行禮,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祝愿父母長輩健康長壽。聽完長輩們的新年祝福語后,孩子們才會拿到壓歲錢。
第二,中國人過除夕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及湯圓。在韓國,只有在大年初一早上祭禮結束后,全家才吃過年的第一餐,而這一餐中必須要有“年糕湯”。韓國人把春節飲食統稱為“歲餐”,“年糕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韓國年糕用大米粉制成,圓圓的年糕片象征著太陽,反映了韓國人自古以來對太陽的崇拜。正月初一吃的年糕湯象征著又長了一歲,因此,跟家人一起吃年糕湯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又老了一歲”。
早在古代,中國的文化就傳到了朝鮮半島及日本,形成了現有的東亞文化圈。因此,中韓兩國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相互之間很容易理解和認同。但在中國文化與韓國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的過程中,又形成了許多具有韓國特色的風俗習慣。因此,如果你有機會親身去感受韓國文化,一定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