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丙貴 劉彤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需要通過澳大利亞港口的散貨船,按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的要求,在兼做閥艙通道的澳梯通道與貨艙之間需設置觀察口及防塵蓋,而在狹小的通道內如何方便的開啟和關閉防塵蓋成為設計的難點。本文通過設計合理的防塵蓋升降裝置,解決了空間狹小及防塵蓋沉重難以啟閉的技術問題。
關鍵詞:澳梯通道;防塵蓋升降系統;手搖裝置
中圖分類號:U667.9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or the bulk carrier which navigates through the Australian por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Australian Maritime Safety Authority, the observation port and dust cover are to be set up in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AWWF ladder & the valve chamber and the cargo hol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veniently open and close the heavy dust cover in the narrow channel. This paper solves the narrow space and heavy dust cover difficultly to be opened and closed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closed dust cover lifting device.
Key words: Australian ladder channel; Dust cover Lifting system; Hand operated device
1 引 言
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簡稱AMSA)在1999年4月6日發布了海運規則32貨物裝卸設備的修正案,在該修正案中涉及到有關甲板通道、貨艙通道的具體要求。因此,為了避免船舶進入澳大利亞港口不滿足規則32而造成經濟損失,在船舶設計階段一定要滿足AMSA規則32的要求。
目前對于散貨船雙層底是否設計管弄,船東和設計公司會從設計、制造及成本的角度考慮。設有管弄的船舶,其壓載管、遙控蝶閥的多芯管均可布置于管弄;但如果從裝載貨物的角度選擇不設管弄這樣可增加壓載水艙的容積,對船舶運營的經濟性更有利。在沒有管弄的情況下,一般壓載管上的遙控蝶閥就需要在貨艙之間設計一個閥艙供其布置,考慮到蝶閥的維修必須有正常通道直接進入到閥艙,AMSA對澳梯通道提出了特殊要求。
2 貨艙澳梯通道
進入貨艙的通道,包括甲板上的小艙蓋、貨艙內永久性的澳梯以及梯道平臺。如果小艙蓋高度高于450mm,則在艙口蓋圍板里面需安裝踏步,如果小艙蓋高于900 mm則里面及外面都需要安裝踏步。與通道開口相連的梯子的長度不得超過6 000 mm,如果有超過6000 mm需采取平臺或斜梯組合。
根據AMSA海運規則32修正案要求,除了集裝箱船外,一個貨艙內應提供至少兩個通道,這兩個通道盡可能的對角線布置。如果該貨艙是單層甲板,則從上到下采用不超過6000 mm的直梯交錯排列,梯與梯之間采用平臺連接,平臺與平臺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6000 mm,見圖1。
第二個通道采取最上面高度不超過2 500 mm的直梯與最下面不超過6000 mm的直梯,中間采用螺旋梯連接,見圖2。其中,螺旋梯除了每級踏步中間弧必須是同軸,中間弧長最小為150 mm,螺旋梯外側同軸安裝欄桿。
3 貨艙澳梯的保護罩
澳梯通道通常都布置在貨艙橫艙壁上,梯道直接與貨物相接觸,在貨物裝載和卸載的過程中,梯道容易被被貨物和起吊貨物的設備損壞。為了避免梯道被損壞,梯道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保證梯子的強度、合理的結構以及相應的保護。
對于圖1的梯道,直梯和平臺不突出上壁墩和下壁墩,焊接在槽型艙壁的槽型內;直梯梯架均采用球扁鋼,踏步采用22×22的方鋼,梯架與槽型艙壁直接采用滿焊,下壁墩處的直梯梯架采用鋼板做成箱型加強。
對于圖2的螺旋梯,需要增加保護罩對螺旋踏步及欄桿扶手進行保護。保護罩的方案有兩套:
方案一采用Φ102X10無縫鋼管、間距1000mm的密度形成網狀保護,將整個螺旋梯包裹在的網狀保護罩內,見圖3。這個方案的優點是在卸載貨物時不易形成散貨堆積,也有很好的防撞強度;但是如果此螺旋梯道需要兼做其他通道時則無法實現,因為裝載貨物時梯道內堆積的都是貨物,已經成為貨艙的一部分。
方案二采用鋼板與槽型艙壁形成封閉艙室與貨艙隔開,在通往貨艙內采用向下開啟式蓋子,裝載貨物時蓋子向上關閉,卸載貨物時向下打開,見圖4。此方案的優點是解決了此螺旋梯道兼做進入底墩內遙控蝶閥閥艙的檢修通道,當船舶航行過程中壓載系統中的遙控蝶閥出現故障時,方案一將無法進入閥艙進行維修,而方案二卻能很好的進入到閥艙進行維修和故障排查。
4 貨艙澳梯防塵蓋
如上所述:貨艙澳梯的保護方案二解決了兼做進入下壁墩內遙控蝶閥閥艙的檢修通道,但是根據AMSA的要求,碼頭工人在卸貨的過程中要能在澳梯通道內觀察到貨艙內的卸載狀態,并能方便的進入貨艙進行裝卸工作。為了滿足這個要求,在貨艙梯保護罩上方便的位置開設人孔2 000×550,人孔解決了碼頭工人進入貨艙的問題,但是在裝載時螺旋梯道內卻無法與貨物隔開,因此必須設置防塵蓋。
對防塵蓋的要求:(1)必須滿足強度要求,但重量不能過于沉重,根據綜合強度計算采用8 mm的鋼板,背面采用8×50的加強筋,其重量僅為125 kg;(2)在裝載狀態防塵蓋應能密封鎖緊,采用蝶形元寶螺母鎖緊,防塵蓋四周采用5×50的橡膠墊圈密封;(3)在卸貨時應能在螺旋梯道內方便的開啟,根據空間及重量設計出貨艙澳梯通道升降系統,該升降裝置由鋼絲繩、動滑輪、定滑輪和手搖裝置等構成(見圖5)。
為了保證升降穩定,動滑輪設有兩個,分別通過滑輪軸固定在防塵蓋頂板的兩端;在貨艙頂部相對應兩個動滑輪的位置設有兩個定滑輪;在兩組滑輪組相應位置的貨艙底板上設有手搖裝置;牽引防塵蓋的鋼絲繩一端固定在貨艙頂部,經由一側的動滑輪和其同側的定滑輪纏繞于同側的手搖裝置的卷筒上,鋼絲繩根據強度計算選擇直徑為5 mm。
5 結語
貨艙澳梯防塵蓋升降系統中包含了:澳梯梯道、梯道保護罩、防塵蓋結構、防塵蓋升降系統、手搖裝置等,既符合AMSA在1999年4月6日發布的海運規則32的規范要求,也具有良好的實用價值,尤其是手搖裝置在汽車貨運綁扎、工程機械、煤礦機械等很多領域都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MARINE ORDERS PART 32 CARGO HANDLING EQUIPMENT ISSUE
2 -AMENDENT ,1999.
[2]金志良.澳大利亞港口對船舶通道及船梯的要求[J].港口科技動
態, 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