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庚辰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支付技術的迅速發展,支付方式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移動支付時代。移動支付本質來說就是縮短了人們使用貨幣的時間,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移動支付作為當今的朝陽產業在金融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內容為移動產業的盈利模式,首先從與移動支付產業利益相關的商業銀行、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運營商、消費者不同的角色入手,分別探究移動支付產業的盈利手段,并在最后探討多方合作共同建設金融合作生態群的可能性。移動支付不僅僅是支付手段,更是信息的傳遞方式,大數據時代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可能,移動支付產業前景廣闊,需要我們繼續探索與拓展。
【關鍵詞】移動支付;盈利模式;金融生態
一、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探究
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平臺與銀行卡的區別在于不需要pos機,因而更便捷安全。移動支付可以把用戶的種種信息儲存在終端設備,用戶只需要向終端發出信息便可完成支付,高效的移動支付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為移動支付的助力,高昂的價格隨著新興技術而下降,讓全世界都連成一個整體.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信息顯示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30794.6億,增長率為129.2%,互聯網用戶規模為7.9億。其中移動購物占比高達67.4%,比重逐年增加,與此同時移動支付一起興盛起來。
中國的移動支付在夯實線上業務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著線下業務的發展。在網上購買產品,例如在線上網絡購物中,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占據81.87%。在線下,移動支付的可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包括便利店,地鐵站等于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也都掛上了移動支付的標識。目前由于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因此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相信并信任移動支付產品,但是移動支付產品涉及的資金規模以及流量在急速增長的同時也使得一部分不法分子非法截取用戶信息,因此在安全性方面還面臨著一部分風險。移動支付產業還有相當高的盈利空間,但是移動支付產業各個利益相關者在盈利的同時必須兼顧對用戶的信息保護和安全防護保障。
二、移動支付商業鏈利益相關者研究
在中國的移動支付行業除了商家與消費者之外,還有金融機構,網絡服務提供商,移動設備制造商,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等相關利益相關者。
自第三方移動支付牌照放開后獲得牌照的機構便有機會與各大銀行簽約,通過與銀行的合作進行自我發展,移動支付便進入蓬勃發展期。而移動支付迅速發展更為主要的原因是互聯網巨頭們線下O2O模式,利用新型二維碼等手段開展支付業務,線上則依托淘寶微信積累大量的用戶,開展紅包與理財活動吸引了人們對線上支付活動的興趣,培養消費者新的支付習慣,在方便用戶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從而突破了原有的支付模式。
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也在與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合作中獲得了發展,商業銀行作為國家主要金融機構可以提供發卡業務和POS機服務,并在開始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現在卻在移動支付市場中占很少的用戶量,主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缺乏市場創新能力,對遠場支付產品設計方面缺乏用戶需求的深入分析,并且各個銀行都各自為戰,沒有發揚合作精神,反而被微信與支付寶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后來居上,搶先獲得消費者青睞
手機制造商在如今飛快的發展中不斷成長,隨著支付方式便捷化,智能手機的消費者也在不斷擴增,快捷方便也成為手機制造商的首選要求,蘋果手機的一年一代,多種安卓智能機的快速更新也在不斷適應著快捷支付的發展,再者,不少手機制造商也在直接參與消費者端口的支付,如applepay。像華為、魅族等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手機也可以有選擇性的在裝機軟件中選擇合作伙伴,從而影響到消費者的支付方式。手機不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成為了一種支付工具,因此,移動支付帶動手機行業的蓬勃發展。
移動聯通電信等網絡服務運營商同樣具有很多與商業銀行一樣的通病,用戶數量多,具有壟斷資源,但是遠場業務拓展不夠,近場業務也剛剛開展,能否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還有待驗證。
三、移動產業模式的盈利分析
1.傳統的流量模式
在移動支付發展的早期,利益相關者如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商業銀行,手機制造商等通過抽取交易費用來獲得盈利,因此需要獲得更多數量的用戶,獲得更高的使用頻率來謀取更大的利潤。我們把這種盈利方式稱為流量模式。例如在支付寶運營初期,通過對不同種用戶的分類來收取1%至5%的利潤,在線下支付寶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以各種免費或補貼的方式與商家展開合作從而打開低端市場,同時培養了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消費的習慣,此后在獲得用戶之后,支付寶開始將流量變現,例如向商戶收取6%的手續費用,商業銀行,手機制造商在早期都是通過對用戶的交易支付收取服務或手續費用來獲得利潤。但是移動支付行業競爭激烈,為了留住用戶,第三方支付平臺先正在大量補貼商家與用戶,這就形成了要用戶還是要利潤選擇短期回報還是長期回報的矛盾局面。因此,流量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在競爭激烈的移動支付市場。
2.新時代數據模式
數據模式是指從用戶的數據入手深入分析用戶的消費習慣,用戶特征,使用行為動態追蹤消費者的需求變動所以挖掘客戶數據,例如某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捕捉周圍1000米以內半徑的潛在用戶,通過與合作商的關系分析、了解客戶年齡,收入、偏好,瀏覽信息與常見消費場合等消費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向企業推薦營銷,因此可以提高銀行卡的普及率及使用頻率,總結來說,數據模式就是了解客戶需要與偏好。有針對性地偉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定制信用卡,定制理財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增值方式,通過個性化設置從而提供更優服務于獲得更大利潤。在運營商方面,通過手機新版本的迭代更新與寬帶與電視盒子搭配出售的方式也在市場中分了一杯羹。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方面,大部分平臺從互聯網起家,對于數據模式也運用的更加得心應手,他們擁有大量用戶的數據資源并且具備整合用戶信息并資源轉化的能力,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把優質資源放在相應優質客戶身上,抓住市場機遇,謀求跨越式發展。但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數據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在移動數據時代,每個客戶信息分別儲存在不同手機app當中,信息無法進行流通與交換,并且運營商將之視為珍寶,因此很難進行app之間的資源共享,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并且,用戶私密信息的泄露也成為如今的一大問題,并且用戶越來越注重信息安全與隱私,但數據模式正是要以獲取用戶信息為基礎,因而在拓展用戶信息與保護用戶信息之間帶來了一些矛盾。此外,大量的信息買賣現象,用戶私密信息的泄露等問題頻發加重了用戶對手機app數據模式的不信任感。
數據模式是合作共享的模式。商業銀行,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在數據模式下,移動運營商等利益相關者之間更應該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目的,通信行業運營商可以提供大范圍的消費者數據信息,并進行深層數據分析與挖掘,商業銀行提供信譽擔保增加可信度對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來說應該信息資源共享,對于商業銀行與通信行業運營商來說更可以與支付平臺形成合作產業鏈,給支付平臺作擔保,構成移動支付生態圈,讓每個企業都在其中扮演必不可缺的角色。在移動支付產業鏈健康由于發展的同時也實現沒個角色的利益最大化。
四、結論
移動支付產業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商業銀行主導,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主導,移動運營商主導三方面可以看出,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正由過渡爭奪用戶數量的流量模式向提供用戶服務的數據模式過渡各個利益相關者更可以以合作代替競爭,取長補短,協同發展。
不足,由于筆者的閱歷有限,研究不夠全面,分析不夠深入,缺乏成熟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元志,陳勁. 移動支付產業的商業模式研究[J]. 企業經濟,2012,31(08):99-104.
[2]肖瀟. 第三方移動支付的風險類型與風險防范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6.
[3]劉偉. 移動支付消費者感知風險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