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達
【摘 要】隨著我國舉辦大型賽事的頻次越來越高,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和運營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場館投融資模式是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投融資模式能夠提高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水平。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對科米斯基公園球場、金鷹棒球場、青島奧帆中心、廣州體育館融資模式和經營現狀進行對比、總結。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在選擇民營資本參與體育場館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諸如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克服現有模式下諸如缺乏盈利增長點,投資回報機制不合理的缺點;力求有所創新,提出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大型體育場投融資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間資本;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對策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我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頻次越來越高,而大型賽事的舉辦往往需要大型的體育場館。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伴隨著占地面積廣、投資風險大、閑置風險高、運營管理難和賽后維修保養費用高等特點。且現階段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多以政府參與為主,方式較為單一,民間資本的參與相對缺乏。本研究希望依據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的現狀,發現問題、找尋優秀經驗并提出對策,以補充當前體育場館的融資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我國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發展的現狀和問題,以期對我國未來大型體育場館的融資模式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以“體育場館、PPP模式、民間資本參與”作為搜索關鍵詞,時間范圍是2002年至2017年,通過檢索共有百余篇相關文獻,在逐篇的手工篩選基礎上,找到與本文主題直接相關的文獻30余篇,參考了其中的13篇。這些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其中一些是本文觀點的直接佐證資料。
(2)案例分析法
通過對科米斯基公園球場、金鷹棒球場、青島奧帆中心(TOT)、佛山市“嶺南明珠”體育館(BOT)和廣州體育館(PPP)五所場館資本參與運營的實際情況進行案例分析,將其運營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作為我國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對策研究參考依據。
三、結果與分析
1.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的概念及界定
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指民營資本在大型體育場館前期建設資金和建設完成后的運營資金籌措的方法和模式。在場館籌建過程中,主要包括PPP模式、BOT模式和TOT模式。PPP模式,就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產生合作關系的一種模式。BOT模式,就是指項目所在地的政府,基于項目的建設和經營提供出一種特許權協議,由本國公司、或者是外國的公司作為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來安排融資方式,承擔相應的風險,開發建設此項目,并且要在有限時間內經營運營此項目,以獲取商業利潤,當特許期滿后,再根據協議將項目轉讓給相應政府機構。TOT模式,就是指政府公共部門把一些已經建成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在進行估價作價之后,通過轉讓給私人部門,然后政府將回收到的資金再用于別的新項目建設,接受轉讓的這方在一定的時期內享有對該項目的專營權,等到專營權的期限滿之后,受讓方需要將該項目的經營權再無條件的交還給政府公關部門。
2.國內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發展的基本現狀
(1)我國大型體育場館投融資模式的主要類型
大型體育場館投融資模式是指在大型體育場館前期建設資金和建設完成后的運營資金籌措的方法和模式,投融資一般是指由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或政府對某個建設項目投資建設,并在該項目中占有一定的股份或紅利。我國大型體育場館投融資模式根據投資來源可以分為三類:社會出資投融資模式、政府出資投融資模式、公私聯合出資投融資模式。
(2)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投融資模式的類型
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主要包括PPP模式、BOT模式和TOT模式。本文所列舉的三所國內體育場館,廣州體育館采用的是PPP模式,即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相結合方式,其中政府投資占主要地位,由企業負責體育場館后期的經營管理工作。通過實地調研了解了廣州體育場館投資具體的PPP模式,即1998年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私有企業投資方定位為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即廣州體育場館的投融資由廣州市政府和珠江實業集團聯合出資,總投資約13億元,其中政府投資7億元,企業投資6億元,這樣的投資比率決定了廣州市政府掌控決定權,珠江實業集團負責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權。
3.民間資本參與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發展的優勢
(1)緩解政府費用超支,財政壓力大的問題
有利于消除政府費用的超支。正是通過這種公共部門和私人企業共同參與整個項目的創立,創新了雙方的合作形式,使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與其中,提高效率,降低風險。拓寬了體育場館建設的融資渠道,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壓力,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2)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的公共部門與民營企業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進行全程合作,共同對整個項目的運行周期負責,保證項目在技術與經濟上的可行性。私人資本的參與,將市場機制引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域。企業在創新管理模式上比政府更加靈活,提高項目收益率和資金使用率。
(3)引入市場機制,創新經營模式
采用該模式可促使政府轉變觀念和轉變職能、盤活城市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增加了社會投資總量、促進公共資源的利用率。民營資本在參與的過程中往往要自負盈虧、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經營者的干勁更足,同時以TOT模式為代表,對原有場館的改造再利用,也創新了經營模式。
4.民間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發展的問題
(1)投資回報機制的設計不夠合理、企業投資風險高
以BOT項目為例,經營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經營、管理項目,并在特許期滿后,根據協議,將項目移交給政府。眾所周知,體育場館等不動產的建設周期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存在尚未盈利,特許期已滿的情況。以廣州體育館為例,盡管場館每年的營業額在保持增長,但是場館在前10年都處于資不抵債的虧損狀態,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承擔著巨大的投資風險。
(2)政府的參與度很難合理把控
從國外的案例來看,政府在場館后期的干預很少,但是我國的國情與西方不同,我國民眾的體育基礎和職業體育的發展情況,都無法與西方相比,因此不能直接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在實踐層面,廣州體育館政府的出資額大于民營資本,掌握著控制權,場館舉辦的活動都要先報政府審批,獲得政府同意后,方可施行。這種情況下,審批流程復雜,周期長,政府利益往往與企業訴求存在沖突,不能很好地發揮民營資本的作用。
(3) 缺乏專業人才
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發展的模式,在我國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操作也相對復雜,需要經濟、法律、技術等多項領域的專業人才或是復合型人才。國內幾家引入民間資本的體育場館,往往缺乏配套的人才,或是對人才培養的力度不夠,阻礙了這一模式的發展。以青島奧帆中心為例,其中的工作人員有一部分是北海船廠的工人,這部分人員對體育場館經營沒有多少了解,同時他們從體制內過渡到企業工作,很多人還抱有著體制內“無所事事”的心態,這阻礙了場館的后續發展。
(4)缺乏有特色的“贏利點”
以金鷹棒球場為例,金鷹棒球場是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金鷹棒球場場館的運營收入一大部分依賴于芝加哥白襪隊的職業比賽,這是金鷹棒球場的主要贏利點。但是國內的幾所場館,都沒有主隊駐場,青島奧帆中心形成了旅游景點,除此以外,其他兩所場館,沒有形成有自己特色,有明顯區分度的活動。而只有這些活動才能給企業帶來穩定可觀的現金流,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所以場館運營方要積極探索有場館特色的“贏利點”。
5.基于場館特征的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發展對策
(1)投資回報機制的合理設計
投資回報機制的設計與場館所在地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如果場館處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可以考慮設置體育比賽的“產業基金”來實現合理回報,國外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以金鷹棒球場為例。同時可以針對某項比賽專門設立比賽基金,并交于專門的基金公司運營管理,可以開展體育產業的企業并購、資產籌資,保證資金的增值,投資于體育產業。在設計投資回報機制時,企業可以聘請體育專家對場館的實際情況、城市的經濟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對場館的運營進行宏觀把控和實時糾錯,并設計符合特定場館的投資回報機制。
(2)政府參與度的正確把控
可以將民營資本參與體育運營劃分為三個階段: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成長期,政府要加大投入的扶持力度,等場館運營規范化之后,也就是說場館運營進入成熟期后,政府只做合規方面的審查,而不再過多干預運營問題。同時在簽訂移交合同的時候,可以不必規定嚴格的運營年限,而是一個彈性范圍,在場館實際運營過程中,可以再調整。
(3)減少人才流失,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
場館運營方要加強管理體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廣州體育場館和青島奧帆中心為例,廣州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需要不斷的改進,不斷注入新生的力量,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人才,才會建立一支更優秀的管理團隊。青島奧帆中心需要改進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對舊有的北海船廠的員工,重新培訓,定期組織學習其他場館的優秀經驗。新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克服這些問題。同時在薪金管理方面,也可以進行改革,比如設置以固定工資為基礎,營業利潤為輔的彈性機制,真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4)尋找并培養有場館特色的贏利點
筆者認為,體育場館還是要著重體育特色,所以對場館運營方來說,還是要尋找有增長點的體育活動、體育比賽。以青島奧帆中心為例,充分結合了場館周圍原有的情況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改造周邊設施,加入體育休閑的元素,比如建設體育博物館、體育休閑會所等,甚至是形成旅游區,吸引游客。同時要進一步強調體育元素,比如打造成北方水上運動的基地,包括帆船、游泳、賽艇等多項活動,吸引大眾注意力。
參考文獻:
[1]李婧雅.北京奧運場館投融資模式的類型探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2.
[2]石巖,劉勇,蔡仲林,等.中外體育場館建設投融資模式的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32(10):10-12.
[3]朱玲.國外場館融資走向“公私合營”[J].環球體育市場,2009,21(4):26.
[4]鞠成軍,廉俊穎,張孔軍,等.美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3,27(2):140-142.
[5]劉波,龔暉暉.PPP模式與準公共品的供給——論PPP在大型體育場館建設中的應用[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151-154.
[6]肖淑紅,付群,雷厲.大型體育場館融資模式分類及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