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興
【摘 要】近年來,針對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并加大了管理力度, 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其功能的充分發揮。本文在分析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現狀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完善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會計監督;事業單位;財務監督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我們也發現,要管理好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事業單位會計體系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相對滯后,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一直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措施未及時調整,只起到了象征性的意義。因此,我們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全體職工務必高度重視,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管理。
會計監督就是按照政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及系列文件的指導,以財政部“財會[2012]22號”《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2012年財政部72號”令《事業單位準則》為指導標準,將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和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絕大部分事業單位都具有財政補助性質,由上級財政部門劃撥資金已確保正常行駛職責,隨著政府深化對事業單位的改革,事業單位就自身優勢,隨著對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按現有的會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規范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尤其是經濟業務,對事業單位充分發揮職責職能具有重要意義。
“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每一個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都必須貫徹執行,按照會計法的規定建立本單位切實可行的事業單位內部監督制度.
如果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不健全或形同虛設,內部監督失控,可能會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甚至影響事業單位的正常秩序。而會計監督制度主要針對薄弱環節將權責明確劃分,防止推諉、扯皮、越權等情況的發生,使事業單位規范運行,確保我國公益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在新時期正在全面推進, 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事業單位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政府各部位也逐漸意識到會計監督的重要性,修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頒布新的條例和會計規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的作用仍然沒有體現出大的改觀,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事業單位對會計監督重視度不高,基礎環節不規范
事業單位因體制與考核目標等因素,領導一般偏向于尋求財政部門的支持,主要以爭取資金為主,而忽視本單位規范財務管理、會計監督,普遍認為會計監督就是對領導的監督,應當是審計部門的業務,而內部會計監督則只是一個形式。對于基礎環節工作的工作,各級財政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與規范,但是單位的不重視與會計隊伍建設不足等相關問題都造成了事業單位中會計基礎的不扎實。例如,就會計工作計劃的時間節點安排的模糊;不嚴格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的規定記錄、核對;會計資料的管理混亂,沒有科學有效的歸檔;對于歷年的往來賬清理不及時等。
2.會計人員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
在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因法律法規、思維轉換滯后,國家頂層設計的會計制度因涵蓋范圍廣,內涵過于寬泛,很多事業單位直接使用拿來主義,因此會計管理制度就人員方面依然沒有大的變化,人員的提拔、任免沒有正常的程序,迎合領導就成為一種常態,難以脫離單位領導的影子,不利于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自身保護,因此財務人員要么主動放棄對會計工作進行全面監督,要么監督只是流于形勢。具備專業財務知識的職工一般不愿意從事財務工作,以至于事業單位中有經驗的財會專業人員的越來越少,財務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不高,再加上事業單位自身的管理制度、監督制度制定得相對簡單、空乏,因此監督管理方面缺乏操作性,使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
3.會計監督人員業務素質較低
首先,因退休、調動和輪崗等因素自然減員,事業單位也必須以各種方式充實財務建設,但事業單位的錄用方式執行的是考聘分離原則,新錄用的人員在財務審計等專業能力方面沒有實際經驗,其次,多數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直接由領導點將,既沒有財務知識也沒有財務工作經驗,還有就是部分年齡偏大的財務人員沒有接收新鮮事物的興趣,沒有及時更新會計知識的主動性,在普遍網絡化、數據化的今天自然不能勝任單位內部管理的要求。最后,事業單位領導觀念陳舊,不能再本單位及時進行專業的繼續教育以及財經政策變動后的業務培訓,導致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對策措施
會計監督體系可以確保事業單位科室之間、崗位之間設置合理、權責分明、互相制約和監督機制 ,以及人員培養,提高會計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就我國事業單位的管理現狀,擬從以下幾方面來強化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
1.建立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強化對會計監督工作的認識
事業單位要按照國家相關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基本情況對不同崗位、人員明確職責、權利和義務,形成監督和制約。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職工,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找到責任人,做到有的放矢,減少因權利沒有制約形成的腐敗,職責到人以提高辦事效率。這樣對于會計監督工作才能發揮有效地作用。另外,要在行業、系統之間交流學習事業單位管理經驗,內部強化對業務管理人員的考核,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實行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措施,按規定的動作規范會計程序,提升事業單位管理水平,使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滲透到所有的業務中去。同時,事業單位應該與相關監管部門加強聯系,尋求政策和會計業務的指導,提高會計業務的真實性、準確性。財政部門加強事前監督;財政部門、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審計部門等充分發揮指導和監督作用。加強法律意識,定時組織職工學習法律法規,觀看反面教材警示影片,宣傳對違法會計行為及會計人員進行嚴懲。
2.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管理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要求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要建立健全,必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事業單位管理制度的重要地位,就監督的范圍及流程制定規范程序并進行公示,有效的對事業單位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監督。首先,要加強事業單位全體職工學法、懂法、守法,在各項業務管理過程中,要求全體職工在工作時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規范開展;其次,事業單位內部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要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同時,還要體現社會公益事業的預期目標相結合,建立健全會計人員任免考核機制。
3.組織會計人員培訓,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自身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本單位監督工作是否有效的發揮,因此我們事業單位的領導要把人才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社會發展的步伐日新月異,普通的賬務處理都可以交給電腦代替,為我們的財務人員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引導財務人員加強對政策法的理解和熟悉,利用大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和判斷,利用網絡的適時動態對所有業務進行監督,以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事業單位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首先,財務人員應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牢記職業操守。其次,從業務知識入手進行培訓,聘請會計方面的專家、教授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理業務培訓,提升業務能力,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及時和可靠,促進單位的快速發展。再次,單位的領導要定期召開會議,及時了解員工的各種思想動態,可以進行單獨進行談話,讓所有工作人員安心工作端正工作態度。最后,建立獎罰制度,鼓勵員工積極工作,對那些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的員工要及時鼓勵,鼓勵全體職工向標兵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
四、結束語
總之,因事業單位其與企業和政府行政機關差異,類別也十分龐雜,職責權限較為復雜,會計監督工作存在較多問題,勢必引起高度重視。只有強化上級監督,重視內部監督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存在的問題,發揮會計工作對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支持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翔.健全與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措施探討[J]財經界 (學術版 ), 2 015,(10):20-23.
[2]馬郅睿.加強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171+173.
[3]董愛華.淺析行政事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措施[J]. 財會學習,2017,(09):136.
[4]孫海英.事業單位會計監督職能有效發揮研究[J]. 財會學習,2017,(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