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媒
烏蘭牧騎是社會主義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是享譽當代的內蒙古民族文化品牌。烏蘭牧騎至今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歷程,由創建初期的兩支隊伍21名隊員,發展到今天的眾多支隊伍眾多名隊員。多年來,活躍在全區各地的烏蘭牧騎,堅持“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輕騎隊特點,充分發揮“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的職能,把豐富的文藝演出送到群眾家門口。這種扎根沃土、服務群眾的精神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也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理解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最佳注釋。
12月5日上午,中國曲協召開曲藝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座談會。中國曲協副主席烏力吉圖、種玉杰,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烏日嘎,北京曲藝團一級演員楊菲,中國煤礦文工團青年相聲演員應寧出席會議并作交流發言。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中國曲協機關、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各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伊始,大家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總書記質樸真誠的語句中透出殷殷期望,又一次點燃了與會者的熱情。內蒙古演員烏日嘎深情地說:“我是土生土長的、純純的牧民的孩子。1977年我加入了翁牛特旗烏蘭牧騎。工作十年后又被調入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工作了三十年。前后四十年的烏蘭牧騎工作經歷給我的人生中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印記。”
烏蘭牧騎是紅色的文藝輕騎兵。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幫群眾之所需,是烏蘭牧騎一以貫之的服務精神和工作態度。烏日嘎說,當時我們下鄉演出住在牧民家里,挑水、打掃屋子,凡是能去做的工作,我們都要盡力去完成。每次演出完畢,我們總要和農牧民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喜好,然后在冬季培訓中有針對性地編排節目,滿足他們的需要。“久而久之,很多牧民把隊員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看,這就建立了一種魚水情的關系。這種關系越深,我們就越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為人民服務的本分。”
烏日嘎的介紹喚起了田連元這名文藝老兵的回憶,他講了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小事”:“有一次我冒雪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去本溪市郊區的下馬塘公社演出,給一位獨居的老太太說了一段程咬金賣筢子的書。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聽眾只有一個人,但我說得很投入。到我走的時候老太太還不時地問我程咬金后來怎么樣了,這說明老太太聽得也很投入。”田老師說:“我們文藝工作者怎么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學習烏蘭牧騎精神,哪怕只有一個觀眾要看,我們就要全心全意地去演!群眾的事沒有小事。為人民服務不能光掛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這才是烏蘭牧騎精神的真諦!”
老藝術家的發言感染了楊菲和應寧兩位年輕的演員。楊菲說,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也是對全體文藝工作者的期望和號召。“對于我們青年演員來說,協會召開的這次座談會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是組織對我們青年演員的關懷和培養,使我們能夠深入地了解烏蘭牧騎的傳承、發展、創新、服務等情況,讓我們對自己工作的定位有了更深的認識、更準的定位、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她表示,要帶領青春鼓曲社學習烏蘭牧騎精神,以四個“不分”踐行為人民服務的諾言:“不分生活好壞,以苦為榮;不分觀眾多少,有求必應;不分場地條件,見縫插針;不分路途遠近,送藝上門。”
應寧對楊菲的發言深表贊同。他認為,文藝工作者不僅要演節目給群眾看,還要讓群眾明白看什么,怎么看。引導群眾的審美觀,助力提升群眾的鑒賞水平,進而傳承發揚傳統文化,這也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的節目不見觀眾就無法做針對性的打磨,閉門造車是絕不可取的。與群眾的接觸互動也是培養觀眾欣賞學習曲藝興趣的有效途徑。”
烏力吉圖認為,如何傳承烏蘭牧騎精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新課題。機械地、不加思考地全面傳承,這種“一刀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改革開放后,社會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法也應該有相應的調整。我們應當用心體會群眾的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熟悉各種傳播方法,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作品。針對不同的演出環境和受眾,編練不同的演出節目,做到既能在大劇院大舞臺搞‘集團軍式的演出,也能在偏遠地區搞‘武工隊式的演出。”
種玉杰說到,現在部分文藝院團改制,走上了市場化和商業化的道路,這是隨社會環境改變作出的應變之舉。但是如果缺失有力的精神引導,那這些轉制的藝術院團就可能會迷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進而失去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所以,“走市場化道路的文藝院團學習烏蘭牧騎,更多地是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和作風,使自身在市場的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為人民服務的重要理念。能在保持自身有效運轉的同時穩步提升公益演出的數量和質量,最終走出一條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動態平衡的道路。”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時代在變遷,但烏蘭牧騎的精神沒有變,也不能變。向烏蘭牧騎學習,就要內化于心而外化于行,把烏蘭牧騎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具體行動中。學習烏蘭牧騎,第一要明方向。藝術家也好,普通文藝工作者也好,都要深入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烏蘭牧騎精神做為人生道路和藝術道路上的風向標和指南針。第二要愛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是我們工作的根本遵循,曲藝工作者應當時刻牢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把服務人民作為從藝的最終目的和最好追求。第三要強素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過程,是我們創演更多優秀作品的推動力,也是我們淬煉思想啟迪心靈的過程,更是曲藝工作者接受群眾再教育的過程。第四要改作風。作風建設是推動形成良好行業風氣、優良社會風尚、實現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文藝工作者肩負教育人民、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責大任,更要大力踐行烏蘭牧騎精神,改進作風,弘揚文藝路線的優良傳統,出人出書走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