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玲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與其發展密切相關。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完善的制度,造成資產配置不合理、資產占用流失等問題。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現狀及問題出發,探討了現階段應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能力,促進資產管理規范化、信息化、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建議
一、前言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部門。固定資產作為其開展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履職能力提供了保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就是針對其占有的國有資產及其有償收入等進行管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類似于國外的公共關系管理部門。它是我國特色政治體制下的獨有形式,屬于財政全額撥款單位。其資產屬于服務性資產,按照資產的形態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流失風險一直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難點,并由此引發了諸多的矛盾和問題。根據調研結果,目前較為集中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資產配置不合理,存在盲目采購、重復購置的問題。這主要是資產審批程序不規范,缺乏合理監管造成的。第二,財務管理與實際資產情況不相符,不能夠作為資產管理的依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缺乏日常的實物管理,導致賬實不一致,造成資產被不法占用或流失。第三,不能夠落實預算管理,資產管理的集約性差。部分實行預算管理的單位,對預算執行、落實不能夠進行有效跟蹤,導致大量預算指標調劑使用。資產收益不能進行公開披露,造成監管疏失等,致使資產管理效果不佳。第四,管理效率低下。行政事業單位的部門構成較為復雜,單一的人為清查和核算使得管理效率低下,許多資產問題不能夠被及時發現。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優化的相關建議
1.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實現資產配置的優化
全面預算管理是實現資產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能夠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統籌管理和分配,改變原有資產申報、預算單位中部門各自為政,造成部分部門資產不足,而少數部門存在資產閑置的現象。具體來講,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現有資產及其使用情況進行清查和核實,并根據各個部門應配置的資產標準,確定初步的資產增量方案,根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需求劃分輕重緩急,即急需、重要的資產優先采購。各部門根據自身情況對提出預算草案,預算編制和管理部門結合資產清查和成本核算等情況進行審批,酌情調整,形合理的資產采購預算。尤其是對購入超過20萬元以上的大型資產及家具、房產、車輛等資產要進行重點核查,確保配置不超過標準。部分資產內容沒有明確的或者統一的標準,部分標準依據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情況產生動態變化。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量,設計可執行性標準方案。對于預算單位而言,預算一旦下達,需要保證其嚴肅性,各部門嚴格執行預算方案,非必要情況不對預算進行調整。必須調整的內容,也需要按照預算審批流程執行審批后方可進行,禁止先辦事后審批。
2.落實預算監管機制
除了有明確的預算管理方案和制度外,還要求對預算管理的執行和落實進行有效的監管,從而促進預算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實效。筆者認為,應該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是內部監管,即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完整的預算監管機制,設立相應的預算管理部門對預算落實進行全面的追蹤。將預算管理的落實情況納入到各部門人員的考核范圍,從而對其行為進行約束。若存在超越預算擅自購買或者自行購置未進行報批的行為可依法追求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是外部監管。外部監管主要是發動三方面的社會力量。首先是國家國有資產的監管部門,積極開展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稽查和監督行動,形成外在約束力。其次是提升資產評估、驗資機構以及注冊會計師在外部監管中的地位。發揮審計及行政監察的作用,依法對侵占國有資產的行為進行問責追究。最后發揮群眾的力量,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充分披露,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同時,拓展群眾申訴渠道,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可以依照程序進行申訴,揭露違法亂紀行為。
3.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評估的水平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行政事業單位有權對其資產進行處置和管理。并通入轉讓、并購等行為獲得資產的增值和收入。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相關資產的評估水平比較低,造成部分資產低于市場價值出售,造成部分資產流失,存在賬務與實物不符的現象。比較常見的是對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評估。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資產評估機構只能根據有關部門的指定或有關當事人的申請才能進行評估。那么在不進行主動申請時,就會引發資產評估不能實現的問題。因此,在國有資產的評估上,應實行強制評估制度,并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保證這一制度的實施。另外,還要建立公益訴訟制度,使國有產權糾紛的解決制度化,那么就能夠有效避免國有資產的不正常流失,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處置和管理水平。
4.利用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增強資產管理的靈活性、協調性
信息化管理系統是實現資產良性管理的有效手段,通過系統內的流轉形成對資產管理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同時降低了資產管理中人因失誤以及大量人力操作導致資產管理效率偏低的問題。在建設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過程中,要對該系統應實現的功能進行細化。根據全面預算管理和監督的需求,該系統應具備資產配置、處置、收益管理、資產清查、評估、查詢、預警等功能,從而為財務部門及其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供比較全面的服務??偟膩碚f就是將資產管理劃分為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兩個部分,自動形成資產業務臺賬和外部使用記錄,達到資產賬務管理與實物管理相一致。通過該系統能夠正確反映資產的存量,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進行合理的調劑,實現按需管理。同時,該系統對系統內發生的全部工作流程落實審批制度,對審批人員、時間進行記錄,以便日后進行問責和追蹤。避免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處置隨意或不法侵占造成資產流失行為的發生。預警功能是該資產管理系統的一項特色功能,預警標準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差別定義,總的來講對流程、時間及指標三個內容進行預警,例如每周可審批的金額、次數等。一旦申報金額、次數超出標準時就會發生警告,管理人員根據告警內容進行相應的核查。對資產管理中的過程異動和資產狀況異動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快速清查,避免因時效過長,造成更大的資產損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水平對其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有重要作用。根據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現狀來看,其存在資產配置不科學,價值與實物不符,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筆者認為應從全面落實預算管理,優化監管和資產評估,并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進行優化,改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現狀。
參考文獻:
[1]陳冠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準制定有關問題研究[J].中國財政,2017(9):38-39.
[2]陳亞楠,付桂彥.內部控制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優化分析[J].財會通訊,2016(7):120-121.
[3]方海硝,丁麗湘,姚開喧.武鳴區行政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及改善思路探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5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