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標準化研究所)
節能降耗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國策,我國既是能源消耗大國,又是能源緊缺大國,節能降耗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而標準化技術在節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顯著地位更不容忽視;因此,節能標準化工作也被列入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我國對節能降耗工作非常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論述中第一條就強調要推進綠色發展。中央決定: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由此可見,國家對節能環保工作高度重視。
隨著我國節能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標準化技術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出來。正如相關文獻中指出:標準化工作,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支撐和引導手段,對促進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節能標準化活動在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水平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過20多年的發展,節能標準化在國家能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定位已基本明確。節能標準化是對能源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依據,已成為政府實施各項制度和優惠政策的重要技術基礎。標準化技術對我國提升經濟質量效益、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對化解產能過剩、加強節能減排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的成功經驗[1]表明,許多節能標準化活動,如采用節能標準和能效標識在節能工作中可以有效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這也是國家十八大以來對各級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增長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也十分有效,可以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標準化工作,其重要的技術支撐和引導作用,對促進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節能標準化活動不僅能提高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水平,而且能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縱觀國內外節能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節能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技術的支撐,反之,節能技術的發展又對標準化技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節能技術與標準化技術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標準化技術對節能技術具有明顯的支撐作用,節能技術的發展對標準化技術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標準化技術在國家能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定位和作用越來越明確。2015年3月和2017年5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別發布的國辦發[2015]16號《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和工信部節[2017]110號關于印發《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的通知中,都重點部署了在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中的標準化工作,強化標準化技術在節能工作中的作用。
國辦發[2015]16號文件[2]指出:節能標準是國家節能制度的基礎,是提升經濟質量效益、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產能過剩、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有效支撐。文件又提出了加強節能標準化的總體要求,指出在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及政府的作用,創新管理機制,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強化節能標準實施與監督,有效支撐國家在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還要堅持準入倒逼,加快制、修訂相關標準,發揮準入指標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作用。堅持標桿引領,研究和制定相關標準,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堅持創新驅動,提高節能標準水平,促進節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共同治理,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節能標準化共治格局。通過上述努力,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指標先進、符合國情的節能標準體系,標準國際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節能標準有效實施與監督的工作體系,節能標準對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為實現這一總體要求,文件又指出要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標準體系及強化標準實施等手段以確保節能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其中“創新工作機制”包括:建立節能標準更新機制;探索能效標桿轉化機制;創新節能標準化服務。“完善標準體系”包括: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標準制、修訂工作;實施節能標準化示范工程;推動節能標準國際化。“強化標準實施”包括: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推動實施推薦性節能標準;加強標準實施的監督。還必須掌握六個原則:全面系統的原則;宏觀管理的原則;突出重點的原則;技術進步的原則;動態管理的原則;國際接軌的原則[3-5]。
工信部節[2017]110號關于印發《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6]的通知中詳細制定了未來3年節能標準化工作計劃。到2020年,要在單位產品能耗水耗限額、產品能效水效、節能節水評價等多個領域制、修訂300項重點標準,基本建立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監督,完善節能監察、對標達標、階梯電價政策;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組織工業節能管理人員和節能監察人員貫標培訓等。上述一系列文件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標準化技術在節能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這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和企業要加大節能標準化科研支持力度,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好節能領域技術標準科研工作規劃;進一步重視節能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工作,使節能標準化人才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加強基層節能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工作,從而使各類用能單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運用節能標準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在節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鞏固標準化技術在節能工作中的戰略地位。
標準化技術對節能工作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所以必須把提高標準化水平工作作為節能工作重要的基礎工作。如果沒有標準化技術的保證作用,要談節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先進的標準化技術,就沒有先進的節能技術,所以要大力發展標準化技術,提高標準化水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盡到標準化科技工作者的責任,為國家能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標準化科技工作者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