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黔西南州分公司 吳 勇
為更好的應對頻發的自然災害與突發性公共事件,突發事件預警系統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建設早已成為我國應急體系建設的重點建設項目。應急廣播系統建設能夠確保各級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以及突發事故等事件中的信息發布與信息傳播的能力,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
應急廣播系統主要借助于我國發展完善的電視廣播電視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針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綜合廣播信息的應急廣播系統,能夠對公共突發事件、自然災害、政策法規以及農業知識等信息進行有效、及時的傳播。經過相關研究,在現有的廣播電視網絡基礎上,只需要對末端接入網進行部分的改動,就可以實現農村應急廣播的建設基礎。
應急廣播系統主要流程是會議或廣播的發起、身份的驗證、語音的收錄、通過身份驗證、獲得授權進行會議或廣播、電話語音編碼、發送指令實現廣播。圖1為應急廣播系統原理示意圖。當會議或廣播的發起人經過身份驗證之后,因為該會議與廣播是通過PSTN公司中繼線進行的,所以電話信號要由PSTN中繼線轉入到Avaya IPO語音交換機,在經過相應的語音提示認證系統、業務管理系統后,將會由指令發布系統發布指令,與此同時,經過Avaya IPO的電話信號由相應的系統軟件對其進行編碼操作。完成語音編碼之后,通過數據通信模塊DCM經QAM調試器,再由HFC發送至有線電視用戶家客戶端中,也就是用戶電視機頂盒中,并且只要機頂盒不是處于關閉狀態,那么就可以強制將其切換到應急廣播狀態,相應的有線電視用戶便可收聽到應急廣播內容,從而完成應急廣播任務。此外,應急廣播系統會通過會議或廣播發起人的身份從而確定相應范圍的有線電視合法用戶,確保應急會議與廣播傳播到正確的用戶群中。
EVM應急廣播系統在滿足應急廣播功能的同時也具備了對安全播出的需求,對于沒有經過認證許可的不合法信號以及攻擊信號進行阻攔,此外,還可以對沒有進行語音編碼器進行編碼之前的實時音頻信號采取一系類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監聽、監控以及掛斷信號等。下文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會議發起人在進行電話呼入時,通過IVR與認證系統的對接便可以借助互動語音系統對用戶進行嚴格的身份認證與審核,并且實現了全程自動化,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指數。此外,Avaya IPO語音交換機在該系統的信源方面具有著較為完善的安全維護功能,主要是對系統以及軟件狀態的實時監控,并對系統以及軟件出現的故障進行及時的故障分析與排除。該信源的監聽功能可以通過對權限管理的設定來實現,從而達到對范圍內終端狀態的有效監控。

圖1 應急廣播系統原理示意圖

圖2 調頻副載波、TS、IP技術對比圖
在圖1中,電話語音信號在轉入Avaya IPO之后,在進行編碼操作的同時也會進入到語音采集收錄系統,該系統可以對電話語音信號進行有效的快速收錄存儲,這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對音頻文件的查詢與調用的便捷性。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相應配套的搜索界面對所需要的音頻信息進行搜索,并可以對音頻信息進行暫停、終止以及導出等一系列操作,且錄制音頻格式為WAV格式。
在圖1中,會議發起人發起廣播請求并經過Avaya IPO后,會進入語音提示認證系統,會議發起人可以通過系統認證的相關提示音進行身份的認證,如果通過身份認證,那么就可以進行應急語音廣播等相關操作。
在圖1中,會議發起人在成功通過身份驗證后,就會進入到農網業務管理系統中,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對會議發起人的基本信息進行驗證、管理以及業務辦理等操作。
會議發起人在經過農網業務管理系統信息數據認證之后,便會進入到指令播發系統,該系統通過農網業務系統獲得會議發起人的相關數據,主要是會議發起人的用戶區域范圍界定,然后就可以下發合法用戶群等相關指令,并通過數字信息化前端發送到指定合法用戶群的機頂盒中,上文提到,只要指定合法用戶群的機頂盒不是處于關閉狀態,那么接收指令之后,機頂盒便會強制進入應急廣播狀態,指定合法用戶群便會收聽到會議發起人的語音信息。
該應急廣播系統的接受終端主要包括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地面數字電視機頂盒以及公共接受終端等。在有線數字電視機系統中,選用了專門的機頂盒進行信源的接受,從而能夠滿足LED屏幕等設備的接收。大喇叭系統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進行運行,主要包括縣、鄉、村三個等級的平臺、傳輸覆蓋網以及大喇叭終端。傳輸覆蓋網可以通過調頻副載波、TS以及IP三種技術手段進行節目以及指令的傳輸,具體參考圖2,三種信號傳輸技術各有其優缺點,要根據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選擇,這也能夠為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的后續發展留有較為充分的選擇余地。
綜上所述,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應急廣播系統擁有著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以及系統安全性高等優點,但是關于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還存在著很多的技術問題,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深化,要不斷的總結經驗,逐步完善我國的應急廣播系統,為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等提供傳播途徑,最大程度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
[1]章谷亮.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網絡設計與實踐[J].中國有線電視,2016,9(10):1183-1185.
[2]趙景春.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優勢支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J].中國廣播,2014,7(10):18-19.
[3]李孝鳳.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淺析[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9(11):00026-00026.
[4]邢浩,宮杰.基于DVB-C有線數字電視平臺的應急廣播系統[J].電視技術,2015,39(1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