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 黃 蓉
《模擬電子技術》是高職院校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內容繁多、電路復雜、實踐性強,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理論內容的學習上無法前行的同時,對實踐項目更是無從下手。根據職業教育類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教學實施中,不僅要學生掌握電子技術、電氣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更強調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希望學生面向電子、電氣行業,從事電子、電氣產品生產、維護、管理和技術服務等工作,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階段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本位的符合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教學體系就是一體化教學體系。通過一體化教學,可以實現教學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和轉換”的轉變;教師從“單一型”向“行為引導型”的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創新型”的轉變;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踐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現階段,《模擬電子技術》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教學手段和學生學習方式。對學校而言,大多數仍采用理論加實習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師與實習教師之間缺乏該有的溝通與交流,專業理論教師只管上理論課,實習教師只管教實習,從而導致了教學內容的無法銜接和不同步,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機械地接受理論知識外,根本不知道如何通過實踐將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枯燥”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難以理解、消化和吸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啟發學生討論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打破理論與實訓相互獨立的局面,以項目教學為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訓項目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項目任務與書中的知識點匹配,將任務分給學生,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可以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也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取代之前的灌輸型教學。下面以“單相整流電路的檢測”為例予以說明:
[項目]:單相整流電路的檢測
[任務]:(1)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2)單相全波整流電路的搭建;(3)單相全波整流電路的檢測。
[必學知識]:(1)半導體二極管;(2)單相橋式全波整流電路
[知識拓展]:(1)特殊二極管;(2)萬用表的使用;(3)示波器的使用。
[項目實踐]:(1)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2)示波器和萬用表的使用;(3)單相整流電路的搭建與檢測。
通過項目分析羅列出教師必教、學生必學的內容,學生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我們可以以比較靈活的方式進行,比如學生預習教師直接講解,或者教師根據學生自學后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等。
一體化教學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所需要的是“雙師型”教師,所謂“雙師型”是指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動手實踐的綜合能力較強的教師。沒有“雙師型”教師,理論還是理論,實際還是實際,兩者仍舊是割裂開的。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極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豐富的現場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才能勝任該課程的一體化教學工作。
傳統教學模式不管是從教材、教學時間還是教學方法上,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而言都是不適合的。為了更好地在職業教育中加強一體化教學的應用,必須對教材進行優化和完善,對教學時間進行有效的改革,對教學方法不斷的創新。首先,應該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編寫適合自己的一體化校本教材,教材的理論內容必須通俗易懂、實踐性強、貼合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其次,傳統教學的教學時間往往比較固定,沒有考慮諸多外在的客觀因素,導致很多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教師可以根據參考時間和學生的完成情況靈活調整不同項目所需要的時間,確保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再次,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方法帶來的弊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教室與實訓場地統一,理論講解的同時進行操作演練,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進行融會貫通。
同樣還是以“單相整流電路的檢測”為例,采用分組教學,過程如下:教師發布任務——學生自主學習階段——項目計劃實施階段——拓展實踐階段——考核評價階段。在發布任務階段,教師會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將項目任務分發給各個小組,引導學生根據項目任務的內容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隨后,學生進入到自主學習階段,將所有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歸納總結,找出存在困難疑惑的地方,通過教師的講解答疑排除疑惑點,為下階段的項目實施做準備;在項目技術實施階段,學生將理論內容消化吸收后運用到實踐中,進行整個電路的搭建與檢測,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可以適當地進行加深和拓展;所有過程完成后,按準備好的評價標準對學生此次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這五項教學活動是整個課堂實施的主線,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過程完整,目標明確,最后的評價體系是激勵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動力。一體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創新意識,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理論考核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難以對學生的真實成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了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際動手中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建立以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因此,評價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可以將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老師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根據不同項目要求制定一個完整的考核方式表,包含實訓態度、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產品質量等幾個方面的評價。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最后都是為了達到以評價促進學習的目的,整個評價體系中不僅要體現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際動手能力,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職業操守、團隊精神、紀律等方面做出評價。表1 為“單相整流電路的檢測”的考核表。
表1 “單相整流電路的檢測”考核表
第一,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使所使用的教材、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模式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優化和完善,提高了整個教學質量,更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巧妙地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以更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了其主體性的作用。
第二,一體化教學可以促進教師不斷鉆研和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做到“文武雙全”;同時,學生既達到了知識目標,也掌握了技能目標;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一體化教學實現了三個具有意義轉變,即從“灌輸型”到“引導型”,從“被動模仿”到“主動實踐”,從“理論教室”到“一體化教室”的轉變。
綜上所述,《模擬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探討研究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把培養學生基礎能力和專業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邊學邊做,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但改革的腳步不止于此,為順應教學發展,培養出全面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教師對教學模式的探究還任重道遠。
[1]陳文輝,覃永新,羅文廣,楊敘.以電子技術應用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改革與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0(01).
[2]王干一,王瑞睿.“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01).
[3]馮皓.電子技術課教學中如何做好理實結合[J].江蘇教育,2011(18).
[4]俞喜琴.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中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探索和實踐[J].科技信息,2011(18).
[5]胡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1(13).
[6]孫靜.淺談基于電子技術的一體化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1).
[7]金丹,王魯楊.”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02).
[8]楊晨娜.模擬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探討[J].電子制作,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