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舟斌 韓雪 商穎等



摘要:目的 調查上海市楊浦區高校男男性行為者(MSM)的高危行為特征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狀況,為上海高校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楊浦區各高校內采用滾雪球法招募高校MSM人群,并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開展HIV及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 146名MSM調查學生中,年齡為17~33歲,平均(23.5±3.0)歲,其中以本科生為主,占52.0%。138名被調查者在最近6個月發生過同性肛交行為,其中無保護性行為占50.7%。140名被調查者最近6個月發生過同性口交行為,其中無保護性行為85.6%。教育層次與無保護性行為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肛交=12.5,P=0.006)。28人發生過異性性行為,其中安全套使用率為35.7%。有無女朋友與無保護同性肛交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337,P=0.562)。研究對象中HIV感染率為4.1%,梅毒感染率為2.7%,其中合并HIV感染2人。結論 楊浦區高校MSM人群無保護性行為發生率高,應加強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
關鍵詞:高校;男男性行為者;艾滋病;高危性行為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志碼:A
2015年,全國新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115 465例,其中同性性傳播占28.25%。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男男性行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新發感染率[(4.7~10.2)/100人年]高于同期暗娼人群(1.4/100人年)和靜脈注射吸毒人群(3.0/100人年)。此前報道顯示,上海市目前青年學生感染人數上升勢頭明顯。2015年報告發現青年學生感染者92例,較去年同期上升31.4%,占感染者總數的4.7%,其中88%為MSM性傳播。我國大中學生HIV感染者MSM傳播占57%。美國學者發現,大學生HIV感染者中92%為MSM L引。由于學生MSM人群的隱蔽性,大多數研究對象通過志愿者招募產生。本研究通過滾雪球的方法招募上海市楊浦區高校MSM人群,調查該人群危險行為特點,并對該人群HIV、梅毒的感染現狀及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楊浦區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通過滾雪球方法招募半年內發生過同性性行為(肛交、口交)的在校學生。
1.2方法
采用橫斷面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開展調查,同時進行血清學檢測。調查采用自編結構式問卷,內容包括一般個人情況、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高危行為發生情況等。問卷調查的同時,抽取5 mL靜脈血進行HIV抗體和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
1.3血清學檢測
HIV抗體檢測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09年版)》方法,初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初篩陽性后,送入楊浦區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確認實驗,確認實驗結果為陽性,即可判斷為HIV感染者。梅毒初篩RPR試劑由上海科華公司生產;確認實驗采用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試劑盒由日本FUJ IREBIO有限公司生產。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照說明書及檢測技術規范操作。
1.4統計學分析
調查資料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資料
本次調查共招募符合要求的學生MSM人群146名。年齡17~33歲,平均年齡(23.5±3.0)歲;調查對象本科生占52.0%,其中大學二~四年級占82.8%。本市戶籍61人,占41.8%,見表1。
2.2艾滋病認知情況
146名MSM中,145人(99.3%)認為HIV主要破壞人的免疫系統;136人(93.2%)認為大多數感染了HIV的人僅僅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122人(83.5%)認為一個人一旦感染HIV,終生都具有傳染性;136人(93.2%)認為AIDS是可以預防;106人(72.6%)認為蚊蟲叮咬不會傳播HIV;130人(89.0%)認為HIV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傳播;122人(83.5%)認為HIV感染者一般不會很快發展成AIDS而死亡;135人(92.5%)認為目前未發現徹底治愈AIDS的方法。
2.3性行為特征
2.3.1同性性行為特征 146名MSM中,124人(83.6%)在最近一次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138人最近6個月發生同性肛交行為,70人(50.7%)發生無保護的肛交行為,其中大專學歷占72.0%(18/25),本科學歷占54.4%(37/68),研究生學歷占33.3%(15/45),不同學歷層次MSM之間發生無保護的同性肛交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5,P=0.006),學歷越高無保護肛交行為越少。140人最近6個月發生同性口交行為,共119人(85.6%)發生過無保護口交行為,其中大專學歷占91.3%(21/23),本科學歷占86.3%(63/73),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79.5%(35/44),不同學歷層次MSM之間發生無保護的同性口交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84,P=0.398)。見表2。
2.3.2異性性行為特征146名MSM中,有女朋友者50人(34.2%),女朋友為在校大學生者46人,占92.0%。有女朋友的MSM發生無保護同性肛交行為占54.0%(27/50),沒有女朋友的MSM發生無保護同性肛交行為占48.9%(43/88),有無女朋友者發生無保護同性肛交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337,P=0.562)。50名有女朋友者中28人發生過異性性行為,其中使用安全套10人(占35.7%)。見表3。
2.4 HIV及梅毒感染率
146份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6人初篩HIV抗體陽性,經確認實驗確證為HIV感染者,感染率為4.1%,年齡為17~28歲;4人梅毒血清學確認陽性,感染率為2.7%,其中合并HIV感染2人。
3討論
本次調查者為大學在校學生,調查人群的平均年齡為(23.5±3.0)歲,符合我國高校學生的年齡段。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HIV感染率為4.1%,略低于普通MSM人群4.4%的感染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說明高校中MSM人群的HIV傳播接近普通MSM人群,高校MSM人群是學生感染HIV的高危人群。高校MSM人群梅毒感染率為2.7%,明顯低于普通MSM人群11.1%的感染率。由于梅毒感染會使感染AIDS風險增加3~4倍,雖然本次調查發現高校MSM人群HIV與梅毒合并感染2人,但由于潰瘍性性傳播疾病仍是促進AIDS在MSM人群中的傳播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強高校MSM人群性病防治工作,提供規范可及的衛生服務,減少性病的發生是有效預防AIDS傳播的措施。
本次調查顯示,高校MSM人群對AIDS知識的知曉率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仍較低,最近6個月發生肛交時每次使用的比例為48.6%,高于普通MSM人群33.7%的使用率;最近6個月發生口交時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為14.4%,高于普通MSM人群9.9%的使用率。學歷越高者發生無保護同性肛交行為越少,因此針對高校MSM人群的有效干預措施,應側重適合大專、本科院校學生的干預方法,同時進一步進行學歷層次與高危行為的相關性研究。
高校MSM人群中部分有女朋友(大部分為在校大學生),并發生無保護的異性性行為。調查發現有無女朋友與發生無保護同性性行為無差異,有女朋友的MSM人群不會考慮為其改變高危性行為。因此,在高校MSM人群感染HIV或者其他性病時,增加向高校女生傳播的風險。在高校AIDS防控工作中應重點針對MSM人群宣教干預,同時也不能忽視對高校女生的防控宣教。探索更有效防控高校MSM人群HIV感染者可能向女學生傳播的方法,是以后又一新任務。
本次調查對高校MSM人群這一特殊人群采用非概率滾雪球抽樣性調查,結果外推可能存在偏倚。但由于人群的特殊性,很難對該人群進行隨機抽樣。因此,持續多年對該人群調查,對于了解、防控高校MSM人群HIV感染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