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申請人的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②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民政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證明(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以及解決勞動保障、社會保障、勞動合同糾紛的,免予審查經濟狀況);
③申請援助事項的基本情況及有關證據材料,如勞動合同、工作證、單位出入證、辭退憑證、工資收入憑證等。
“誰主張誰舉證”是勞動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的基本舉證規則。勞動者只有提供真實、充分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合法權益才能得到維護,否則就容易導致“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敗訴結果。
所以平時一定要注重證據保留,包括:①來源于用人單位的證據,如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工資單、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出勤記錄等;②來源于其他主體的證據,如職業中介機構的收費單據。③來源于有關社會機構的證據,如發生工傷或職業病后的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等。④來源于勞動保障部門的證據,如勞動保障部門告知投訴結果或查處結果的通知書等。
如何處罰惡意欠薪?
《刑法修正案(八)》將“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納入刑法,規定:
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建筑市場信用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1月1起施行),規定:
有拖欠工程款等情形的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將被列入建筑市場主體 “黑名單”。同時,對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的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在市場準入、資質資格管理、招標投標等方面依法給予限制。
討薪必須走合法途徑,千萬不能一時沖動采取堵塞道路、封鎖出入口、聚眾鬧事、敲詐勒索、威脅他人等破壞社會治安秩序、危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非法方式,那樣將受到法律制裁,得不償失。
(李 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