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耀)

2017年12月14日,在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西池鄉沙峪村村委會大院的閑置廠房內,10多名村民正忙著制作紅燈籠。沙峪村“第一書記”王力帶領大家辦起來的燈籠廠,讓村里很多貧困戶從零收入到月入上千元。
沙峪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村里有1300余人,其中79人是貧困戶。2017年8月,王力被派往沙峪村任“第一書記”。從此,帶領村民脫貧就成了王力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次外出時看著滿街掛著的燈籠,忽然想到這可能是一條致富門路。”王力說,村里很多人因農事家務不能外出,只有在農閑時打打零工,收入很不穩定,如果能辦起燈籠廠,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有穩定的收入。
有了帶領村民制作燈籠增收的想法后,王力多次去外地考察工廠,學習制作燈籠的技術。回到沙峪村,他又收集各式各樣的舊燈籠進行研究,終于做出了第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紅燈籠。
2017年11月,沙峪村成立了燈籠廠。王力發動村民制作燈籠,親手教村民制作燈籠。“燈籠的制作方法很簡單,村民一兩天就可以學會。”王力說:“做一個燈籠一般需要15分鐘。每做一個燈籠,村民就能獲得1塊錢的收入。每人一天能做30多個燈籠,每個月就可以有上千元的收入。”
56歲的李貴巧是沙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的孩子在外打工,她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子。李貴巧說:“像我這樣,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在家里完全沒有收入。現在在家門口干活,既能照顧家里,又不耽誤掙錢。”
王力說,接下來還要拓寬銷路,把燈籠廠辦好,讓周邊村子的貧困戶也能來燈籠廠掙錢。
(李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