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夢想當法國電影里的神秘甜品師
羅丹出生在成都一個藝術家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女生們都有兩個胃,一個裝食物和水,一個裝甜品。”這對酷愛美食的羅丹來說很恰當,她自幼喜歡吃甜甜的東西,看到甜品店里那些精致的甜點,會一個勁兒地咽口水。法國的馬卡龍、純手工制作的巧克力、超級美味的冰淇淋蛋糕,都曾不止一次到她夢中做客。
羅丹想做一名像法國電影里出現的那種很神秘的甜品師,親手制作美味的甜品。面粉、奶油、雞蛋……在自己手中像被施了魔法,知道怎樣才能把它們完美搭配,讓一個個精致的甜品從烤箱里金燦燦地出來亮相,還要給它們穿上不同凡響的華服!但長大后羅丹并沒有馬上從事這一職業,從小學習國畫的她,先考入了四川美院。后來因吃過太多慕斯蛋糕、華夫餅這些西式甜點,有時候膩到下不去嘴的時候,她就開始惦記,小時候的冬天和爸爸坐在院子里,吃著綠豆糕,搭配一口清香烏龍茶的傳統味道。“還有鳳梨酥、桂花糕、杏仁豆腐、椰奶凍……這些甜品的名稱聽上去柔和且詩意,它們優雅的造型更讓人念念不忘,精致得令人舍不得下嘴。”
于是羅丹和朋友迷上了基礎烘焙,從DIY開始烤曲奇餅干、做個奶油裱花生日蛋糕什么的。可能跟自己學美術有關,做到后來她不希望蛋糕、餅干只是平常的樣子,想和大家做的不一樣,更好看。
2008年,羅丹接觸到了來自歐洲的翻糖(Fondant),這是一種質感類似于軟陶或橡皮泥的食材,延展性極佳,可以塑造出各式各樣的造型,并能夠將細節完美地展現出來。從此羅丹開始進一步鉆研翻糖甜品。那會兒信息少,工具國內基本買不到,主要靠海淘。羅丹做了東西就發到網上和朋友分享,得到幾句贊美就非常開心。
畢業后,羅丹在北京做過軟裝設計師。因為太喜歡做甜品,后來她開始自己玩烘焙。“很多時候,我早晨起床后,放著舒緩的音樂開始做甜品,其實時光過得挺愜意,不知不覺天就黑了。一個東西連續做十幾個小時,可能對別人來說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我卻很享受這個過程。覺得有一個自己可以玩兒很久的愛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這樣就足夠了。”
對于放棄了深造多年的美術專業,羅丹倒是不以為意。“并不是每個學美術的人都能成為畫家,而我的美術功底卻能幫我發現更多美的細節。”
把自己喜歡的繪畫跟烘焙結合起來,于是就有了自己的獨立工作室,羅丹開始用翻糖和糖霜(Royal icing)為原料,制作各種可以稱為藝術品的高端定制甜品。羅丹說:“制作皇室糖霜蛋糕,猶如雕塑且難于繪畫,對體力耐力都是一種挑戰。整個過程除了必備的認真,平和、從容是我最大的收獲。”
為18位第一夫人親手制作禮品
為借鑒西方大師們的作品,羅丹曾拿著單反相機暢游歐洲,在巴黎和意大利米蘭街頭品嘗各種著名甜點;在法國旅游城市埃維昂看云朵下雨;在瑞士LA VAUX葡萄園區品嘗美酒。
羅丹覺得,經典的西式甜品,其含糖量遠超過國人能承受的范圍,米其林三星甜品師所做甜品過高的甜度和黃油比例,總讓人對它們“不吃惦記,吃了就膩”。甜品還是中式的更好。
作為甜品界的高級定制者,羅丹漸漸小有名氣。2014年秋APEC會議召開前夕,她忽然接到有關部門邀請,擔任國宴上的獨立甜品設計師。為設計甜品羅丹頗費了一番心思。她認為,晚宴是女主人重要的社交舞臺,展現的是格調和品味,重點不在喂飽肚子,而是“喂飽精神”。APEC首腦夫人晚宴,因為來賓以女性為主,她便設計了花的主題。
從甜品的原料選擇到制作過程,成品的質感、視覺效果,到整個設計系統的陳列擺設,以及后期的成像,羅丹都要求盡善盡美。這天峰會的晚宴上,中國作為東道主為各國第一夫人獻上了一組別致的禮物——18份以花為主題的中國風甜點。
栩栩如生的荷花翻糖,顯得美輪美奐;應季主題的“秋色滿園”系列餅干上,畫有逼真的石榴、柿子、菊花、牡丹等十幾種不同圖案……溫婉細膩的東方風韻,讓各國第一夫人驚嘆不已,瞬間征服了所有人。
羅丹說,國宴上的甜點制作非常復雜,以“秋色滿園”餅干為例,每一塊至少需要花費6個小時來制作。首先用烘焙餅干打底,然后雕刻翻糖,待其干透后再上色。有時用到糖霜,就要加倍小心,因為越細的糖霜圖案越脆弱,不留神碰碎了就要從頭再來。唯有耐心和細心,才能順利完工。
“隱匿”3年,創新“紅樓甜品”成網紅
因為APEC國宴禮品,羅丹名聲大噪。很快,就有位東南亞國家的公主邀請羅丹制作婚禮蛋糕,起初她覺得非常特別也挺榮幸,后來發覺對方對婚禮蛋糕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僅要求有很高高度和很大體量的奶油。“我覺得這樣的需求和我所要求的視覺效果無法達成共識,思量之后決定不再參與。”
令人不解的是,此后羅丹卻從人們視野中神秘“消失”了,而且一別就是3年。
原來,在羅丹的心里有個動人的驅動力——有朝一日能設計出一種在全世界叫得響的中國甜品。法國的馬卡龍舒芙蕾,意大利的提拉米蘇,德國的黑森林,日本的和果子,中國的是什么呢?
小時候她最愛看《紅樓夢》,她覺得《紅樓夢》也是一部中國饕餮飲食文化寶典,其中琳瑯滿目的糕點小食,代表著當時飲食的最高水準。“現在傳統中式甜品,少被人提及,也少有人研究,從《紅樓夢》中尋找甜品,更能體會到前人飲食的智慧。”于是,羅丹決定將書中記錄的甜品,通過她的創意改良,讓中式甜點也能有賞心悅目的外形和類似西點多層次的口感。
比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這藕粉桂糖糕,正是江南的傳統點心。松穰鵝油卷,就是以松子仁做餡心,以鵝油、面粉加工制成花卷,是酵面制品的重要品種。鵝油是高級護膚品,常吃鵝油能使皮膚柔軟白嫩,冬天不易皸裂。松子仁氣味芬芳。這道點心不僅十分精致好看,還香甜可口,有滋補身體、美容養顏的作用。
羅丹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是一個小小甜點,鉆研進去了,能看到一個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體系。”但要讓失傳已久的中式甜品重煥新生,絕非易事。好在經過漫長的探索和數次挫折后,羅丹沒有讓自己失望。
于是一件件被復刻并帶有新鮮創意的甜品便橫空出世:秦可卿愛吃的棗泥山藥糕,被羅丹創新了一番。她在糕的外面裹了一層冰皮,打造出了剔透晶瑩之感,軟軟糯糯的一小只,令人垂涎不已。
寶玉挨了打想吃的那碗“小荷葉小蓮蓬做的湯”,羅丹將其制成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粥球,使得這碗湯羹咬下去會有鮮活有趣的爆破感。
襲人用來安撫寶玉的玫瑰鹵子。羅丹將其做成珀,柔軟的銀耳、粉潤的桃膠,加以玫瑰花瓣的點綴,晶瑩剔透,粉紅如春。
還有賈母在元宵家宴要的一杯杏仁茶。羅丹嘗試用龜苓膏打底,再鋪一層杏仁酪,點上黑米,最后放上一片黑芝麻糖脆。芝麻糖脆的酥香平衡了龜苓膏的苦澀;黑米帶著質樸的芬芳,與杏仁茶的細膩清爽交相輝映,演繹出了潑墨的意趣,儼然一幅俊逸淡然的秋季水墨圖。
2017年6月87版《紅樓夢》主創人員30年聚會時,羅丹就給老藝術家們上了這道紅樓甜點,得到了他們的交口稱贊。
與3年前的作品相比,這一份份活色生香的紅樓甜品,處處傳達著屬于羅丹自己的美學語言。“它們像極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用獨特的婉約之美詮釋東方料理的魅力,深藏著國人飲食的智慧與文化。”
如今,羅丹仍在潛心研究《紅樓夢》,帶著自己的理解,去創作那份獨屬于紅樓人燈火通明的人世真情和時光流轉。她希望有朝一日,“紅樓甜品”可以成為聞名全球的中國甜品名片!
責編/畢春暉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網址: http://weibo.com/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