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峻 馬永雙
摘 要:農藥作為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如何管理和使用,不僅考驗著當事的農戶,也考驗著三農工作隊伍,2017年3月,《農藥管理條例》經過修改后實施,本次條例的修改有頗多亮點。本文通過對新《農藥管理條例》的修訂發掘新的立法觀點,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見解。
關鍵詞:農藥管理條例;修訂;亮點;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S48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76
引言
2017年3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經李克強總理簽字后,在2017年6月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的修訂意義重大,因為農藥是重要的農業投入品,農藥的使用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現如今,我國存在著農藥使用較多、使用不合理、殘留較多的現象。同時在現實的管理過程中,也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所以本次修改《農藥管理條例》便顯得十分重要。本次條例的修改有如下亮點。
1 加強農藥使用的服務
在我國的廣大農村中,農民由于整體知識水平較低,專業技術知識不足,導致在農藥的使用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便導致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較多,影響人民的健康。簡而言之,就是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所以在推廣綠色農業的大背景下,農藥的規范化使用便顯得尤為重要。
在本次條例的修改中,明確指出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加強農藥使用指導、服務工作,組織推廣農藥科學使用技術,提供免費技術培訓,提高農藥安全、合理使用水平。其中,免費的技術培訓為農民提供了學習的渠道。眾所周知,由于農藥的使用涉及到產量的增長、成本的控制以及環境的污染、農藥的殘留等問題。但由于農民缺少相關的農藥使用的專業培訓,所以農民對產量和成本關注較多,而對污染和殘留往往關注不夠。而且如果讓農民自行學習,也存在著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的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里的安全不僅是數量上的安全,更是質量上的安全。本次條例的修改,使對農產品質量的關注有了較大提升。我國農產品的質量目前在國際上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中農藥的使用導致農藥殘留較多的問題尤為突出。加強對農藥使用的相關服務,不僅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也有助于相關農業知識和農業產業的融合。對大學等科研院校的農業知識推廣等也起到了較大的幫助。另外也對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 鼓勵多種防害新舉措
根據相關的資料得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植檢站(不含西藏)調查統計,2015年我國農業用藥92.64萬t(商品量),折百量30.00萬t,比上年減少1.45%。雖然農藥的使用量已經在逐年減少,但是農業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中國農藥在世界農藥市場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次修改中,明確提出,“自愿減少農藥使用量的給予鼓勵和扶持”。以條例的形式確認這句話是十分重要的。
在以往的政策中,對農民過量使用農藥、非法使用農藥往往管得嚴、罰得狠。但是缺少對農民減少使用農藥的鼓勵措施。本次修改,首次提到鼓勵和扶持。這些實實在在的經濟方面的鼓勵舉措,對農民積極性的培養,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產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根本基礎。現如今,人民群眾已經由單純的追求“吃飽”在逐步的向“吃好”上面去轉變。在超市中,無公害蔬菜,在售價方面往往會比普通的蔬菜價格高大約3倍以上,而且銷量也十分可觀。可見,人民群眾對農產品的要求在質量上面已經在逐步的超越數量。現在,綠色農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曉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不使用農藥、使用生物化肥的農產品在許多場合都收到人民群眾的青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農藥的合理化使用,歸根到底就是生產效率的問題。如何用最少的農藥消耗取得最大的農產品產量,應該是著重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運用多種的防治病蟲害的新舉措,不僅有利于減少農藥的使用,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同時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條例的修改,將鼓勵多種防害措施寫入條例當中,也為相關農業企業的創新也提供了法律支持。
3 明確政府的相關職責
本次條例的修改,對政府的相關職責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如第三十二條中,“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農藥減量計劃”、“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扶持設立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縣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藥使用者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藥”等內容。這些內容在修訂后的管理條例中,分量增大許多。
我國已經連續多年出臺一號文件支持三農發展。由于政府在農業轉型中發揮主要作用,所以本次條例的修改,對縣級政府提出了諸如制定好本區域的農藥減量計劃、指導農戶農藥使用等內容,為縣級政府中的農業管理部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農戶在政府的指導下使用農藥,不僅有利于農藥的合理化使用,同時由于政府的公信力,對一些低害創新農藥等的推廣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政府也具有眾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長期開展了關于生物農藥的實驗和研究,但是由于沒有政府作為一個構建農戶和大學的橋梁,使很多的研究成果僅僅停留在一些論文上,無法真正的為農戶服務。而利用這些科研資源,也可以為農戶的農藥使用提供支持。由于農戶在農藥上的使用僅僅依靠說明書和經驗習慣,因而政府專業的農業部門的指導便顯得十分重要。
本次條例,明確了農藥的管理就是縣級以上農業管理部門,明確了政府的職責。
4 明晰法律責任的承擔
本次條例的修改,最大的亮點是法律責任的承擔采取了多種的措施,如罰款、市場禁入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個工作隊伍中政府相關部門的人員應起到重要作用。在本次條例的修改中,第四十九條明確的列舉了4種給予相關責任人處分的情形,同時也說明了刑事責任的追究。在農業生產中,政府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對于農業生產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在農藥上面。因為農藥是事后才能看得出來效果和情況,農民的判斷力一定是有所不足的。故本次條例明晰政府的法律責任的承擔,也為建設一支優秀的三農工作隊伍提供了法律支持。
除了對于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的處罰,本次條例的修改也增加了對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委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對于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直接進行除名并不再錄用,國家工作人員的還要進行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會追究刑事責任。另外,對農藥經營者和銷售者也具體規定處罰的相關細則。其中對無證生產經營以及被吊銷許可證的,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10a內不得從事農藥生產經營活動。這些“緊箍咒”,讓農藥的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監管者明確了自身的職責,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規范相關主體的行為。
5 結語
黨的十九大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在新時代下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而《農藥管理條例》作為農業相關法律法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在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著法律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趙欣.淺析中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現狀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80-84.
[2]楊益軍.全球(中國)農藥市場的現狀及趨勢分析[J].今日農藥,2017(10):32-36.
[3]周喜應.狠抓落實確保農業生產人畜健康生態環境安全——全面有效實施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的6個關鍵方面[J].中國農業信息,2017(11):8-12.
作者簡介:馬玉峻(1992-),男,內蒙古包頭市人,現就讀于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研究生,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專業;馬永雙(196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現任浙江農林大學法政學院法律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