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廣江
(天津市寧河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 天津 寧河 301500)
通過單因子硼元素試驗,研究硼肥對棉花產量提高的促進效應,提高農民對硼肥的認識,加強農民平衡施肥的意識,進一步推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開展。
2.1 供試作物。供試作物為棉花,品種為GK99-1。
2.2 供試肥料。21%高純硼。
2.3 試驗設計。根據硼肥用量設3個處理,3次重復。處理1:空白對照;處理2:施用硼肥0.5kg/667m2;處理3:施用硼肥1.0 kg/667 m2。小區面積72 m2(6 m×12 m)。小區四周用田埂隔離,并設置保護行。
2.4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選在寧河縣苗莊鎮劉莊子村劉萬千地。該地塊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棉花,粘土。試驗前采集混合農化樣進行土壤化驗得到:有機質19.1 g/kg、全鹽0.5 g/kg、有效磷45.7 mg/kg、速效鉀319 mg/kg、全氮1.4g/kg、pH 8.3、水溶態硼1.79 mg/kg。
2.5 田間管理。4月28日犁地,處理1,施用配方肥30 kg/667 m2做基肥;處理2、處理3在處理1的基礎上,分別增施21%高純硼0.5 kg/667 m2、1.0 kg/667 m2。4月29日鋪膜播種,5月5日為出苗期,6月22日為現蕾期,7月14日為花鈴期,9月15日為吐絮期。收獲期為10月12日。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次,化控4次,病蟲防治噴藥4次。7月20日打頂。
3.1 對生育期的影響。試驗從出苗期開始,每個小區連續10株定點定株調查生育期,取其平均值。生育期觀察發現,3個處理生育期相差不大。
3.2 對農藝性狀的影響。在10月12日進行小區測產的同時,采集小區棉花植株,在室內進行考種。由表1可知:在同一管理水平下,處理2平均株高86.2 cm,長勢整齊,處理3平均株高85.1 cm,處理1平均株高84 cm;處理2、處理3平均單株結鈴數分別均為15個、14.4個,比處理1多1.5個、0.9個。

表1 不同處理棉花生育性狀
3.3 對產量的影響。由表2可知,處理2較處理3每667 m2增產12 kg,增產率3.8%,較處理1每667 m2增產29 kg,增產率9.8%,處理3較處理1每667 m2增產17 kg,增產率5.7%。

表2 不同處理棉花產量比較 (籽棉)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硼肥0.5 kg/667 m2,較不施用硼肥增產29 kg/667m2,增幅9.8%。施用硼肥1.0 kg/667 m2,較不施用硼肥增產17 kg/667 m2,增幅5.7%。該微量元素試驗只施用1年,試驗表明只要施用一定量硼肥,均比不施硼肥產量高,但多量施用硼肥后,棉花產量出現了下降。因此,施用硼肥1.0 kg/667 m2已超過最佳適宜用量,但具體使用多少適宜,還有待進一步試驗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