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麗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人才培養目標和類型為依據,將高等教育分別定位為培養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機構被分為學術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職高專學校[1]。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國在1999年以后,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高層次人才需求,通過調整不同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布局,由多所??圃盒*毩⑸穸鴣淼木C合性普通本科高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經濟轉型的不斷升級,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向滿足更廣泛的社會需求轉變,從重視理論教學的教育系統向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轉變。
應用型本科院校同其他高校相比,有著自身的特色,它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系統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同時更要加強職業應用能力的鍛煉[2]。正因為如此,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的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完成特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心理特征,它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3]。而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支撐實踐操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由于應用往往體現知識的綜合性,由此除了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外,對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達到綜合理解的水平。二是本專業的相關實踐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和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對學生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播,同時要對學生開展本專業實用型的相關職業技能訓練。三是一定的引導分析能力。實踐教學過程畢竟不同于傳統的教學過程,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融入學生的實踐活動,同時在活動中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最終通過對實踐活動的綜合分析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新興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既承擔著發展高等教育的歷史責任,同時也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師的學歷結構上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課程的開展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我們也發現,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仍存在不容樂觀的現實問題。
2.1 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地方本科院校很多是由??圃盒I径鴣?,由于受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影響較深,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仍舊采用原有的思維方式方法,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忽略實踐內容的設置,導致理論與相關實踐活動、生產實際不能有機結合。
2.2 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技能有待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以來,引進的教師以剛畢業的年輕碩士、博士居多,同時多為非師范類畢業生,雖然在崗前培訓中進行了高校教師相關教學理論的學習,并相繼取得了高校教師資格證書,但由于時間短,并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理念。同時,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規范及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學習,導致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
2.3 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有待改善。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現代科學和文化知識的教育,也要對他們實施各類實用型職業技能的訓練[4]。與此同時,對高校教師的實踐技術操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雖在教師的學歷結構中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多數教師均為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就任高校教師,缺乏在相關企業單位的實踐經歷,對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狀態、技術前沿等缺乏深入了解,嚴重限制了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難免對實踐應用知識理解不透徹,相關技能的訓練難以到位。
2.4 “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有待規范。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力開展對教師的“雙師型”培養,但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時,不同專業的教師接受實踐培訓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高校在后期的認定中缺乏統一的認定規范,導致教師的培訓活動不能達到真正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
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是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5]。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認識到應用型高校的培養目標及自身現狀,從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入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切實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1]潘懋元,董立平.關于高等學校分類、定位、特色發展的探討 [J].教育研究,2009(2):33~38.
[2]夏建國,劉曉保.應用型本科教育:背景與實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5~18.
[3]王媛,白華.當代高等教育質量的價值觀建構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3):47~52.
[4]周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J].教育探索,2011(9):109~110.
[5]謝輝,牛曉偉,李紅兵,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改革探索 [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5,32(3): 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