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君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應用動態心電圖檢測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及伴發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觀察組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情況。結果觀察組中共33例患者檢出心肌缺血,檢出率82.5%,對照組中共21例檢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檢出率52.5%,觀察組心肌缺血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21,P=-0.004<0.05)。觀察組患者中共31例患者檢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檢出率77.5%,對照組患者中共19例檢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檢出率47.5%,觀察組心律失常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76,P=-0.0164<0.05)。結論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無癥狀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檢查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中作為常用檢查手段。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54;R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7)10(a)-0174-0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臨床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臨床中存在一部分患者雖存在心電活動、心室功能異常等客觀證據,但無心肌缺血相關臨床癥狀,稱之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由于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輔助檢查成為臨床中篩查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冠心病的檢查手段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等,其中冠狀動脈造影由于其為有創性檢查,檢查成本較高,因此臨床中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較為方便,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檢查手段。該次研究主要對該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索動態心電圖應用于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及辦法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老年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經過冠狀動脈檢查,明確存在心肌缺血,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心肌缺血癥狀。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5.28±4.32)歲,患者中高血壓患者29例,肺心病患者23例,擴心病患者1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5.29±4.23)歲,其中高血壓16例,肺心病10例,擴心病5例;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高血壓患者13例,肺心病患者13例,擴心病患者6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觀察組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患者進行24h動態監測.患者檢查前48h內避免服用康心律失常藥物,檢查前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排出體位因素對ST-T段影響。對患者粘貼電極部位采用酒精棉球擦拭,避免體表脂質影響。分別將電極貼于患者胸前體表。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注意事項,并于24h后取下記錄儀,分析患者心電數據。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2組患者心電數據進行分析,其中sT段抬高超過0.2mV視為變異型心絞痛;相鄰2個及2個以上導聯ST段水平活下寫超過0.1mV,且持續時間超過1min或2次發作不超過1min視為sT段壓低。觀察組患者對24h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對照組患者僅對單次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共33例患者檢出心肌缺血,檢出率82.5%,對照組中共21例檢出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檢出率52.5%,觀察組心肌缺血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21,P=0.004<0.05)。觀察組患者中共31例患者檢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檢出率77.5%,對照組患者中共19例檢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檢出率47.5%,觀察組心律失常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76,P=-0.0164<0.05),見表1。
3討論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又稱之為隱匿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獨立類型,由于患者無明顯胸悶、胸痛等心肌缺血癥狀,不易被患者發現,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較為常見,能夠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及時發現病情并進行治療是預防和治療無癥狀心性心機缺血的關鍵,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檢查手段包括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脈造影等,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無創性心臟功能檢查,常規心電圖記錄時間較短,不能完全呈現心肌缺血的表現,而動態心電圖能夠對患者進行24h以上連續性監測,相比常規心電圖具有一定優勢。根據史松等的研究,動態心電心肌缺血檢出率為82.4%,而常規心電圖心肌缺血檢出僅為59.7%;魏彤等的研究顯示,動態心電圖心肌缺血檢出率為82.5%,常規心電圖心肌缺血檢出率為47.5%.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對照組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兩組心肌缺血檢出率分別為82.5%、52.5%(x2=8.21,P=0.004<0.05),兩組心律失常檢出率觀察組77.5%,對照組47.5%(x2=5.76,P=0.0164<0.05)。該次研究與史松等研究結果相似,該次研究說明,與常規心電圖檢查相比.動態心電圖檢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檢出率較高,能夠及時明確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的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無癥狀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檢查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中作為常用檢查手段。
(收稿日期: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