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1913年,德國人設計并制造出了一艘船,并把它命名為“戈岑伯爵號”。當時這艘船要被運送到非洲,于是德國人便把“戈岑伯爵號”的全身骨架都拆掉了,想要等運送到非洲后再進行組裝。可惜不幸的是,“戈岑伯爵號”在非洲剛試水航行不久,就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戈岑伯爵號”被改裝成了一艘名副其實的戰船,還參加了“湖中海戰”。更不幸的是,在這次戰爭中,德國失敗了,作為戰敗國,戰船“戈岑伯爵號”被迫沉入湖底。
但“戈岑伯爵號”的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當時全世界人都知道“德國制造”代表著先進的工藝和堅固的品質,為了不浪費德國制造的優良做工,一個瑞典人便花了很大的心血把“戈岑伯爵號”打撈了出來。但“戈岑伯爵號”的運氣似乎不太好,重見天日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暴來了,“戈岑伯爵號”再次沉沒。
5年后,有一些英國人發現了沉沒的“戈岑伯爵號”,又把它打撈了上來。他們發現,雖然這艘船在水底泡了那么多年,但它的性能卻依然優良。于是經過整修之后,英國人便開始讓“戈岑伯爵號”跑航運,還將其改名為“列姆巴號”。
后來的“列姆巴號”漸漸地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人們對它歷經歲月卻依然堅固的品質敬佩不已。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列姆巴號”還進行了兩次大更新,從各方面將“列姆巴號”提升到當時最為先進的配置。此時的列姆巴號已經是一艘“歷久彌新”的船了。
后來的英國人把已經更新換代過的“列姆巴號”贈送給了非洲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當地百姓,作為國際上對非洲的無條件援助。更換了新主人的“列姆巴號”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使命,一直兢兢業業地在坦噶尼喀湖做著“航運工作”。直到2011年非洲人覺得還可以把“列姆巴號”改造得更好時,“列姆巴號”的制造者,德國的某家船廠還專門派了大量技術專家和工人去了非洲為“列姆巴號”升級保養。而改造“列姆巴號”所需要用到的金錢,全部都由薩克森州政府和德國聯邦政府出資。
直到如今,已經有104歲的“列姆巴號”依然每天航行在東非的坦噶尼喀湖上,為當地人提供著“航運”服務。從1913年誕生之日起,兩次被沉,兩次被打撈,四次大維修,老而彌堅的“列姆巴號”就像一位飽經歲月的“老兵”般,越挫越勇。有人說“真金不怕火煉”,但對于“列姆巴號”來說,真正的精工和品質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時代如何變幻,我自平靜坦然,用從容的姿態面對風云歲月。
素材分析
真正的精工扛得住時間的考驗,我們也該像列姆巴號一樣,越挫越勇,以從容面對風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