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遠
摘要: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與之相適應的企業管理制度和配套設施正在制定和完善中。本文結合當前紀檢監察工作在國企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展開論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國企監管;監督;對策
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與之相適應的企業管理制度和配套設施正在制定和完善中。本文結合當前紀檢監察工作在國企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展開論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一、紀檢監察工作在國企監管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國有企業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點和問題:
(一)黨委的主體責任流于形式。有的領導對黨風廉政建設只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和部署上,忽視了在黨員領導干部日常監督管理和制度建設中的主體責任,在抓落實方面存在虛位、缺位的情況,致使對下屬長期失管、失教、失察、失監。有的領導干部主觀認為黨風廉政建設是紀委的事情,每年滿足于開個會、講個話或簽個責任書,就認為已經盡了責、履了職。責任書簽訂后,往往把黨風廉政建設具體的工作任務交由紀委“全權負責”,自己做了“甩手掌柜”。有的嚴重存在重經營、輕廉政的問題,甚至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生產經營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指標要上,紀檢要讓”、存在消極應對、簡單應付、流于形式的現象。
(二)紀委的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國有企業各級紀委受同級黨委的領導,紀檢干部的配備、任免、調動以及人員編制、經費等一系列問題主要由同級黨委決定,客觀上使得它很難獨立負責地行使監督權;即使紀委書記由上級任命,但同級黨委依然對紀委有很大的領導權,在很多重大事項的決策部署上紀委也很難獨立發揮監督作用,特別是很難甚至不敢對“一把手”進行監督,使得“一把手”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推動的力度不夠。長期以來,因監督機制等問題影響,主要領導干部自覺接受同級紀委監督的意識淡薄,導致紀委自身也處于“自刀難削自把”的尷尬境地,難以理直氣壯地履行同級監督職責。
二、推進“三轉”,加強國企監督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在國有企業落實好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是黨章賦予企業黨委和紀委的神圣職責。加快推進“三轉”是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的重措施,也是加強國企監管的重要途徑。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成于易。加快國企紀檢監察工作“三轉”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因循守舊。轉職能是職責所在,轉方式是形勢所需,轉作風是履職保障。國有企業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要把“三轉”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和工作任務來抓,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成效檢驗“三轉”成果。當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三轉”。
(一)創造“外轉”環境
目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體制上仍然遵循的是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和同級(黨委)黨組的雙重領導體制,加上國企紀檢監察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定位,紀檢監察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措施都必須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來開展,履行監督責任必須對企業黨政負責,開展反腐敗工作組織協調也必須在企業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這些都決定了如果離開所在企業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三轉”將會是“空轉”。因此,企業紀委要主動爭取同級黨委的理解支持。尤其是在紀委書記分工調整、紀檢監察部門人員的調配、干部使用、經費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支持,為企業紀檢監察部門“三轉”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解除后顧之憂,夯實工作基礎。
(二)把握“內轉”要求
紀檢監察“三轉”是一個有機整體。解放思想是前提和引領,轉職能是核心和關鍵,轉方式是措施和途徑,轉作風是動力和保證,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促進紀檢監察部門科學履行職責的“組合拳”。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要實現“三轉”,必須在營造一個良好“外轉”環境的基礎上,堅持以上率下、下抓一級,牢牢把握“內轉”要求,主動作為,更新觀念,結合實際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總的來講,需要牢固樹立五個理念: 一要樹立改革理念。作為國有企業執紀監督部門,首要任務就是要為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紀律保證,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國有企業領導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要求來定任務、添措施、建機制,抓好行業重大改革措施的貫徹落實;二要樹立法治理念。國企紀檢監察干部要把強化執紀監督意識與樹立法治理念統一起來,嚴守法治規則,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行使權力。無論是審查案件、黨紀政紀監督、執法監察,還是信訪舉報、糾風治亂等工作,其目的、權限、內容、手段、程序、結果都要合乎法律規定,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維護公平正義。
(三)激發“三轉”活力
一是轉變職能定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要進一步明確紀檢監察職責定位,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進一步明確各主責部門的監督責任,正確發揮紀檢監察再監督的職能作用,著力解決目前存在的工作泛化、主業弱化的問題。要把工作切入點從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具體業務、配合職能部門開展監督檢查,轉變到執紀問責和懲治腐敗上來,將工作重點轉到強化對同級黨委及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強化對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監督,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強化對管權管事管人等關鍵崗位的監督,強化對行業重大決策落實情況的監督上來,突出抓好執紀監督和查辦案件,對本單位違紀違規問題進行糾正、查處、追責。二是轉變監督方式。改進執紀監督模式,對違規問題要快查快辦,對違紀違法問題要在規定時限內查清主要事實,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改進信訪舉報辦理工作,注重信訪舉報的受理,做到件件有著落。重視網絡舉報和短信舉報,需全面清理線索,分類處置,強化督辦,規范管理。堅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發現、早處置機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更緊密地依靠群眾參與,探索科技防腐。把執紀監督、專項治理、效能監察等作為開展日常監督的重要方式,確保開展一項檢查、查透一類問題、規范一類管理。高度重視問責,從全程監督向事后問責轉變,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把事前、事中的監督職責交還給業務主管部門,并且要督促檢查。切實規范權力運行,在行業各項改革措施中體現預防腐敗要求,把健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作為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徑,著力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約束環境。
結語
建立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使敢監督、會監督、能監督的優秀紀檢監察干部脫穎而出,為國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