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紀平 孫智 韓璐
摘要:農旅一體化建設發展中,要科學規劃、完善功能、理順體制,合理有序地推進農旅產業發展,激發農旅產業發展活力,做大農旅產業規模;同時要準確定位、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打造精品,全面提升我縣農旅一體化建設品位,不斷推動農旅一體化建設再上新的臺階;要放寬思路、發散思維、不斷研究特色鄉村旅游項目,讓休閑農業釋放出更大的活力和魅力。
關鍵詞:特色農業;特色旅游; 一體化模式
特色旅游是以旅游目的地特有的資源文化環境等為面向特定客源市場發展起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參與性較強的某種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內容豐富,特定的主題和意義。
特色農業是指不同區域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憑借各具特色的農業資源、獨特的農產品加工技術手段,開發出具有區域特色和較高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并進行產業化生產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一、鐵嶺特色農業、特色旅游一體化發展現狀分析
2017年,鐵嶺市共接待游客1400萬人次,其中境外國際友人及港、澳、臺同胞10萬多人,實現旅游收入13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鐵嶺市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大戰略,強化旅游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旅游休閑度假中心和沈鐵區域旅游一體化建設步伐,構建鐵嶺旅游發展大格局,挖掘整合優勢旅游資源,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品牌,將旅游產業培育成為鐵嶺城市的形象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現代服務業,鐵嶺市的特色農業、特色旅游一體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1. “萬畝花海”是鐵嶺市委、市政府提升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更是發展鐵嶺旅游產業的積極舉措。“萬畝花海”工程空間布局總體描述為“一軸、二區、三基地、四節點”,總規劃面積1.15萬畝。其中,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相呼應、觀光農業與科普農業相結合、造林與造景相襯托,工程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把凡河城區打造成沈鐵市民休閑度假旅游的目的地和集散地。
2. 鐵嶺新城的“油菜云海”是遼寧省最大的油菜花種植基地,鐵嶺市把這一獨特的大地旅游資源轉變成可售賣的旅游產品。物流城的3000畝油菜花基地規劃設置了10個獨具特色的旅游主題:歐式馬車、金色童年、愛的家園、異域風情、戶外露營、旅游演藝、特色美食、旅游商品、汽車影院、戶外垂釣。通過設置娛樂、攝影、垂釣等活動,提高游客參與度,使之由觀賞游轉化為休閑游,平面游轉化為立體游,增加旅游產業的吸引力。
3. 鐵嶺市開發出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產品。從2008年起,實施了農業旅游“666”工程,重點培育資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特色旅游鄉鎮、項目、專業村和“農家樂”接待戶。依托《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貴妃還鄉》等一批影視基地,創建了清河區張相鎮和開原市松山鄉特色旅游鄉鎮,還開發了滿族八大碗餐飲系列和全魚宴、農家樂。
二、鐵嶺特色農業、特色旅游一體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鐵嶺市雖然特色農業、特色旅游一體化的農旅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逐漸陷入發展瓶頸,很難取得實質性突破,仔細分析研究,農旅融合的發展瓶頸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從農旅融合的發展理念看,發展旅游的熱情較高,但是缺乏前期規劃和整體設計,導致旅游發展的無序和混亂。比如重經濟發展,輕生態保護;還有的地方鄉村民俗文化越來越迎合旅游發展需要,出現文化“庸俗化”現象。
2.從農旅融合的產業鏈條看,由于農業的季節性特點,農旅融合出現“潮汐”現象,即短時間內游客的過量進入,主要以觀光為主,產業鏈條短,為當地創造的價值有限。比如農產品轉化為旅游產品不足,旅游對農業的帶動能力有限。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的層級較低,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問題突出,在農事體驗、傳統飲食、農耕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
3.從農旅融合的經營主體看,以農民為經營主體的農家樂,仍然是休閑農業的主要類型,但是受農戶自身管理能力、資本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往往是低層次、重復性建設,主要滿足中低端消費市場的需求,容易導致惡性競爭和無序發展。
鐵嶺市特色農業、特色旅游,農旅一體化融合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園區建設缺乏專項規劃。目前,全市的“農旅一體化”園區沒有專項整體設計,規劃不統一、布局不合理、景致大多雷同,缺乏差異性,項目業主、鄉鎮在開發時只考慮現有資源,只做局部規劃,未能與全市同步考慮,造成資源浪費。
2.缺乏專項扶持資金,扶持力度不夠。
3.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多數農業園區仍以觀光接待為主,未能從農業生產、農事操作、地方特色文化中挖掘內涵,游客參與度低,難以調動游人興趣,缺乏吸引回頭客的魅力。
4.輿論宣傳造勢不足。缺乏宣傳方案、整體策劃,未能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政府、部門多管齊下的宣傳氛圍不濃厚。
三、鐵嶺特色農業、特色旅游一體化未來發展建議
1.完善基礎設施,增強休閑觀光農業實力。充分借助鐵嶺國家級旅游資源和游客市場,大力推進休閑農業觀光園區建設,著力完善觀光步道、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公廁等旅游配套設施,引導興辦農家樂、休閑山莊、生態酒店,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打造群眾增收新鏈條,建成一批集自然景觀、精品果蔬、休閑垂釣、觀光旅游、度假養生、體驗、科普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農業示范基地。
2.開發多元功能,提升休閑觀光農業活力。開發各具特色的園區,建立集科普、休閑、度假、養生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讓游客感受不同游玩樂趣,如“新城果蔬花香” 、“山水林田湖”,遵循自然,凸顯綠色生態、親近自然的特質;引導游人參與農事活動,根據時令季節的變化,在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開辟不同的農事活動,讓游客在游玩中觀賞和親自參與,實現互動,增加趣味性;打造中國攝影、書法、工筆畫基地和情侶婚紗攝影基地;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農家樂,讓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體驗農家生活。
3.豐富文化內涵,彰顯休閑觀光農業魅力。圍繞休閑觀光旅游,從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書香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方面深刻挖掘鄉村文化內涵。賞花海、觀自然景觀、體農家之樂、成為人們追尋的原生態世外桃源。
四、結束語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休閑娛樂、養生養老、宜居宜業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鐵嶺市大力發展農旅融合對催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生態宜居,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功讓.產業融合理論研究綜述:經濟研究.2011年(1):67—68
[2]麻學峰.旅游產業融合路徑分析.經濟地理,2010年(4); 678-681
[3]劉傳喜.杭州鄉村旅游產業集聚的時空演化與機理研究,農業經濟問題, 2015年(6);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