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昀
要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由多種因素構成,除了要有比較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外,還要掌握教學法,要懂得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作為教師如果不懂教學法,不能算作一名合格的教師,也就不能使學生盡快掌握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并轉化為他們的能力。大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學有法而無定法。
一、大學語文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包含了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大學語文教學有法是指教學要遵循教學的普遍規律,掌握和運用大學語文教學的一般原理方法。大學語文教學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選擇不是隨意的,應該有科學的理論依據,遵循教學規律,應貫徹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及課堂教學的集體性原則。可見,具體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體現教學原則,離不開教學原則的指導。因此,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是“有定”的。大學語文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首先是有法。
大學語文教學無定法就是指確定和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不能公式化,不能生搬硬套。教學無定法是教學有法的更高層次,要求教師選擇最優化、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我們的教學對象千差萬別,教學內容多種多樣,課堂出現的情況千變萬化。這些都要求教師隨機應變,選擇適應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即使在別人那里已為實踐證明了的好方法,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要進行改造,有所變化,有所創新。否則,再好的方法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毫無作用。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方法又是“無定”的。這一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要求教師既要遵循教學的普遍規律、掌握教學的一般原理,又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發揮創造性,不拘一格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則要巧妙地處理“有法”與“無定法”的矛盾,把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在實際教學中。
二、大學語文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的核心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1.教學方法應由課程的性質特點決定。大而言之,大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能力的實踐性教學。因此教學方法要貫徹實踐第一的精講多練的原則。小而言之,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語言技能的學習各有不同的性質特點,教學方法也各不相同。選擇教學方法還要顧及教學內容,方法跟內容有密切關系,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從總的方面來說,教師要有控制教學內容的本領。就是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科學地處理教材,控制好教學內容量的多少和質的難易,使學生感到量大但能吸收。教學方法只有同教學內容相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教學方法應服從和符合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必須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服從和符合教學目的。在教學中,為了實現教學目的,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選擇最優化、最有效的方法。如:兩位教師使用同一篇材料搞聽說訓練,教學目的是訓練學生成段口頭表達,任何教學方法的使用都是有條件的,必須做好鋪墊,具備了相應條件之后,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3.教學方法應因教學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凡是教學都是由教和學兩方面構成,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已經成為共識。教師選擇教學方法必須考慮教學對象,因材施教。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還有地區間的差別,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的差別。因此,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只有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教學才能更具有針對性。教師除了要了解學生的一般情況之外,特別要了解學生的個別情況,上起課來就能做到因材施教
4.教學方法應隨課堂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教學方法受課堂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并且隨著課堂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合堂課與小班課用的方法不一樣。同是在教室上課,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有些情況是事先難以預料的。教師要善于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修正自己的計劃和方法。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適應環境,而且要積極地利用環境,適時作出調整,即便是改變了預定的教學內容,只要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教學效果,只要學生真正有所收獲,當然是可以的。
5.教學方法應注重實效。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要注重實效,教學要一講效果,二講效率。效果和效率是檢驗教學方法的重要尺度。我們強調教學方法要講究藝術性,教師要善于用靈活有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創造一種生動、活潑、輕松而友好的課堂氣氛,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和效率,衡量是否最優化,要看單位時間里全體學生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多少,是否達到預期目的。
三、如何貫徹教學有法而無定法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一門課都應該制定行之有效的課型規范,進而貫徹上述教學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理論研究,學習現代教學方法。
首先要研究所教課程的性質特點和教學目的。課程的性質特點研究透了,教學有法的“法”才會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次,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作為法因人而異的理論依據。第三,要研究各種教學內容的不同教法和練法。第四要選擇簡便易行、科學有效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等
貫徹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不只是認識問題,而且是實踐問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實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實踐都恰到好處地處理“有法”與“無法”的矛盾,只有善于總結,不斷積累經驗,貫徹有法而無定法才能運用自如。教學法是一門科學,教學法又是通俗的。教師既要重視總結自己的經驗,又重視總結別人的經驗,從經驗中發現規律,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上課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繁重的腦體結合的勞動。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腦勤、耳勤、口勤,而且要手勤,認真寫好教學后記,把課上發生的情況,自己是怎樣處理的,效果如何,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怎么辦等記下來。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教學經驗必然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必然不斷改進,教學效果必然越來越好。
貫徹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要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每項活動中。教師上課臨場發揮得好壞至關重要。教師的臨場發揮與應變能力由教師的心理素質、業務功底、教學經驗、課堂環境、學生情緒等多種因素決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特別是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教師要把臨場發揮好、應變能力強作為自己教學追求的目標。每次走進課堂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管出現什么情況,都能沉著冷靜、從容不迫、充滿自信。當然,這一切都來自敬業樂業精神,對學生的關心熱愛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要貫徹上述教學方法,還需要有相應的外部條件與之配合,建立與之相應的科學管理機制,這樣才能使之得到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