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花
摘要:中高職銜接是國家擴招及大眾教育后教育體系建設的大力發展方向,但目前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本文結合我院在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累積的經驗,提出了幾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銜接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銜接;教學管理制度
中高職銜接是國家擴招及大眾教育后教育體系建設的大力發展方向,我院也與長沙建筑工程學校、長沙縣職業中專學校及澧縣職業中專學校多個學校建立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的銜接。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出現了的不少的問題[1][2],并采取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在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累積的經驗。通過實踐與研究,本文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高銜接中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組織機構
中、高職銜接的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要素是中、高職院校和社會及政府。為加強中高職教學管理機制銜接,必須建立健全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組織機構[3]。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機構是一種文化組織機構,它不同于一般政府和企業的組織機構,它必須協調好中職中專學校與高職學校的關系及運行方式、處理好學校與行業企業、政府的關系及聯系。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機構需高職與各中職中專學校聯合共建,通過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共建的教學管理組織機構維護中高職教學管理工作,改善中高職教學管理分離的現狀,使中、高職的教育管理與教學實施及中、高職的銜接形成及時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做好互相學習、互相監督、及時反饋,共同探索、建立、健全中高職教學管理體系。
為保證中高職銜接工作高質量完成,中高職銜接的教學管理組織結構必須設置合理,應由高職院校主導,聯合各大中職中專學校及行業企業專家、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共同探討。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內部人員的權力和責任應界限清晰,并明確組織結構內部任務分工等。
二、完善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一)完善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計劃制度
1.明確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計劃制度
中高職銜接最主要的問題之一是課程的銜接。目前很多中高職的課程銜接都出現了課程內容重復、課程設置不合理等現象。因此在解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上應綜合考慮科學學科的劃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自身發現的需要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特點,并規范課程的教學計劃制定與實施制度。由中高職兩校專任教師共同參與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計劃的制定,并對聽取企業行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教學計劃制定時,應考慮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就業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統籌協調中、高職兩個階段的人才培養定位,明確兩個階段人才培養目標,整體設計兩個階段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制定銜接貫通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制定后,應對中、高職雙方均有約束力,并應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改動。同時確定中高職雙方認可的教學計劃實施、變更、修訂制度,以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施行。
2.完善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計劃制度
在教學過程中,中高職雙方要嚴格執行制定好的教學計劃,并加強對教學計劃反饋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總結,以及時發現教學計劃與實際教學工作不相符的地方或其他不合理之處,并在今后的修訂工作中加以糾正和完善。
(二)完善教學管理的交流機制
中高職兩階段的教學管理絕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兩個階段。中職學校培育的人才能否達到高職的要求,高職能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是否合理,中高職院校是否有效銜接等等,這些重要的教學信息都需要雙方及時的溝通與交流。
1.定期開展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研討
中高職銜接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教學管理工作必須充分聽取和善于集中中高職雙方的意見,特別是對于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研究規劃等學術性的工作,應加強中高職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定期召開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間的聯合教研活動,組織教師之間進行教學討論和教學研究。
2.建立學生自主參與的中高職師生交流機制
中高職銜接的教學管理工作是以教師為主,并通過中高職院校雙方合作來完善管理工作和互相監督工作。為更好的開展中高職銜接工作,交流中學生的參與尤為重要。通過介紹專業特色、培養目標、就業前景、專業知識技能等,激發新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加強學生對專業的系統認知、信心和熱愛,幫助學生樹立起職業規劃意識。
(三)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觀念、共識、規則和機制是中高職銜接教學資源共享的四個必要因素。要實現中高職院校資源共享,中、高職院校之間就要必須相互交流、溝通,彼此交換服務信息,進行合作,這是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內在的組織啟動機制。而推動中高職院校之間的深度融合,是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促進中高職資源整合與優化的關鍵。
1.師資交流
為加強中高職院校校際交流,高職院校可以有計劃地安排學校優秀教師或行業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專家前往中職學校交流教學經驗和培養要求,如指導專業建設、召開教師座談會交流教學經驗、面向二三分段中職階段的學生舉辦講座,專家介紹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崗位需求等。相對高職院校來說,部分中職學校專業的師資力量上相對較薄弱,師資隊伍不太合理,高職院校應提供師資支援,在中職承擔一定的教學指導任務。中職中專院校也應有計劃的組織本校教師前往高職院校及兄弟院校學習與交流,從而實現中高職師資隊伍的銜接一體化。
2.資源共享
高職與各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效進行資源整合、互補和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要素包括教材、課程、媒體、平臺、工具、數字化圖書館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踐的實訓基地等諸多要素,為了將這些要素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充分發揮各類型教學資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秉潔,周鵬.“3+3”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長江叢刊,2018(30)
[2]董春國.中高職銜接多層次學生管理問題的探析[J].學周報,2018(28)
[3]尹惠玲.“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教學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