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摘要:中國民族眾多,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千姿百態。載歌載舞,技藝結合是民族舞的共同特征。民族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內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改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關鍵詞:民族;舞蹈;傳承與發展
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意識,民族舞蹈需要在繼承優秀的傳統的同時,也應借鑒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國家創造和發展優秀文化藝術的經驗,來豐富民族舞蹈的創造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國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同時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傳承與發展也遇到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民族民間舞藝術的傳承不僅僅是舞蹈工作者的任務,它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也有利于中國舞蹈的創新和進步,對推動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保持頑強的生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民族民間舞
(一)民族民間舞的概念
我們所稱的民族民間舞指的是中國民族民間舞,民族民間舞在定義上來講,是由勞動人民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并在廣大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通俗地說,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中的自然表現喜怒哀樂的一種形式的舞蹈。
(二)民族民間舞的種類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五十六個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各展風采。民族民間舞從民族種類上分為民族舞和民間舞,民族舞指的是除漢族之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種類包括我們常見的,藏族、蒙族、傣族、維族、朝鮮族等,除了五大少數民族舞蹈之外,還有哈薩克族舞蹈、佤族舞蹈、苗族舞蹈、塔吉克族舞蹈、壯族舞蹈、彝族舞蹈、土家族舞蹈等等,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特征。
(三)民族民間舞的特征
1.文化特征
文化和藝術是舞蹈的基本屬性之一,舞蹈藝術從人類起源之處便已慢慢萌芽發展,幾千年以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舞蹈的基本形態也在不停變化和發展著,但唯一不變的是,舞蹈藝術一直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而文化也賦予了舞蹈基本特征。民族民間舞審美形態,風格特征,都是當時文化審美的基本表現。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發展的最高峰,藝術文化事業發展的非常快速。唐朝國力強盛,思想開放,人們的審美也隨著當時基本國情和文化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在此期間,舞蹈逐漸發展成形式華麗、規模宏大的宮廷燕樂舞蹈。
2.形態特征
民族民間舞的形態特征是民族民間舞的主要特征,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舞蹈,甚至有幾個舞蹈種類,而每一種民族民間舞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態和審美。提到朝鮮族舞蹈我們就能想到柳手鶴腿,提到維吾爾族舞蹈就能想到搖身點顫,提到藏族舞蹈就能想到屈身顫膝。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舞蹈都有自己的形態特征,這些特征是構成民族民間舞蹈的基礎,也是民族民間舞豐富多彩能夠吸引舞蹈愛好者和舞蹈工作者對它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四)民族舞蹈的傳承
1.了解民族舞蹈的背景。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很多少數民族都有代表自身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由于受到不同背景的影響,使民族舞形成不同的特色。如朝鮮族的長鼓舞、侗族的多耶舞、苗族的蘆笙舞等。每一種舞蹈都體現出每個民族對節日祭祀。勞動活動,甚至是表達愛意的不同表達方式,為了使舞蹈從業者更好的詮釋動作,首先應了解相應的產生背景。
2.民間舞從生活中走向舞臺,成為觀賞性強的藝術品,就必須加工提高。我門在舞臺上看到的許多優秀作品都是藝術家們以民間“原生態”的舞蹈形式為根源,以繼承與發展民間傳統舞蹈文化為目的進行探索與二度創作的結果。每個作品都在表現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如楊桂珍老師的傣族舞蹈《水》,楊麗萍的《雀之靈》,賈作光老師的《奔騰》,張繼剛老師的《黃土黃》等。
(五)民族舞的發展
1.民族舞不僅僅進行單純的批判繼承是不足夠的,舞蹈工作者還要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了解、學習,聯系現代實際生活,進行藝術再創作,在保留原有舞蹈的韻味同時,賦予舞蹈以時代意義,使我國的名族舞蹈能夠永葆青春與藝術生命力。老一輩藝術家也要不斷提拔新人,開創我國民族舞的新局面。民族舞的豐富表現,不僅能夠發展其中的文化內涵,也能夠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舞蹈表演更具文化價值、民族價值、娛樂價值。積極學習民族舞的豐富文化內涵,不斷地繼承與發展這種文化內涵,使民族舞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繼續在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熠熠生輝。
2.我國的民族舞源自不同的民族,也經過了較為長期的發展歷程,
其發展必然要經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篩選過程,摒棄封建迷信等不良傳統,弘揚熱愛勞動,純真古樸的優良傳統。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在歷史的發展中做出正確選擇。對于舞蹈工作者來說,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宣傳弘揚民族舞中的正能量,是的民族舞能夠得到更為長足的發展。
(六)民族舞的創新
對弈民族舞蹈僅靠保護遠遠不夠,還必須進行創新。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創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加以創新和變革,也就沒有生命力,既無法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對民族舞蹈進行創新,使得民族舞蹈恢復活力,提升民族舞蹈的質量,是之生生不息,時代延續。
(七)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民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提高,在這個基礎上,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日益增加。當今社會,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是大趨勢,在這個趨勢下中國名族民間舞面臨著發展的問題,如何讓中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走出民間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使我們新一代舞蹈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這就要求我們舞蹈工作者有創新精神,有藝術態度,讓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民間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幾千年的古老藝術,散發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如何巧妙地融入在民族舞蹈中,既不失去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與原始的古典韻味,又能很好的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做到永續向前發展。愿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走的更高更遠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1]羅斌.文化性:中國舞蹈創作的一個“盲點”(中國舞蹈藝術第一輯)[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羅雄巖.論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價值取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04
[3]肖靈。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