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進
摘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與之相關的新聞事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新聞事業必須以現在的受眾需要為出發點去衡量自己的新聞價值來保證自己的競爭優勢。本文以全球首家24小時的新聞頻道CNN為例,分析了CNN的發展歷程,重點選擇了其災難新聞報道中的新聞特點予以闡述,同時對其報道中的缺失予以分析。CNN的災難新聞報道方式與特點給予了中國媒體很大的思考空間,對媒體怎樣做好災難新聞報道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CNN;災難新聞;報道方式;報道特色
一、CNN的發展歷程
進入20世紀的新聞事業面臨著許多新挑戰,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傳統新聞播報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更新速度慢、信息量小、分析不透徹等不能再讓受眾滿意。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平臺,CNN應運而生,它的新的新聞播報理念給整個新聞界帶來了新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報道形式,“在現場”報到災難新聞成為了他們播報新聞的方式,帶給了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CNN的巨大成功來自對災難事件的新聞報道。在美國三大媒體的夾縫中生存的CNN依靠他們全新的新聞理念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災難報道中異軍突起。1981年克里欣根刺殺總統里根事件、福克蘭群島之戰、1986年1月26日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事件、1987年股票市場的大跌、舊金山地震、伊朗人質事件、海灣戰爭、柏林墻的倒塌、黛安娜車禍、航天飛機爆炸、東歐巨變、國會聽證會以及辛普森案件等這些世界關注的新聞大事件成就了今天的CNN,他們憑借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執著的敬業精神,在第一時間拍攝下具有新聞價值的鏡頭,在現場為全球觀眾詳盡地報道新聞始末。1991年的海灣戰爭報道讓它一舉成名,創造了一個災難突發新聞報道的奇跡,全球觀眾都在收看CNN,因為他們是唯一一家第一時間在現場的媒體。從此奠定了它在災難新聞報道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將新聞的報道提前,幾乎做到同時發布,這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CNN的迅速成長。
二、CNN災難新聞報道的特色分析
在CNN的新聞報道中,尤其是他們擅長的災難新聞報道中,新聞特色一直都比較鮮明,除了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災難新聞中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之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報道風格。
(一)新聞現場反應迅速,具有即時性
災難新聞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現場反應迅速、即時性強,在最短的時間內知道事件、播報事件、抵達事件現場。CNN堅持要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災難現場,發回最有權威的聲音,做最完整的事件報道。“以最快的速度報道,成為真正的新聞”,這是CNN堅持的理念,他們可以在播出的節目或廣告中插入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現場報道,這個優勢是傳統的三大商業電視網不能做到的,隨時插入最新新聞或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是CNN的特色,也是CNN堅持災難新聞即時性的實際行動支持。
(二)新聞報道現場發布,具有紀實性
災難新聞的發生是突然的,所以它的紀實性也是最強的,它只會在一瞬間發生一次,所以災難新聞的新聞生命力就在于此,紀實性讓災難性新聞有著意想不到的震撼,CNN在做災難性新聞報道的時候像在做紀實片,這個紀實片的每一格鏡頭都在記錄當時現場的新近發生狀況,將時間凝固在膠片上。在現場發布新聞,新聞紀實性作用突出,比如1986年美宙飛船“挑戰者”號升空失事爆炸,CNN在現場的報道馬上開始關注這個就在眼前的災難性事件,沒有做作不留痕跡的鎮定的將整個畫面全部紀實記錄,人們面對眼前的不可思議,那種震驚與恐懼在鏡頭里真實的展現,將記錄的意義發揮的淋漓盡致。
(三)新聞始末詳盡解析,具有深度性
CNN的災難新聞報道魅力來自于它的深度信息分析及對整個事件詳盡的解析,使受眾不是單純的去看事情的表面,可以理性的用自己的思維去分析整個事件。簡單的現場新聞報道,在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新聞現場以后,他們會馬上組織自己的專家團隊及各個方面的專家來解析新聞,幾乎也是最短的時間內提供最全面最詳盡的信息,對整個事件的背景,原因,發展,全方位的提供信息,盡可能的把事件的全部面貌還原,來龍去脈的盡量介紹全面,這是一個縱向的報道,不斷的關注事件的進展,使報道更加完整。
(四)新聞注重人文關懷,具有人文性
西方的新聞報道強調人文關懷,強調人的權利,而CNN的報道在很多的方面體現著人文關懷,他們將自己放置在與受害者同樣的地位,深刻的感受現場。在這里CNN的記者團隊不僅對外發布的是新聞,他們同受災的難民一起感同身受災難的沉痛。如在2004年的印尼海嘯中的報道,來自CNN的記者與災民共同分擔著來自海嘯災害的創傷,他們在發回來的許多細小報道中體現著他們對當地災民的深切同情與關注,并且盡力幫助他們。在CNN的實錄報道《幸存者的故事:這太離奇了》中記者在現場面對采訪者,真正的解讀這位遭受重創的受災者的心理,真實刻畫了一個災民的形象,通過這種解讀,讓人們了解這場災難所帶來的痛苦。在這里面我們沒有看到那種刻意的關懷,沒有感受到那種“救援者”的優越感,來自他們的真誠的同情與不動聲色的支持。
(五)注重良好的現場溝通,具有互動性
CNN現場新聞體現良好的互動。在災難新聞的現場在緊張的新聞播報中他們會隨機采訪現場的災難親歷者、工作人員、災難受害者家屬、旁觀者等,這些全面的視角、良好的現場互動給了我們更多的關于災難的信息。現場之外的專家團隊及熱心觀眾的互動也使新聞更加豐富,在災難新聞報道中這些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這些重要的途徑表達著來自于大眾的支持,來自于新聞現場之外的傷痛,并且積極的給予心理疏導,在災難的經歷中起著平復傷痛情緒的重要作用,有著穩定社會穩定災民情緒穩定受難家屬的情緒。
三、CNN新聞報道中的不足
(一)搶占最先新聞播報速度,數據不經核實
CNN對于災難新聞報道有時候為了突出災難的巨大破壞性,會對傷亡人數數字做出故意夸張,如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中,官方給出的傷亡人數數字跟后來統計出來的數字有很大的差距,這會使人們對CNN的其他新聞數字產生懷疑,使受眾對CNN的其他新聞真實性產生質疑,這樣的播報顯然是不符合新聞報道規則。CNN的搶報新聞因為一味的追求速度,報道速度和信息量被極度推崇,為了搶速報道新聞,記者做不到對全部的新聞真實性進行核實,曾出現新聞事件未加核實就匆匆播出,造成錯誤的情況。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CNN又在小布什政府的壓力下,被迫刪除不少伊戰中的真實鏡頭,使得CNN是誠信問題遭到質疑。
(二)強調畫面的刺激沖突,產生負面效果
CNN在災難現場的報道有時會著重于描述血腥與殘忍的畫面,一些不適宜的報道畫面對社會產生了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果。比如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中,CNN對于逃生人員從110層世貿大廈的跳樓求生的直播讓許多人無法接受,人們在場外體會著現場的絕望,過分的追求畫面的刺激與沖突,不考慮社會影響與對受難者的家屬心理刺激,也是近幾年來CNN面對災難性新聞報道需要注意的。
(三)意識形態主導國際新聞,報道有失偏頗
CNN雖然是獨立的企業集團,但它隸屬于美國,它必須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在許多新聞報道中他們必須承受來自于政府的壓力,所以在對國際事務報道中,意識形態有所表現,西方國家的喉舌的作用有顯現,在對國際事務新聞報道中有失偏頗。比如在海灣戰爭中對于相互實力的不正確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美國順利進駐巴格達,在對待中國西藏暴亂問題上也是以一貫的西方媒體輿論態度摻加意識形態不負責任的指責中國的人權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凸顯,顯示新聞媒體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無國家,做世界的新聞媒體。
四、總結
CNN對于災難新聞的報道有很多它的獨到之處,盡管我們屬于不同的意識形態,我們對于播報災難新聞的認知有不同,但不能否定它對于災難新聞的報道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災難性事件中,新聞媒體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減少社會恐慌,減少流言,減少集體事件的發生,信息渠道的打開反而會安撫人們,增加安全感。綜上所述,積極地、及時而充分地報道突發性災難事件,是災難新聞報道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又必須穩妥地、慎重地報道突發性災難事件,這是災難新聞報道的又一個原則。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在災難新聞的報道中,既要考察宏觀形勢,注意傳播環境,爭取最佳的社會效果,又要防止片面追求轟動效應,把災難新聞做好做得精彩卻不失水準。
參考文獻:
[1]田中初.《新聞實踐與政治控制:以當代中國災難新聞為視閾》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2]甘丹.《災難報道的震撼力:CNN網站印度洋海嘯報道特色淺析》[J]《新聞記者》.2005(02)
[3]賀文發.《突發事件與對外報道》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2)
[4]胡理文.《CNN網絡新聞頻道的互動特色分析》[J].《東南傳媒》.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