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心

網購、掃碼支付、掛號看病、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逐漸適應移動互聯網端消費,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在60歲的杭州市民俞玲芳看來,移動支付已然成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移動支付很方便啊!我已經用了好幾年,我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機。”俞玲芳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對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消費的態度——主動融入。新疆烏魯木齊市北京路東風花苑70歲的何際勇3年前跟外孫學會了網購,當時光綁定銀行卡就折騰了一天,但如今對于手機支付和網絡購物,他已輕車熟路。
知名互聯網金融機構螞蟻金服的工作人員胡秀說,“長期以來,老年人在互聯網中扮演著‘邊緣群體’的角色,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普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使用移動支付”。支付寶數據顯示,55歲以上用戶已有上千萬。淘寶付款、轉賬、手機充值、余額寶、線下付款、繳費等是最受老年人歡迎的支付寶服務及功能。
胡秀介紹,螞蟻金服另一項基于近萬名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調研結果表明,九成受訪者樂意主動學習新事物,且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以支付寶為例,七成左右受訪者是通過自學掌握使用方法,依靠子女和他人指導分別僅占近二成和一成。“這表明,除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技能的掌握,老年人主觀上融入移動互聯時代的意愿同樣強烈。”胡秀說。
人們對老年人購物習慣的偏見也在被數據顛覆。近日,阿里巴巴、支付寶、京東、飛豬、蝦米音樂等互聯網企業均發布了相應的老年人移動互聯網生活大數據,還原了“銀發族”的移動互聯網生活場景。
阿里的數據顯示,全國中老年“剁手軍團”已然十分龐大,僅淘寶天貓就有近3000萬的中老年“剁手黨”,其中,50-59歲臨退休人群是主力軍,占比高達75%。這部分主力軍大多是90后和80后的爸媽,他們深受子女的影響,沒事都愛上網店逛逛。阿里發布的數據稱,今年前9個月,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網購人均消費近5000元,人均購買的商品數達到44件,購買力驚人。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多個城市都是老年“網購族”的聚集地。
京東對比近3年來56歲及以上的用戶網購大數據也顯示,老年人網購實力越來越強,消費金額2016年同比2015年增長79%,2017年同比2016增長86%,而且老年用戶消費力明顯高出平均水平,2017年老年人均年消費額是全部用戶平均水平的2.3倍。在該平臺上,老年網購消費目前以男性為主,但女性的消費額和用戶數增長速度均超男性。老年人也愛移動購物,據統計,超過三分之二的老年用戶是通過京東、微信、手機QQ等手機端網購。
從網購偏好看,中老年群體熱衷購買3C產品(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家電。阿里數據顯示,中老年網購品牌青睞度排名前十五位中,除去3家服飾、運動品牌,有12家品牌與電子產品和家電有關。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到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2030年60歲以上人口普遍是“70后”,現在他們正處于這波技術革新的浪潮中,他們能夠掌握不斷變革的新技術,而移動支付等新技術也因此能得以覆蓋更廣的群體。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數量龐大的老年群體也正悄然通過各種途徑成為互聯網消費的新用戶。
68歲的陳子年是一位網購愛好者,家里的日用品、食材調料、小電器經常通過網絡購物平臺購買,他說:“網購貨品全、價格便宜還能送貨上門,退換也很安全便捷,通過網上買東西真的太方便了!”
陸永靈的手機里存有ofo、摩拜等共享單車APP,并且都購買了月卡,平時買菜、參加社區活動、逛公園都會使用共享單車出行。
75歲的再力帕·吐爾遜退休前是高校教師,使用智能手機已經有六七年時間,她說,出門不用帶現金,是件很輕松的事情。除了支付寶,老人還經常通過微信的媒體公眾號瀏覽當地新聞。
69歲的樊文豪兩三年前在商場買玉石時,因現金不夠,在玉石店老板的提示下,首次使用微信轉賬付款。從起初的“擔心不安全”到后來的“離不開”,樊文豪和老伴趙華英早已習慣了“智能生活”。
85歲的陳佳慧子女長期在香港、深圳打拼,她便自己學習使用微信,一開始只是用于和子女聯系,現在她已經學會了在網上支付、掛號和交水電費新“技能”,并且越來越習慣這種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