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郜曉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他們的爸媽如今也對智能手機“上了癮”,除了上網看看資訊,流行于時尚前端的直播、小視頻、小游戲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正迅速改變中老年人的生活。
日前,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中老年人的互聯網體驗日漸立體全面,他們的網絡生活比許多人想象的更豐富,但也存在一些隱患急需引起重視。
清明節回家,李先生發現父親手機里裝著三四個視頻軟件。教會他拍視頻、看視頻、配音樂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李先生說,父親已經成了手機的重度依賴者,“上學時我們愛上網,爸媽管著不讓玩,現在他們反倒玩得更厲害!”
在整體網民中,中老年網民數量增加更快。報告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50歲以上網民群體在網民整體中所占比例直線上升,到2017年達到10.6%,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聯網之中。
智能手機是中老年人接入互聯網的重要硬件。中老年人比較喜歡使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還有社區類、婚戀類社交應用。微信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月活躍的55歲以上用戶達到5000萬人,比2015年50歲以上的1263萬人多了好幾倍。
“中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應用集中于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方面,但一些看似年輕人專屬的便捷功能也開始融入中老年人生活當中,如看視頻、手機支付、手機導航、打車服務等。”
調查顯示,四成中老年人會在網上繳納手機費,三成左右的中老年人會網上購物、手機導航,四分之一左右的中老年人會用打車軟件或繳納水、電、煤氣等生活費用,而會網上掛號、訂火車票機票、訂賓館等便利服務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較低。
但無論如何,移動互聯生活的便利和有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老年用戶。
這份研究報告還顯示: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顯著提高,以QQ和微信為主的社交網絡重構了老年人的社會生活。
報告顯示,在生活滿意度方面,使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高滿意度,約占74.1%,比僅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高出15個百分點,也高于不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呈現高滿意度的比例。
“從家庭關系和構成來看,青年人是社交網絡使用的先行者,他們對自己的父母產生一種‘帶路人’效應:他們要和子女聯系,就有動力去學習使用;或者和子女住在一起,也有一些接入互聯網的設施條件,更容易增加老年人上網的可能性。”
在中老年人最常參與的旅游、運動健身和廣場舞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微信是最主要的聯絡方式。
在微信交流方面,絕大多數中老年人(98.5%)都會微信聊天,超過八成會在微信發表情或圖片、朋友圈點贊、接收或發紅包,近七成會拍攝和轉發小視頻。調查顯示,中老年人自己拍攝和分享的小視頻主要以旅游、健身和孫輩動態為主;轉發的網絡視頻主要以趣味性較強的幽默視頻為主。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老年人對于微信的使用已不局限于將其作為即時通信工具,還作為表達情感和維系社交的互動平臺。
過去,網購的主力軍一直都是年輕人,中老年人因為對互聯網的不熟悉而甚少進行網購。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逐漸適應移動互聯網端消費,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調查數據顯示,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但也有超過半數的中老年人會使用手機支付。其中超過36%的中老年人偶爾用,超過17%的中老年人經常用。手機支付功能的使用,和用戶是否綁定銀行卡密切相關,樂于用手機支付的大多做了銀行卡綁定。
針對這樣新的群體,各大電商就勢推出服務,幫助中老年人參與網購。
2018年春節前夕,淘寶推出親情賬號,父母的淘寶賬號可以和子女相連,父母看好年貨下單,可以直接讓孩子來買單。父母還可以通過淘寶賬號來和子女一起鑒別貨物,進行討論。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老年群體正逐漸突破硬件和能力的“壁壘”,一些人甚至形成了網購習慣。而對電商平臺而言,這一群體無疑是不可忽視的消費新增長點。
據大眾網報道,山東棗莊的劉女士在兒子的“教授”下喜歡上了玩微信。某天,忽然聽到一位“老朋友”發來搶紅包的消息。當對方收取了劉女士發出的紅包時,劉女士感到有些不對勁,手機忽然屏幕一黑,自動關機了。
報告數據也反映,中老年人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夠強,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報告顯示,67.3%的中老年人在互聯網上被騙過。其中,在朋友圈被騙的比例占69.1%,微信群中被騙的占58.5%,通過微信好友被騙的有45.6%。中老年人受騙最多的類型分別是:免費領紅包、贈送手機流量、優惠打折團購。
當中老年人受騙時,他們較少尋求幫助。其中,有68.3%的受騙中老年人表示“不尋求幫助,當經驗教訓”,只有25.9%的受騙人群會向子女求助,而選擇報警的只有0.6%。
“給老人買智能手機后,尤其要告訴老人通過手機支付時該注意哪些問題,不要隨意在手機上下載安裝軟件、不要隨便掃碼或安裝所謂的手機殺毒軟件等。”
引導老年人平衡線上線下的關系,幫助老年人克服盲從心理、辨別信息真偽,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需要花費年輕一代寶貴的時間,更需要循循善誘的耐心。
報告提出,為適應我國快速走向老齡化社會的需要,要從改善互聯網生態、增強中老年人的互聯網行動能力,以及提升中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安全意識等多方面,提升中老年人網絡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