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保存

長征結束后,1937年5月,黨中央在延安召開了有蘇區、白區和紅軍代表參加的全國代表會議(當時稱為蘇區代表會議)。散會以后,蕭克將軍策馬揚鞭,在和戰友返回駐地的路上,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我要寫一部中國的《鐵流》。
回憶起最初的創作沖動,蕭克神采奕奕地說:“你們不知道哇,那路邊的高山,血一樣的紅,天上的云也像是血,我們騎在馬上飛跑,我就想起了紅軍的戰斗生活。我們所經歷的戰爭,遠比我讀過的《鐵流》要復雜,要精彩,我怎么就不能寫出來?那時候年輕氣盛啊!”
蕭克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文藝,參加革命前,他就讀了不少文學作品。在家鄉讀師范的時候,他就曾經用一塊大洋買過陳獨秀主編的《新文學大系》。參加革命后,只要有機會,他就找書看。有時打土豪,他也要看看有沒有書可讀?!渡倌昃S特之煩惱》就是一次打土豪得到的,一直跟了他許多年后,后來被一位戰友弄丟了,他至今還很遺憾。
他不光讀,而且動筆寫,寫詩歌,寫小說,也寫散文。當年的《湘贛紅旗》上就發表過他的作品。
創作長篇小說《浴血羅霄》是在甘肅省一個叫鎮原的小城,那時,他每天晚上都要挑燈夜戰到凌晨。誰知好景不長,抗日戰爭爆發了,他身為一二○師副師長,和賀龍、關向應同志一起,奔赴晉西北,開辟抗日根據地,戰事繁忙,他就沒有時間寫這部小說了。
1938年3月,一二○師收復了晉西北7城后,部隊有個短暫的休整,他又重新執筆,抓緊時間寫他的小說。關向應政委開玩笑說:“老蕭,你要是不當兵,說不定搞了文藝工作。”
《浴血羅霄》的初稿,完成于京西百花山里。那時他是冀熱察挺進軍的司令員。每天的工作是緊張的,但他還是見縫插針,利用躲敵機的時間,在膝頭上奮筆疾書。當時躲飛機沒有像樣的防空洞,多是在老鄉挖煤的洞子里,有人說過,這是完成于煤洞子里的小說。
司令員利用業余時間寫小說,在那時也是絕無僅有的。他的部下中不乏作家、評論家,他們對這本書都很關注?!稌x察冀日報》的總編輯鄧拓看了初稿,對蕭克說,還可以再充實一些,不怕內容多,多了可以刪。由多變少易,由少變多難。將軍虛心聽取了意見,做了再次修改。
自然,他利用業余時間寫小說也招來一些議論,有人還來點冷嘲熱諷。蕭克很不以為然,他說業余時間聊大天、打撲克沒有人說三道四,我寫小說反倒有人說不好,真是豈有此理!
小說的初稿完成以后,他可就沒時間動它了——他畢竟是一員戰將。他把這部用毛邊紙、粉蓮紙等雜七雜八的紙寫成的書交給了他的夫人、老紅軍戰士蹇先佛,請她像帶孩子一樣帶好這部小說。
有一天蹇先佛帶著孩子到了古北口的一個團里,吃過飯已經很晚了,又困又累,團里的同志就安排她們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她發現稿子不見了,急得滿頭大汗:“老蕭把稿子交給我,我給丟了,這怎么向他交代啊!”團里的同志也幫助找,一直找到深夜,還是不見蹤影,誰知到了第二天凌晨,外面有人敲汽油桶。咚咚敲了好一陣,哨兵到那里一看,裝稿子的皮包放在桶上。人們估計,可能是偷皮包的人以為里面有錢,偷去一看是一堆稿子,才送回來的……
全國解放以后,環境安定了,照說稿子可以送出版社了。蕭克將軍卻沒有這么做,他想好好改一遍再說,只是那時沒有時間。他主管部隊的教育訓練工作,實在無暇改小說。到了1958年,這本還沒有出版的小說就開始遭厄運了。有人打電話給蕭克,要他把書稿拿出來,他說:“拿就拿,我的小說能有什么問題?”結果書稿被打印出來,罪名也跟著出來了,什么“宣揚戰爭恐怖”“誣蔑勞動人民”“寫不正常的趣味”等。在批判會上有人居然指著書中國民黨士兵的一句話說:“你竟敢喊打倒共產黨?!睂④娍扌Σ坏?。翻來覆去的批判把他折騰得吐了血。
到了“文化大革命”,對這本書的批判也進一步升級,罪名越來越大,什么“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為錯誤路線歌功頌德”……因此有人對蕭克說,你是何苦來呢,當你的將軍吧,寫什么小說喲,還不夠給自己找麻煩的!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了,潑在這部小說上的污水被清洗掉了,蕭克將軍依然沒有時間來改它。直到從第一線上退下來,他才有時間翻開已經發黃了的書稿。
1986年,當他把這部印有“供批判用”字樣的文稿交到我(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手上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書稿,是一部少見的反映紅軍生活的長篇小說。它雖然還很粗糙,但它畢竟是一塊還沒有打磨出來的璞玉,只要認真修改,是會成功的。
問題提到蕭克那里,他很干脆地說:“文章不厭百回改,我不僅要改,而且要好好改,改不滿意,絕不出版?!?/p>
他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改起小說來也像指揮打仗一樣,一絲不茍。我們一起研究了一個修改方案,用他的說法叫做“三三方案”:三分之一的章節做文字刪節潤色,三分之一的章節要做較大的修改,還有三分之一的章節要重寫一遍,全書整體結構也要調整一下。
我知道,小說做結構的調整絕非易事,更何況他是個年過八旬的老人呢!有好心人勸他,不要費那么大的勁了。他說,我要對得起自己,也要對得起讀者喲!
于是,他開始了新的戰役。
那些日子,他已經進入角色,吃飯時想的是小說,散步時談的是小說,有時發生爭論也是小說。
就這樣,一節稿子要改個五六遍。有的章節要修改十遍。全書大的修改四遍,從近40萬字刪改至25萬字。
稿子脫手了,他進了醫院。校樣出來后,在解放軍總醫院的病房里,他堅持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并且認真校正了所有引文……
從1937年蕭克將軍動手寫小說,到1988年出版,已經過去了50年。有評論說,當今文壇上,恐怕沒有幾部寫了50年才出版的長篇小說,恐怕沒有哪部小說還沒出版就先受批判,更沒有上將軍銜的人寫小說,并且一舉獲得中國文壇最高獎——茅盾文學獎,只有蕭克將軍創造了當今文壇的幾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