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山客

一
1952年秋至1953年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和第3兵團先后擔任朝鮮東海岸反登陸戰備任務期間,兵團保衛部策劃和實施了一場逆用美軍遠東情報局高級情報組,動搖敵統帥部登陸決心的反情報戰,堪稱我軍軍事保衛部門戰地反情報戰的一個范例。
1952年7月26日深夜,李偽軍情報部(代號4863部隊)派遣特工樸北時攜帶1只信鴿,秘密空降我東海岸第9兵團防區萬年德山,著陸即被我志愿軍第9兵團警衛連捕獲。經連夜突審,查明樸此行擔任先遣,尋找當地反動道門首領張瘋子(此人偷襲我軍,被擊斃)接頭,為后續的高級情報組安排潛伏創造條件。于是,由熟知敵特聯絡規律的保衛工作隊劉毅民隊長主持,放回腳管裝有綠色信號物的信鴿,向敵方報出“樸平安降落”的信息。同時,兵團保衛部召開東海岸防區部隊保衛工作會議,向所部第23、24軍以及直屬各部、友鄰各部作了嚴密部署,要求各級保衛部門晝夜值班,加強對海、對空監視,特別強調發現敵特,務必全力活捉并迅速上報兵團保衛部,不得延誤。
9月25日,志愿軍政治部保衛部致第9兵團保衛部絕密專電:“內線急報,近日有3名高級敵特將空投東海岸腹地,要求各部提高警惕,務必活捉。”9月27日午夜,第23軍駐鷹嘴山區某連對空監視哨發現敵機空投7只降落傘,部隊立即包圍該區域并嚴密搜捕。高級情報組的通訊員孫憲在被控制之下,慌忙用漢語回答說:“我是來投降的。”經審問,孫說還有同來的2人和4筒物資在山上。連隊邊上報,邊搜捕,在孫的喊話下,情報組長權某和組員裴某迅即被捕,4筒物資同時繳獲。經清點,該組3人各配考爾德手槍1支、卡賓槍刺刀1把;雙套通訊設備,計RT—3收發報機1臺、常規軍用型收發報機1臺;手搖發電機1臺,空投時摔壞;偵察器材有東海岸五個道(相當于省)范圍1/10000軍用彩色地形圖2套;軍用指北針、望遠鏡、手提探照燈以及棉衣、大米、偽幣、其它生活用品等。孫憲隨身帶電報密碼4本,通訊聯絡表1張。高級情報組的任務是空降江原道、黃海道交界處的云霞山區潛伏待機,同時發展情報網(又稱“細胞網”)并遵照本部指示,執行重大偵察任務和屆時策應美軍登陸。孫憲為表明確系誠意投降,詳細交代了通訊聯絡表上用暗語書寫的每月逐日與本部開通聯絡的時間、頻率、呼號以及密碼本的使用技術。最后,特地交代了美國上校在機場送行的最后一分鐘附耳告訴他的最密級安全信號:即每份電文第12字起,插入一句固定暗語“馬在奔跑”。發出電文中有此信號為安全,無此信號即已出事。孫還懇切地表示愿意服從我軍指示,利用電文誘騙敵人,立功贖罪。從這個組人員素質較強、美軍遠東情報局直屬、“高級情報組”的命名、有先遣員和骨干潛伏特務雙重保護、雙套電訊裝備以及“重大偵察”和“策應登陸”的任務等幾方面看,此組即為樸北時負責接應的“高級情報組”,無疑也就是內線通報的“3名高級敵特”。
從這個高級情報組擔負的任務,可以明顯看出:敵統帥部向我東海岸發動登陸的戰略企圖已定,正在積極準備,甚至邁出了布置策應的一步,但情報準備還不成熟,尚不能支持登陸最后決心的確定,還要進行“重大偵察”。因此,可以認定:敵遠東情報局高級情報組確是敵統帥部派出的耳目,他們這條線牽動著的是克拉克、杜魯門(1953年后是艾森豪威爾)的頭腦。

二
第9兵團保衛部丁公量部長是隱蔽戰線的老指揮員。入朝作戰以來,他不斷研究敵情規律,醞釀著一個逆用敵特通訊工具,開展反偵察、反情報斗爭,有力地服務于作戰的思路。7月份捕獲樸北時,放鴿誘敵,即是這一思路的初試。現在,高級情報組中計落網,孫憲又愿意投誠立功,這給進一步實施這個思想提供了絕好的戰機!為此,部務會研究并報兵團政治部和兵團黨委批準:以此資源逆用反間。部里選派曾在上海地下黨工作過的陸星耕、李關為和曾在中央公安部隊工作過的朝鮮族同志金熙國組成逆用敵臺工作組。陸星耕為組長,劉毅民隊長則從地方肅特工作方面全力作好外圍配合。
首次電臺聯絡,由孫憲操作,開機后收到了敵本部信號。但我臺用的是RT-3小型機,信號微弱,敵方接收困難,令次日再聯絡,故電文未發出。次日,將電臺移到高山,加長天線,電文順利發出:“全組安全降落預定地點,權著地摔傷;發電機摔壞,請求補給。請示下一步任務。”這份電文目的是試探敵本部對已經潛伏下來的高級組的現實態度,并窺探敵之偵察方向。稍后,敵本部復電:“祝賀安全降落;權組長好好養傷,全組隱蔽好,耐心等待任務。同意補給,你們選好地點報告本部。”
我們每一次發向敵方的電文,都由丁部長和后來3兵團接手后的于克法部長、何曉光部長與逆用組反復推敲內容,斟酌字句,嚴守朝文文法,仔細運用敵方習慣用語,精心擬稿,縝密修正。對每次敵方來電,則準確翻譯,逐字推敲,看字面文理,品口吻語氣,由表及里,求解其深層含義。收發電文始終由孫憲操作,他以行動證明了投降的誠意,最終得到了祖國和人民的諒解。
首次補給前,劉隊長率金熙國、李關為在云霞山區域反復偵察了地形、社情,選定主峰南側一個海拔1000米的開闊山頂為空投場。報出坐標,敵方同意。補給時間定為10月29日、30、31日連續3天的24時00分;地面燃3堆篝火布成三角,中央發射3長2短燈光為號。飛機從東方來,兩翼亮紅、綠燈為號。如3天未來,則隔天再等3天;再不來,再隔3天等3天;仍不來,就等下月滿月再約。29日,劉隊長、李關為、金熙國組織行動,兵直高射機槍分隊與警衛分隊分別擔負對空、對地警戒,只要美國鬼子玩花點子,無論天上地下,都要就地消滅。23時58分,遠方敵機聲音傳來;信號組燃起篝火,打出燈光。24時整,敵機從東方飛臨我上空,兩翼紅、綠燈如約閃亮。敵機先俯沖低飛了一個來回,第二次俯沖后,投下4只長形空降筒,然后熄燈西去。這次行動順利完成,接受了敵人送來的電臺1部、手搖發電機1部,不過發電機又摔壞了。我們再發電時,發現敵方有不耐煩的跡象。先是遲緩多日才回電同意;繼而到了日期,又突然告訴提前一個小時空投;可到時飛機又不來。我們電詢何故,回電語氣冷漠地說:“按規定進行。”最后直等到第二個3天才收到補給的發電機。
我們很快掌握了敵人搞“考驗”的規律。首先,敵人并非因發覺我方逆用的蛛絲馬跡而搞考驗,實在是因他們自己的特工皆為雇傭分子,放到管束不住的“敵后”去,唯一的控制辦法就只有“不斷考驗”。再者,有時敵掌握的情報與我提供的新情報有所不同,也只有通過“考驗”來判斷這個組的政治面目是否有變。我們的反“考驗”對策則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來得及就聽你的,來不及就依我的;堅決保密,不露一絲破綻。”我們用大智大勇一次又一次經受住了敵人的“考驗”,保住了逆用敵臺斗爭的秘密及與之共存的斗爭主動權。
三
當選總統艾森豪威爾沒等上任就把希望放在了“兩棲登陸”上,他要“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制訂兩棲登陸的《8-52計劃》,加強偵察,調兵遣將,大規模演習,一時登陸作戰又掀高潮。我志愿軍遵照中央軍委指示,以東、西海岸反登陸作戰準備作為1953年的首要任務。遵照總部部署,第9兵團調往中線,第3兵團接防東海岸,逆用敵臺工作原地移交第3兵團保衛部。第3兵團保衛部于克法部長繼續領導此項工作,并分工楊惠林和戰斗英雄郭元順兩名助理員負責外圍配合。不久,干部輪換,何曉光部長及地方肅特科劉鏡科長繼續領導這一斗爭。原先的逆用敵臺工作組3人仍留在第3兵團保衛部繼續進行這場特殊的戰斗。
敵我雙方登陸與反登陸準備的斗爭日趨白熱。1月初,敵本部來電命令權組“到海浪里偵察中共15軍的情況”。其時,我第3兵團第15軍正從上甘嶺移防東海岸,作戰備展開,軍部卻在海浪里。我們認為此時部隊正在大規模運動,應堅決保護我軍指揮機關和軍隊行動安全、秘密,便一面通報令第15軍保衛處加強部隊保密和駐地肅特;另一方面,對敵本部則先電復:“已派裴前往海浪里。”4天之后再報告,裴返回,偵知中共軍大批部隊前數日過境北去,現海浪里駐有中共軍一個排。這份假情報,必須引起敵人將信將疑,致其作戰行動舉棋不定,恰好為我第15軍安全、秘密展開贏得大好時機。反情報戰剛剛拉開大幕,敵本部又沉默了下來,而且自1月下旬以來,對我方要求補給糧食也予婉拒。時至2月,作為我反登陸準備核心的坑道防御體系工程進展快速,全面完工指日可待。趁此時機,我借口不滿于本部不補給糧食,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姿態,于2月15日向敵發出電文:自入敵區,無所建樹,本部不給任務,我們心中不安。現糧食告罄,派裴、趙外出偵察共軍軍情,相機尋找食物較豐富地區潛伏。樸、孫負責隱蔽電臺,然后也去咸南海岸偵察,尋找新潛伏點,一個半月內會合,恢復聯絡。此后即關閉電臺,回避敵本部可能下達的不同意的指令。這一步,首先把敵人的測向電波、監控耳目、可能反動作,統統引離了我東海岸指揮駐地,排除了我領導機關的安全風險。同時,把“偵察共軍軍情”的主動權,頗為合乎邏輯地拿了過來。下一步,潛伏何處也就由我自定了。
3月下旬,東、西海岸方面,與正面相連、以坑道和鋼筋混凝土工事為骨干的支撐點式的弧形防御體系大功告成,極大地鞏固了海防陣地,增強了抗登陸作戰能力。后方、鐵路、公路、橋梁的修與新建;糧食、彈藥的大量儲備,都按總部部署,達到很高的保障水平。反登陸作戰部隊部署,海岸一線部隊和二線反擊部隊;反空降坦克及摩托化步兵部隊、空軍戰機、海軍快艇以及全軍總預備隊均部署完畢。據此,我們的反情報決戰,目的就定位在:“令敵知我之備,撼敵登陸決心!”元山至陽德間,江原道與黃海交界處有一座海拔1324米的頭流山。3月28日,電波從這里飛向美軍遠東情報局本部:“……裴、趙歷盡艱險,在元山、陽德搞到中共高級軍官會議筆記簿,加上沿途親見,綜合報告如下:
1.北韓現有中共軍19個軍,10個以上炮兵師;北韓軍5個軍團。
2.中共總兵力83.6萬人,北韓總兵力29.4萬人,全部兵力113萬人。
3.共軍今年春季以反登陸為全軍工作重點,軍民總動員大修坑道防御工事、鐵路、公路、山洞倉庫。中共毛澤東指示鄧華:‘堅決不準敵人登陸,敵人登上來的要堅決消滅它,絕不準敵人在我側后建立一條戰線。’
4.共軍布置東西海岸的兵力達30萬以上。機動部隊有中共兩個軍,有坦克師、摩托化步兵師。元山、高山一線海岸防守部隊有中共12軍和北韓2軍團。
5.共軍在東海岸和西海岸修筑的坑道防御體系已與正面戰線坑道體系相連通,全長1100多公里,正面縱深30多公里,設有2-3道防御地帶,明壕、交通壕層層疊疊。
6.共軍儲存的糧食也夠他們吃8個半月。我們搞到了共軍的大米,全組轉移頭流山隱蔽待機,盼我聯合國軍早日打過來。”
電文目的是向敵人顯示我反登陸戰備的強大力量。情報內容,新、實、虛、真、偽并舉,而以新、實、真為主線,關鍵是給敵人一個我軍海防強勢的總概念。例如我建制軍數、人民軍團數、防御工事總長度概數、海防兵力總概數等都是真實的。而兵員總數則是利用黃金分割法實際總數180萬壓縮到對敵人有威脅力的數值。過了一周,敵來電:“祝賀裴、趙偵察成功。報告的軍情很重要。近期要恢復和平談判,戰事有可能很快停止……”
1953年春末,敵人鬧得火爆的“兩棲登陸”沒有發生。夏天也沒有發生。6月,我軍發起強大的夏季反擊戰役,大獲全勝,把敵人打回到談判桌上。7月27日,朝鮮停戰。
40多年后,在解密的美國檔案中,人們看到當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給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報告中有如下段落:“……我們中央情報局估計,到1953年3月,中共在朝鮮的軍隊總數為83.6萬人,北韓軍隊總數為29.4萬人……而目前布置在北韓的中共軍和5個北韓軍團……其中大約有30萬人被布置在可能發生登陸作戰的海岸地區,可以立即投入海岸地區作戰……共產黨已極大地加強了他們的海岸與前線防御,建立了一個組織嚴密,設備完善,縱深可達20英里的防御體系,在此背后,可以肯定還有一個相對薄弱的第二防御地帶……”其中許多數字和內容與我們的反間逆用情報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