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宇涵

在母親節前后幾天,很多有智能手機的同學——在他們的朋友圈中發出各種各樣對母親的祝福。對此行為,有人稱贊,有人批評,我認為這種做法本身沒有錯,但是你做、我秀、他表白,在朋友圈里掙足了面子,實際上很多同學還停留在內心的表白與訴求上,遠遠沒有回
家為母親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我認為,孝心可以表達,但不應該是這般模樣。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應一應節令,來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也許身為兒女的我們太忙了,對母親的祝福僅限于熾熱的微信工具,卻不肯回家設身處地地去做一些事情,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的孝心表白被當作表演的道具了。
有些同學總是像那些熱衷于工作的大人們一樣——以學習太忙等理由不去關愛母親,他們是行動的矮子,真的面對母親了,常常無事可做、無話可說了。母親含辛如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費盡了無數心血,歲月無情人有情,是該兒女們像母親對待自己一樣默默付出的時候了。但作為兒女們,我們與母親的心有多近呢?真的應該捫心自問,對照整改,然后真實地去付諸行動。
為何微電影《天堂午餐》能爆紅網絡?為何新版“二十四孝”一出臺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為何要將“常回家看看”寫入地方法規?只是因為我們的孝心被無情地開方了,那些因為學習忙、工作忙、賺錢忙而無暇顧及父母的人,快醒醒吧!別總把自己的孝心局限在朋友圈里,也許父母根本就不玩微信,也許父母需要看到的只是兒女們淡淡的一笑,然而這企盼的淡淡的一笑卻時常落空,父母內心包含著無盡的心酸。
別讓孝心成為我們的標簽,孝心是行動,是態度,是和父母的一次次交談,是與父母的一次次散步。孝,不是作秀,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還為它們的長輩盡孝,更何況是在人類世界呢?那些學習忙、工作忙的子女們,完全可以少聚一次餐、少逛一次街,擠出時間去陪一陪父母。要知道那些聚餐、逛街,只能換來自己的開心,讓你的父母成為你的陌客。
擠出時間陪伴父母,不僅可以使父母感受到溫暖,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變得有意義。也許在與父母交流時,會出現代溝,甚至無法交流,但這正是因為我們平時經常遠離父母出現的現象。和父母經常在一起,代溝會慢慢消除,會重視父母的感受,而不是只是在需要父母的時候想到他們。當然了,我們對父母的愛也需要適當地表達出來,抒發自己的感受,應親口告訴他們,而不是背著他們在微信里搞一些“小動作”。
當今時代,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學習內容增加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我們的孝心行動不能松懈,因為對人生來說,任何人都是過客,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只有讓孝心行為形成習慣,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才能解除孝心成為標簽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