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君 毅
(太原市城市照明管理處,山西 太原 0300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照明在保障出行和生活,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綠色照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成為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了城市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互聯網+”、智慧城市以及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對城市照明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現代化城市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經濟實力的高速發展,城市綠色照明在改善城市環境和建設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整體功能,拉動內需,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對于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設計方針,進一步降低照明用電量,降低發電所需的能源消耗,對節能減排、大氣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建和改建照明工程中,城市路燈建設單位和路燈管理單位在監管體制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缺乏有效溝通,沒有形成工作一體化。建設單位只管建設不管后期維護,維護管理單位前期不能進行有效干涉,城市路燈管理處于監管分開狀態。
路燈建設工程一般采用招投標的方式,中標的施工單位往往只關注工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施工中的質量,未能按照路燈施工標準建設,怎么方便怎么干,并未考慮到設施的后期維護和使用壽命,給驗收移交工作埋下了隱患。出現質量問題維護管理單位不愿接收,建設單位只能要求施工單位反復整改,不但造成人力、物力及財力的巨大浪費,也給路燈維護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導致后期維護管理缺乏相應的操作標準和規范。
在城市路燈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新建照明設施自建成到完成移交間隔時間長,得不到專業養護管理,期間路燈及設施破壞情況嚴重,主要表現在路燈及設施遭人為破壞,燈桿被撞和損壞,燈桿門、井蓋、電纜被盜,電源被竊用,造成路燈線路故障時有發生,不但影響正常照明、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引發因路燈電纜損壞漏電導致市民觸電身亡的重大事故。建設單位對路燈管理工作不專業,施工單位由于利益原因維修不及時不到位,管理單位在未接管之前不能及時介入,致使路燈維系工作不能及時開展,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夜間出行安全。
維修方面關系到維修工人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的工作效率問題。
在工程設計方面,現在的設計人員基本都沒有從事過路燈照明專業培訓學習,對路燈專業知識并不了解,對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認識不夠,相關內容理解不深,存在設計不合理,設計深度不夠,很多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都給后期施工和維護工作帶來許多不便。
在產品質量方面,招標單位往往只注重標書及產品價格,并不考慮實際產品質量和特性,有的廠家為了中標,常常壓低價格,甚至低于成本價也做,互相競爭,出現惡性循環。中標后為了成本控制,更多的是模仿品牌專業廠家燈具造型生產制作,生產的燈具與招標指定燈具外觀相似,質量上卻存在很大差異,完全沒有考慮燈具的合理設置、安全性及產品特性,存在燈具質量差,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招標回來的燈具經常是不節能、不合格、不安全的燈具產品,直接影響日常運行維護管理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
實施綠色照明工程,首先要加強施工圖設計規范化、專業化管理,合理優化布局,有效提高照明工程質量。“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節能環保、維修方便”是城市道路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的照明工程設計,對能否實施綠色照明起著決定作用。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等相關規定,結合實際維護管理經驗,照明管理單位應抽調相關專業技術骨干,組建綠色照明工程圖審組,制定圖紙會審制度,給予前期工程設計整體把關和方向指導,進行相關圖紙綠色會審,找出設計圖紙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提高設計深度,進一步完善綠色照明工程設計。
同時報請市里批準,對新建改建的路燈照明工程在施工前將設計施工圖送達維護管理單位進行綠色會審,并按意見要求進行整改,在辦理規劃審批手續時,應持有對城市照明建設工程的施工圖紙出具的設計圖紙綠色節能審核意見。
綠色照明包含電光源、電器附件、燈具、配線器材等的合理采用。燈具、光源電器、鎮流器等元器件的選擇,均應滿足國家相應的節能減排能效值等相關國家標準。高效照明器材是照明節能的重要基礎,除光源外,燈具和電氣的節能效率,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高品質產品比低質產品的效率可以高出很多。
照明管理單位應邀請相關單位部門聯合組織成立專門負責樣品初檢的檢查組,并設立燈具樣品初檢備案制度。招標入圍單位須在中標后提供樣品樣件(燈桿、燈具、光源電器、電纜等)送達照明管理單位進行外觀結構的初檢并備案封存。初檢合格的樣品,出具合格意見后方可實施安裝;初檢不合格的樣品,將提請建設單位更換,且不得實施安裝。兩次送檢不合格,建設單位應重新組織招標。材料到貨后,業主及供貨單位應提請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抽檢,照明管理單位見證取樣,主材應與備案樣品一致方可安裝使用,進一步完善和杜絕后期產生的質量安全問題。
針對城市路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加強各單位間的溝通,落實路燈監管的責任,加大管理力度。在路燈建設工程中,管理單位應從設計到施工進行全方位監管檢查,發現工程質量問題及時處理解決。選用合格的燈具,提高照明效率,有效地降低用電成本。在竣工移交時,要確保路燈設施質量達到設計要求,燈具照度達到國家標準,接地等用電安全達到國家標準,對于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重新復檢,直到達到管理維護驗收標準才能投入使用,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促進后期維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實現有效監管,路燈管理單位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依照城市照明管理辦法要求,加大對路燈設施破壞行為的執法力度。管理單位要組織成立督查組,定期對所管轄的照明設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下達自查報告,限期各維護所對問題設施整改到位,形成內部自查,主動維護的常態化,保證照明設施的正常運行。
同時,還要做好管理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掌握新產品特性,新標準和新技術,提高城市路燈管理維護的質量。
智能照明是新一代綠色照明,開展城市智能照明試點工作,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與智能化,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動本市智慧型低碳城市建設。
繼續推進LED半導體照明技術及產品在城市照明中的應用,加大智慧城市建設的力度,發揮城市照明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功能與作用,根據當地實際逐步開展包含充電樁、WIFI等技術的多功能燈桿試點建設。開展包括綠色照明示范城市、高效節能夜景照明示范工程、新產品新技術應用示范項目、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照明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等在內的多種試點示范活動,努力提高技術與管理創新能力建設,實現智能綠色照明的新發展。
按照“十三五”城市綠色照明規劃綱要精神,遵循“安全、舒適、節能、環保、經濟”的綠色照明原則,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建設智慧城市為契機,探索和完善服務質量監管模式和機制,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從城市路燈規劃、設計、施工、運維等方面全面貫徹落實。將照明設計納入施工圖審查,完善燈具配套設施樣品的管理。在滿足我市城市照明功能需要的基礎上,堅持科技創新,加大路燈設施投入和新技術、新光源的推廣使用,做到安全可靠、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維護方便,提高城市綠色照明工程的效能。
城市路燈照明作為公共市政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化城市環境,塑造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路燈設施數量的增加,路燈的管理維護工作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提高現有燈具及配套設施的使用效率,減少路燈維護成本,延長路燈使用壽命,降低能源浪費,提高電能利用率,充分發揮路燈的最大效益,實現路燈節能減排的發展目標,推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 兵.城市路燈維護管理問題及優化策略探析[J/OL].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7):135.
[2] 高 銳.城市路燈維護管理問題及優化策略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2(3):14-17.
[3] CJJ 45—2015,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S].
[4] CJJ 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