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痹跀祵W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精心預設就會迎來學生的有效生成。一節數學課的有效預設就像是一棵大樹一樣,深深的扎根大地,不斷吸收沃土的營養,來生長出茂密的枝葉。對于鄉村小學數學課堂,我們更應該了解孩子的狀況,要能敏銳的感知課堂狀態,以便掌控預設的指向性與精確性,提高學生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有效預設;極致互動;精彩生成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對于鄉村小學的數學課堂亦是如此。數學課堂是開放式的,教學過程是生成性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碰撞,思維的火花在不斷的噴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在不斷地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興趣是濃厚的,是快樂的,這樣才能迸發出學習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這種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是離不開課前的精心預設。那么如何在課前做足預設,使課堂舞出思維的精彩,使預設和生成能夠極致互動呢?結合本人十余年的鄉村教學經歷,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感想。
一、 把握教材,精心預設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定要讀懂教材,讀懂學生,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課堂教學預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笨紤]得越詳盡,越周密,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才能為有效生成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1. 整體把握教材,明確使用方向。
拿到教材,理清教材后,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要從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深入的了解,對重難點部分內容要反復的感悟,掌握其本質要求,以便于在教學中完美的落實。同時,要善于理清知識間的聯系,確定內容的容量、梯度等,加以研究,使數學學習盡可能保持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的和諧統一。
2. 分析研究學生,把握學習起點。
教學從哪里開始?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習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應該根據學生的原有狀況進行教學?!睂W習者在對學科內容學習前,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技能及態度等是影響新知的重要因素。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一課的教學中,鄉村的孩子在課前了解圖形的途徑基本上就是家中的積木玩具,但是班級里卻有大部分的孩子是沒有的,因此他們在感知過程中是不如經常接觸圖形的孩子接受的快,所以我在教學前讓孩子們把家中的積木玩具帶來,然后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習經驗被利用,激活,調整和提升的過程。
3. 課堂運籌帷幄,力求有效生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存在著太多不確定的因素,隨時都有意外的“通道”和“風景”。課前的有效預設,應為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設計多種“通道”,這樣教師可以隨機應變,及時選擇預設,為有效生成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學《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中思考8個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可以做如下預設:①8-2-2-2-2=0 ②8里面有4個2 ③8÷2=4。
二、 不拘一格極致互動
“教學就是即席創作”,這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的教學目標和預定的教案限制,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對于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資源,特別是意外生成的資源,我們應冷靜思考,敏銳捕捉,有效的加以處理,機智的生成新的教學方案,才能使教學順利的展開。
1. 針對問題,靈活調整。
課前教師的精心預設,就是為課堂教學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經常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而教師只需要順水推舟,讓孩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并順著他的思路走下去,將問題合理化解決,讓智慧的火花噴發,使之成為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 理解錯誤,升化生成。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一些錯誤,是學生基于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在構建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理解錯誤的合理性,有利于教學動態資源的開發,如在低年級教學中,鄉村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匱乏,導致好多知道的,懂得的無法去準確的表達,有時候更甚是表達錯誤。那這個時候正好就是根據孩子所表達的錯誤語言,加以指導,升化出更精彩的生成。
3. 關注價值,活躍思維。
孩子具有超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能夠發現,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的不同,視覺角度不同,就會有生成出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同的發現。正如同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的思維常常超出了我的想象。而此時的我更應該關注他們的生成價值,讓孩子的思維活躍于課堂,快樂的學習。
三、 行成于思,強化內涵
“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于人類東西的人——亞里士多德”。如果一位教師僅僅只是滿足于教學中獲得的經驗,而不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即使再多年的教學經驗,也不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教學,無任何改進。所以我們需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的內容對于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
總之,數學新課程新理念無時無刻不在引領著我們繼續學習,繼續深造。讓我們增添智慧,改進課堂教學質量,也為我們鄉村學校教學帶來更深入的思考。有效預設在我們小學數學課堂上是舉足輕重的,它是教學過程的基本保證,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是不負責任的,同樣沒有生成的課堂也是不精彩的課堂。只有教師對課堂的有效的預設,才能迎來精彩生成。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研究與實踐[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葉讕.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作者簡介:唐曉燕,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宿城區洋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