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 鋒/ 攝
近日,小王新購置了一輛汽車,又是貼膜又是裝飾,忙得不亦樂乎,越看愛車越喜歡,只有一點,令小王不快:車內有一些難聞的味道,在車里待久了會感到嗓子疼、刺眼睛。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車內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揮發的有害氣體使人感到不適,其中,甲醛就是罪魁禍首之一。
甲醛(HCHO)又名蟻醛,是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熔點-92℃,沸點-19.5℃,易溶于水和乙醇,其35~40%的水溶液俗稱福爾馬林,為無色或略帶黃色的透明液體,可做消毒劑使用。福爾馬林在室溫下揮發性很強,加熱后揮發得更厲害。在室溫下甲醛聚合物能緩慢釋放出微量的氣體甲醛。日本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甲醛釋放的周期可以長達3~15年,甲醛污染具有持久性。
隨著裝飾材料的廣泛應用,甲醛污染日益嚴重,居室內甲醛污染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甲醛已成為我國公共場所衛生標準中必測指標之一。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車內甲醛的污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2017年1月1日起汽車廠家強制執行《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甲醛濃度的標準限值為0.1mg/m3,相對于以前的無法可依,可以有效地保護汽車消費者的權益。
新車內為什么會有甲醛呢?一是汽車本身的污染。汽車本身的零部件和材料,包括汽車儀表盤的塑料件、地毯、車頂氈、座椅和其他裝飾時使用的膠水等。二是車內裝飾物。人們買了新車后,習慣為愛車進行車內裝飾,而靠墊、腳墊以及玩具等都可能含有甲醛,尤其一些女性司機喜愛毛絨玩具,在車內放置數個玩具,直到把車內裝飾為“動物園”才心滿意足,而有些毛絨玩具材質低劣,甲醛含量頗高。三是外部環境污染。汽車在運動狀態下,車廂外表面形成負壓層,車內環境與車外環境可以進行空氣交換,當外部環境有污染時,有害物質可成為車內的污染物。車外空氣的甲醛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等。四是香煙煙霧。有關研究發現5~10支香煙可使30 m3空間的甲醛質量濃度從0. 24 mg / m3上升到0. 60mg / m3,因此,駕乘人員在車內吸煙也是引起車內甲醛濃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甲醛對人體的損害程度由氣體濃度與作用時間兩個因素決定,也就是說,濃度越高、接觸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當空氣中甲醛濃度較低時會使眼睛產生刺痛感覺,常伴有眼淚流出;當空氣中甲醛濃度較高時,人會出現鼻痛、喉嚨痛癢,甚至胸悶、頭痛、呼吸困難、軟弱無力等癥狀。甲醛引起的癥狀因人而異,有關研究和資料表明:當空氣中甲醛濃度達到0.1 mg/ m3時,人們就可以聞到它的氣味;當濃度達到0.25 mg/ m3時,約有20%的人有輕微的癥狀,當濃度達2.4~3.6 mg/ m3時,約有30%的人有中等程度的癥狀,甚至嚴重癥狀;當濃度達到30 mg/ m3,可瞬間導致死亡。
對眼及呼吸道黏膜的影響由于甲醛的高水溶性,吸入的甲醛有95%的在上呼吸道被吸收。長期接觸低濃度的甲醛,可引起流淚、打噴嚏、咳嗽,甚至出現眼結膜炎、鼻炎及支氣管炎等癥狀;慢性接觸條件下,甲醛是一種引起哮喘的重要空氣污染物。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甲醛對免疫系統具有明顯地抑制作用,在低濃度下甲醛即可產生致敏作用,大量接觸時還可引起過敏性紫癜。
有生殖發育毒性甲醛可引起孕期婦女發生妊娠綜合征,可引起新生兒的體質降低等。
對皮膚的影響甲醛對皮膚的影響主要為引起接觸性皮炎和黏膜刺激癥狀。甲醛蒸氣可以在空氣中直接接觸皮膚,引起皮炎、皮膚發紅、劇痛、裂化及水皰反應。甲醛反復刺激可以引起指甲軟化,黑褐色變。
遺傳毒性與致癌作用遺傳毒性是甲醛對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危害之一,甲醛可以導致某些重要基因(如抑癌基因)的丟失,從而導致腫瘤或某些嚴重疾病的發生。甲醛與多種腫瘤的發生有關,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甲醛確定為I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及動物均致癌),高濃度的甲醛能導致耳、鼻、喉癌,也可能導致白血病。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甲醛屬于神經毒物,試驗表明,它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的變性壞死,長期接觸甲醛者,其記憶力、靈敏度、平衡功能、協調功能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可以發生不同程度的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眨眼障礙等癥狀。
車內濃度除受污染來源影響以外,還會受溫度、濕度、時間和通風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盡快消除甲醛的污染,要做到以下幾點:

任 貴/攝
精心選購車者在購車時總會精挑細選,在挑選時,不但要關注汽車樣式、性能、價格,還要有環保意識,把汽車內的空氣質量作為選車、購車的重要指標。必要時,請專業機構進行檢測,以做到心中有數。
多通風保持有效的通風是降低車內空氣中甲醛濃度的最簡便、有效的措施。在同一溫度條件下,通風能使釋放出的大量甲醛擴散到大氣中,研究表明,通風1小時,甲醛濃度可以降到原來的80%左右;通風2小時,可以降到原來的40%~70%。因此,要加強開窗通風,增加新風量,在使用空調和暖風的時候要開啟外循環通風裝置。
久放置由于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大多數汽車剛下生產線就進入市場,而各種配件和材料的有害氣體還未過釋放期就進入使用環節。經檢測,新車出廠后3個月,甲醛濃度明顯降低,至6個月時已基本是允許值的1~2倍,出廠后1 年,車廂內甲醛濃度已基本低于標準(0.10mg/m3)。所以,孕婦及兒童盡量減少乘坐新車。
勿暴曬車內溫度是影響車內甲醛濃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車內甲醛濃度隨溫度升高而急劇增加,原因是車內材料中含有的有機溶劑、助劑、添加劑等揮發性成分的釋放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如果車內甲醛濃度在20℃時為0.02mg/m3;當溫度上升至40℃時,甲醛濃度大約上升至0.05mg/m3;在30℃至40℃時,甲醛濃度隨溫度上升而升高的速度明顯增快。因此,盡量把車停于車庫或陰涼處。
簡裝飾新車原始包裝必須拆除,以減少包裝材料散發出的甲醛,同時包裝會讓座椅失去透氣性,妨礙了有毒氣體的揮發。不要對車內進行過多裝飾,嚴把內飾材料關,不要使用黏合劑和防腐劑等。不使用車載香水或空氣清新劑,以防掩蓋車內氣味。
重凈化采取科學的凈化措施可以減少車內污染,使用光觸媒技術是個不錯的選擇,經過噴涂光觸媒后,汽車內甲醛可以明顯降低。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車內放置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種非常優良的吸附劑,可以有選擇地吸附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質,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在吸附飽和后要更換,約每周更換一次。

田 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