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群吉薩依銅礦位于阿吾拉勒成礦帶西段,群吉復向斜的西部。區域出露的地層有中上元古界的黑云母斜長變粒巖、透輝石變粒巖夾鎂橄欖石大理巖、中上石炭統的火山巖夾粉砂巖、二疊系下二疊統烏郎組的火山巖夾砂巖和塔爾得套組的砂巖、砂礫巖夾火山巖、上二疊統的曉山薩依組、克孜勒巴斯陶組、塔姆其薩依組和巴斯爾干組。區內發育有華力西期侵入巖[1]。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屬西天山成礦帶阿吾拉勒多金屬成礦亞帶。

圖1 群吉薩依銅礦地質簡圖
塔姆其薩依組以及曉山薩依組地層等上二疊統地層以及塔爾得套組以及烏郎組等下二疊統地層在礦區廣泛出露。中-基性熔巖與砂、礫巖是下二疊統烏郎組得建造特征,玄武巖以及安山玢巖等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類磨拉石建造是曉山薩依組的主要建造特征,含礫粗砂巖以及礫巖與凝灰質砂礫巖等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2]。其展布特征主要為近東西向,再其西部方向內出現傾沒。該區發育有非常突出的斷裂特征,主要呈現壓扭性特征,有的呈現東西向有的呈現北西向。巴斯爾干-烏郎溝斷裂以及群吉北斷裂二者相較于礦區內(圖1)。
該區具有非常突出的海西中晚期巖漿活動,而且發育非常廣泛。區內發育非常明顯的侵入巖,主要呈現基性以及酸性特征,其規模都較小。區內成礦主要和輝綠巖以及次閃長玢巖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3]。隱爆角礫巖主要分布在礦體的下盤以及上盤的區域上。凝灰質角礫巖以及凝灰質砂巖和紫紅色粉砂巖等(下二疊統塔爾得套組)受中基性-次火山雜巖體(群吉薩依)進行侵位,產出特征呈現巖筒狀以及巖枝狀。鉀質流紋斑巖在該礦的外圍區域內僅有很少的一部分進行發育。泥化以及青盤巖化以及絹云母化等是該礦主要的圍巖蝕變特征。
中基性侵入-次火山雜巖體是該礦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隱爆角礫巖筒以及次火山巖枝(中基性富鈉質)。該礦I號主礦體主要容礦于中基性次火山巖中,斑狀以及細粒狀構造是其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灰綠色。渾圓狀角礫熔巖主要分布在隱爆角礫巖筒靠近其中間的區域內,處于周邊位置上的角礫熔巖。閃長玢巖脈展布方向主要呈現近東西向,該巖枝是I號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閃長玢巖脈和銅礦化非常類似,主要呈現全巖礦化特征。從隱爆角礫巖筒的北端向東,礦體隨閃長玢巖脈尖滅而消失。
在I號礦體偏西方向的位置上是Ⅱ號礦體的分布所在,其主要有小礦體(4個)以及隱爆角礫巖筒所構成,主要呈現雁陣進行排列,展布方向呈現近南北向。隱爆角礫巖筒是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并呈現全巖銅礦化的特征,該筒張性斷裂對該礦銅礦化形成了非常明顯的控制;Ⅲ號礦體為隱伏礦,主要分布在次火山巖枝(中基性)的下盤位置上,閃長玢巖脈下部位置上的構造角礫巖帶內是概況提的主要產出部位,凝灰質砂巖是其主要的圍巖特征;Ⅳ號礦體主要分布在Ⅱ號礦體偏西方向的位置上,粉砂巖以及凝灰質砂巖是該礦礦體的主要產出部位,主要呈現脈狀產出,NEE向斷裂以及EW向斷裂對其形成了明顯的控制作用。蝕變特征在中基性侵入-次火山雜巖體(群吉薩依富鈉質)中尤為突出,主要表現為硅化以及綠簾石化和碳酸鹽化等蝕變特征。礦石結構主要呈現固溶體分離結構以及半自形粒狀結構和交代結構等特征。塊狀以及角礫狀與浸染狀構造等是該礦礦石的主要構造特征。
閃長玢巖脈是該礦I號礦體的主要分布地帶,該巖脈主要富鈉質特征。閃長玢巖脈的產狀特征以及其形態對I號礦體形成了非常明顯的控制,主要呈現全巖化的礦化特征,然而因其沒有太大的延深,造成其規模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安山質隱爆角礫巖筒是該礦的主要礦化主體,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現為半橢圓的狀態。小塊體(隱爆角礫巖化)是其主要構成,呈現雁陣排列,展布方向主要為SN向。Ⅱ號礦體的容礦主巖則是區內的隱爆角礫巖,在該巖筒的偏北方向的內分布著I號主礦體,在巖筒的偏南部區域內分布著Ⅳ號礦體。因此,隱爆角礫巖筒型是其主要的成礦類型。該巖筒的分枝巖脈在空間山對I號礦體形成了明顯控制。所以其延伸受到明顯的約束,已至其沒有太大規模。該礦的礦化主體主要為Ⅱ號礦體,主要呈現半隱伏狀態,對此今后應當加強找礦工作,可望尋求到新的突破。
綜上所述,該礦成礦與隱爆角礫巖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其主要為中基性侵入的次火山雜巖體,呈現富鈉質特征。區內裂谷逐漸開始發展時期主要發生于早二疊世早期,此時基性火山噴發對阿吾拉勒偏西區域成礦存在很大影響。此后中酸性的噴發又對該區成礦形成很大影響,此期主要發生在早二疊世晚期。
侵入作用在區內巖漿噴發活動之后出現。富集的礦質主要為是區內玄武巖漿在其演化過程中出現,并對中基性侵入-次火山雜巖體形成侵位,繼而造成全巖礦化蝕變特征。通過鉛同位素對中基性次火山巖進行測定,明確該礦成礦主要為深源的成礦特征。
因此,群吉薩依中基性侵入-次火山雜巖體具有隱爆角礫巖筒型銅礦床形成非常有利的條件,對尋找此類銅礦意義重大,可作為進行的主攻方向。
[1]宋忠友,侯寶平,袁兆平,等.新疆拜城縣察爾其砂巖銅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分析[J].地球,2015,(08).
[2]胡慶雯,劉宏林.新疆烏恰縣薩熱克砂巖銅礦床地質特征與找礦前景[J].礦床與地質,2014,22(2):131-134.
[3]白洪海,石玉君.西南天山砂巖型銅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J].新疆有色金屬,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