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遼寧省瓦房店市村鎮建設辦公室 遼寧 大連 116300
正文: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村一直處于弱勢發展的地位,農村為城市輸送人才,輸送物資,可城市回報農村的少之又少,我國一直缺乏以農村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因此,農村一直處于被動落后的地位。近年來,國家開始關注三農問題,重視農民利益,重視農村發展,開啟建設美麗新鄉村。因此,小城鎮邊緣區農村新型社區的規劃成為重要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是自然形成的村落,農村地區的管理自主性較高,村民組成多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管理的機構多為農村委員會,其主要收入來源多為耕地,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社區建設方面,建筑密度較低,且多為自然景觀,公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公共服務也較少。
城市較農村地區來說,城市規劃較完備,且建筑的選址都有一定的規劃性。城市的人員組成較復雜,有不同的教育,職業以及文化背景,且城市人口密度較大。在社區建設方面,城市的建筑類型豐富,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及豐富的公共服務,滿足大部分人的生活娛樂需要,最重要的一點,城市發展的商業化程度較高,景觀包括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
社區指以特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集聚單元,可以看作是一個地域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即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群按照一定的組織體系和行為規范集聚而成的社會實體。農村新型社區是一種具有規劃設計的居住群體,人口組成較農村來說較復雜多樣,規模上也有一定擴大,其就業方式也不是單一的務農,帶有初具規模的城市之特點,有一定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公共基礎設施且服務設施較為完善。
小城鎮邊緣區的鄉村在交通方面交偏遠山區較為便利,由于處于城鎮邊緣,其發展受到小城鎮吸引,其成為農村新型社區的可能性較大。其次,對于鄉村本地來說,有些鄉村因自身土地條件不利,對自身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因此大規模的搬遷以及向城鎮化發展有利于其自身發展,因此,各鄉村借助自身在農業發展的優勢,在鄉村建設方面具有一定的規劃性,其他先發展起來的農村新型社區也會對周邊農村起一定的示范帶頭作用,因此,小城鎮邊緣區更容易建設成為農村新型社區。更重要的是,國家自 2004 年提出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因為要求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而農村新型社區的建設一般可以比原來的村莊更節約建設用地,許多地區因此更加關注農村新型社區的建設,這一政策對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傳統農村中,居民的自主性較高,農村規劃多為自主規劃,因此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最關鍵的要保證居民的自治權力。首先要積極推進農村新型社區自治的制度化,在逐漸規范化的過程中提高居民的自治水平。其次,為了讓更多居民直接參與自治,要提升居民的自治意識,調動居民的自治積極性,實現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村民自治的聯動發展,制定合適的自治機制,更好地管理社區的公共事務,提升社區辦事的效率。
在全球都受到環境污染的條件下,農村新型社區的建設應采取生態發展模式,不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持續發展是發展的唯一道路,在保護環境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尋求發展,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在農村商業方面,工業化程度與城市化都不應該太重,應發揮農村土地等資源的優勢性,建設綠色有機農副產品的生態鏈。在公共交通功能完備的情況下,建設生態網絡,促進產品的有效流通。
政府在農村新型社區的建設上,應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首先,政府應評估各個農村新型社區的地區優勢與農業優勢。對已有產業進行有效規劃與管理,推動農村產業的正確發展。其次,根據各個農村新型社區的優勢不同,制定不同的優惠政策,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引導和扶持主導產業發展,提高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農村新型社區的基礎設施方面,政府應積極撥款,加大對農村新型社區的扶持作用。加強農村新型社區的自主權,讓每個人都為建設美麗農村新型社區做貢獻。
完善完備的公共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是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基礎內容,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就要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保障機。首先對于公共流通財產的管理方面,要對社區經費進行集中管理,建立經費保障機制,以地方政府投入、財政支持為主,其它投入為輔。其次,不僅要節流,更重要的是開源,要結合鄉村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經濟。
新型農村社區的重要一個環節,就是人才的培養,農村建設中最大的難點就是缺乏人才,年輕的人才不愿意回到農村,年邁的老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工作一直不能到達預期成效,因此,政府也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開展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土地,建設自己的鄉村,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調動廣大民眾參與新型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這需要我們進行系統的規劃,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其次在制度上要保證居民的自治性,最后在人才培養上要加大力度,以此完善小城鎮邊緣區農村社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