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玉林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廣西 玉林 537000
正文:
州珮街區位于玉林市舊城區域,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州珮是文武人才輩出之地,是玉林州一張響當當的名片。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空間肌理和街巷格局,承載了玉林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玉林豐富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集生活、商業、文化等交融為一體的人居環境。然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州珮街區逐漸產生了交通不便、建筑密度高、配套設施不健全、綠化稀少、建筑老舊、居住環境差、歷史遺存衰退等現象,原有的傳統民居失去了原來的自然格局,湮沒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成為一片臟亂差的城市洼地。因此,州珮街區的更新活化勢在必行。
街區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概念,具有廣泛的外延,主要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州珮,素有“七星蓮花地”之美譽,曾分布有50多口水塘,40多處明清古建筑。在鼎盛時期,有十街,六巷,五祠,六廟,七橋,九社頭,十閘門,十武館,十井,四園,四樓,四牌坊。這些構成了州珮街區獨有的本土化環境特征,正是這么獨特的一個區域,由于涉及其歷史環境及未來中心城區發展影響,其環境的整治存在著諸多復雜的因素。
時代需要發展,城市需要記憶。州珮街區在未來的發展中既要擁有新功能、新環境,又要體現玉林人民的文化情懷、精神情懷。因此,本次街區環境更新改造具有一定復雜性,需要我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運用寬廣的學科視野來進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們愿意到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體驗。州珮街區的更新活化既要滿足原住民的需求也要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其功能需求大致歸為以下幾個方面:居民日常社區活動、商業旅游開發、娛樂休閑體驗、歷史文化保護、居住環境優化。由此來看,功能需求多樣化是州珮街區改造的一大挑戰。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街區居民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間場所來滿足社會交往需求。由于居住的需求,越來越多的違建、插建建筑,街區已經沒有足夠的公共空間可改造發展。目前,還保留通州大道、文育街、北羅街、橘子木巷、楊屋巷等古街古巷,這些街巷肌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也是保護的范疇。如何做到街區環境改造與歷史環境保護的平衡與協調,是本次規劃設計中的難點。
因此,在州珮街區改造中,我們需要運用創新的設計手法,融入特色的設計元素,做到現代與傳統的歷史環境融合,做到功能與空間的高效集約,綜合解決停車、消防通道、通行、活動、景觀、商業等需求。
(1)整理建筑風貌,突顯地域特色
通過對本地傳統建筑和文化的挖掘,在建筑方案設計中采用修舊如舊的手法,主要從建筑風格、建筑色彩、建筑符號和特色建筑構件等反面進行深入設計。讓審美時尚與傳統街巷肌理融合,現代的空間與古代建筑完美結合,現代元素與古代風格相撞擊,實現古今共融[1]。
(2)梳理街巷空間,規范交通秩序
首先對現狀街巷空間進行梳理,充分尊重街巷的原始空間形式,保持宜人的空間尺度,增加界面連續性,控制機動交通。其次,完善州珮街區周邊交通干道,避免機動車穿行,減少內部機動車數量,并結合出入口位置設置停車場,解決街區停車問題。再次,發展合理的公共交通政策,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體系,提高州珮街區的可達性;建立良好的換乘系統,實現慢行交通、私家車與公交系統的無縫銜接。
(3)嵌入景觀設施,提升環境品質
景觀設施是營造街區環境的重要景觀要素,對于塑造街區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街區改造時嵌入路燈、休憩設施、標識系統及一些特定功能的構筑物等景觀設施,兼顧審美和使用功能,滿足街區居民及游客的需求。
(4)重構記憶場景,傳承民俗文化
歷史街區承載著人們對傳統建筑和生活的記憶,可以利用空間、材料和質感等元素創造駐留的場所,喚起和重構人們對舊時生活的集體記憶。街頭巷口塑造老人對弈、習武喝茶、彈唱吆喝等生活場景,傳達場所的生活記憶和民俗文化。通過街區意象的塑造,使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續,人文精神得以傳承。
在遵循以上設計策略的前提下,我們將州珮街區及周邊區域劃分為“三大區”,分別為萬花樓商業核心區、特色民居文化體驗區、風貌協調控制區。
萬花樓商業核心區:拆除現狀廢棄建筑,重建萬花樓地標。以萬花樓重建為切入點,運用街、坊的理念,靈活布局院落組合,營造豐富的外部空間環境,打造一個具有嶺南特色古街風韻的商業街區,既繼承了玉林建筑傳統文化形態,又滿足現代商業使用需求。通過引入現代商業元素,鼓勵民間手工藝及老字號進駐營業,重塑玉林老城的輝煌,成為展示玉林特色文化的窗口。
特色民居文化體驗區:梳理現狀街巷,打造三街六巷。通過營造公共空間、織補人行步道、重現人文場所等手法,創建舒適宜人的街區環境。同時,在特色嶺南民居文化體驗的基礎上,植入文化旅游體驗、建筑藝術博覽體驗、休閑娛樂體驗、國學教育體驗等高端消費形式,與周邊現有的十字街、云天文化城等景觀形成差異化的有效補充,進一步延伸市中心的繁榮,盤活人氣,提升整個區位的建筑品格及消費等級。
風貌協調控制區:為萬花樓商業核心區、特色民居文化體驗區的“襯景區域”,應對建筑色彩、材料和風格等方面進行控制和提升,創造鮮明的文化特色,與州珮街區歷史文化相協調。以提升公共空間品質為目標,以居民生活需求為導向,對景觀環境進行改造,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歷史街區環境保護與更新一直以來都是個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與研究的難題。本次以州珮環境改造項目為案例,從實地調研到相關研究,全面地進行初步的探索,對玉林市城市品位和整體形象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義。州珮街區僅僅是玉林市舊區的一部分,由點開始,逐漸帶動線和面,引領一條全新的城市更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