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設計研究院 新疆 830000
正文:
城郊公園的構建,在保護城郊現有樹木資源的同時,對其生態價值和自然文化價值進行梳理整合,全力貫徹城郊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不僅追求自然過程的保護和恢復,還追求人文過程的體現。
1.1 區域概況。圖木舒克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地處新疆西部,擁有獨特的綠洲風情、大漠風情和濃郁的民族風土人情,是具有軍墾特色及絲路古韻的生態園林城市。
1.2 區域現狀。項目基址位于圖木舒克市小海子街以南、濱河大道以北,設計區域呈條帶狀,沿線全長2412.6m,基址面積約620000㎡,右側地塊多為居住類用地,左側多為工業類用地,項目基址與相鄰南北地塊有效銜接形成景觀通廊。
2.1 策略1實施生態景觀措施,打造城市生態河。引水入園,打造自然河岸,將自然帶回城市;水系的輪廓多結合疏林地,尊重原有植被現狀,對部分占用林地改造的地塊采取大樹移栽措施,在保證水系景觀設計需要基礎上,盡量維持河道周邊區域的生態穩定。同時設置生物凈化區,除污泥的措施,凈化水質,局部設置濕地凈化區及泥沙沉降池,形成內部水循環。
2.2 策略2增加濱水景點,打造賞心悅目的景觀河。分時段保證夜景照明,利用光影對比、光色變化,創造神秘、溫馨、浪漫、舒適、自然的夜晚城市光環境,增加河道景觀吸引力。針對河道無水時,對沿河的主要節點進行藝術化的河岸處理,既美化河道又有一定的游戲活動功能,可處理成滑冰場、彩石灘、極限運動場、夜景LED地面,同時通過構筑物、建筑等點綴。
2.3 策略3增設多種游憩功能,打造城市活力河。設置多功能景觀游憩場地,復層堤岸處理,在主要節點處做復層階梯式平臺設計,逐層消化河岸落差,同時結合水生植物種植池的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濱水平臺。增加冬季項目、特色節慶活動和旅游項目的安排。針對枯水期無水時,沿河道兩側設置多個自然淺水區,不僅可以春、夏戲水,還可在冬天體驗滑冰樂趣。
2.4 策略4營造場所歸屬感,打造城市地域河。打通視線、景廊,使用景觀軸線、視線廊道和功能延伸等方法,加強濱河綠地與周邊城市組團的聯系,增加人性化及文化性的互動式游賞設施,提升濱水區域可達性和參與性,營造場所歸屬感,逐漸實現城市濱水區域的情感共鳴和回歸。
3.1 設計理念。設計以農田肌理為基質的田園風貌和以人工林為斑塊的森林植被營造“農林”大地肌理和“濕地”水域的景觀生態格局,在不改變耕地性質的基礎上,保留了基地的田園化,以生態為設計主基調,將水生命以生態化的方式進行,同時融入地域農耕文化的主題。
分別以主題展示的形式梳理演繹了城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回顧與期許,并兼顧城市功能分區與生態可持續要求,對沿線綠地空間的位置、功能、形態進行把控,形成多樣復合、有序遞進、各具特色的生活場景展示序列。
3.2 景觀空間布局。整個公園以軸線方式展開功能與空間布局,形成“一軸、三帶、多環、多節點”的整體框架。
“一軸”以水系為序列中軸沿線布設一系列景觀節點。“三帶”縱觀全園沿景觀軸分別形成左側生態林景觀帶、中部健康慢行景觀帶、右側濱水游憩景觀帶。“多環”指公園內的環形健身步道和沿導流渠兩岸的沿河慢騎路徑。“多節點”根據項目周邊地塊性質設置滿足功能需求的景觀節點。
3.3 功能分區
3.3.1 尋耕溯源。以農田原生態景觀為主,在縱橫交錯的田壟上種植各種農作物,給城市居民一個了解、體驗農耕的機會,也在造園的同時保留了當地農業生產模式,滿足生態低碳的要求。同時在河岸東側沿線設置濱河游憩帶滿足周邊居民的功能需求。以質樸自然的手法營造具有農耕文化體驗園,保留農田原生態肌理畫卷,喚起人們對于這片土地的記憶。
3.3.2 新城風尚。該地塊位于前海西街商業金融街的兩側,河岸西側有效形成生態林防護帶減少工業區對市區的干擾,河岸東側打造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豐富的綠化和郊野景觀為市民提供了逃離城市喧囂去享受大自然的機會,突出野趣的特色,林地、農田、丘陵等,致力于自然、樸實的造景。公共活動中心區域,營造時尚現代,具有凝聚力和友好度的城市風尚畫卷,傳遞現代氣息的生活空間。
3.3.3 天人諧和。該地塊營造靈動悠然的棲居生活,形成水中綠島,岸邊綠蔭,河邊林地等濕地景觀,花木繁蔭、鳥兒棲居、蜜蝶相伴……表達著人們期望回歸自然的訴求。營造靈動悠然,充滿趣味的自然生態畫卷。
3.4 景觀游線分析
3.4.1 生態林景觀帶。基址西側多為一類、二類工業用地,在濱水西側打造生態林景觀防護帶,利用生態景觀修復未來工業時代可能會造成的城市污染,形成自我運作的生態循環,緩解城市凈化能力,如:雨水花園、生態浮島等景觀形式。針對區域內未來的目標人群,生態景觀還具有教育意義。
3.4.2 健康慢行景觀帶。區域內部沿濱河設置完善的慢行系統,并附有相應設施和景觀,營造“安全、便捷、活力、功能融合”的步行空間,供步行者和自行車使用者穿行。
3.4.3 濱水游憩景觀帶。基址東側緊鄰住宅、商業等城市腹地,在水系東側沿線設置連續的濱水游覽線,形成具有不同親水性的景觀層,將不同景觀形式構成的基質串聯形成滲透式景觀廊道系統,打造多功能于一體的濱江風景線,激活潛在的時尚活力。
致力于構建集多元化、多功能、復合型于一體的游憩型城市郊野公園。
生態功能,合理利用改造原有農田、林地、水系,整改后的大面積林地、草地和水系既保護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又為城市改善了空氣環境和水體環境,有利于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美化功能,郊野公園中大面積的鄉土植物景觀與城市景觀形成鮮明對比,并且承載著當地的農耕文化。游憩功能,豐富的綠化和郊野景觀為市民提供逃離城市喧囂去享受大自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