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峰
(萊蕪市城鄉水務局,山東 萊蕪 271100)
萊蕪市地處魯中山區,國土面積2 246 km2,127萬人口。地處黃河流域大汶河上游,無客水來源,水資源完全靠降雨補給。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12 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81億m3,屬嚴重資源性缺水地區。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攔蓄水工程1 355座,其中大中型水庫9座(包括牟汶河攔河閘),總庫容3.45億m3,總興利庫容2.24億m3;小型水庫189座,興利庫容5 646萬m3;塘壩1 187座,總庫容5 596萬m3。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進行雨洪水資源工程建設勢在必行。
近年來,萊蕪市抓住國家重視水利基礎建設的歷史性機遇,進行雨洪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舉措為大力加強雨洪水資源攔蓄和優化配置工程建設:一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投資6.4億元,完成8座大中型、17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恢復、新增蓄水能力4 700萬m3。二是骨干河道攔蓄治理。投資9.7億元對大汶河、嬴汶河、龍馬河等骨干河道實施了綜合治理,建成大型攔河閘1座、橡膠壩32座、溢流壩41座,攔蓄地表水8 500萬m3,涵養地下水源7 000萬m3,治理后的河道基本實現了全年不斷流,兩岸地下水位普遍提升1~2 m,河流生態得到極大恢復和改善。三是跨地域調供水工程。建成了楊家橫水庫向常莊調水工程,雪野水庫向萊鋼、葫蘆山水庫向萊鋼、喬店水庫向萊城、大冶水庫向城源水廠供水工程等,初步形成了雪野、喬店、大冶、葫蘆山水庫等幾大水源地對城市和“三鋼兩電”等重點供水目標聯合調度的工程網絡。
限于資金投入不足,有許多該建的攔蓄水設施未建,現有攔蓄工程病險隱患得不到根除。現有千余座病險塘壩、幾十座小型水庫和未經治理的百余條小型溝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也是因資金問題未進行除險加固。
據測算,以現在經濟社會規模,在目前工程條件下,全市平水年(50%保證率)可供水量3.74億m3,預計總需水量約為3.80億m3;枯水年(75%保證率)全市總可供水量3.33億m3,預計總需水量4.03億m3。總體上看,現階段平水年水資源供需雖略有欠缺,但通過優化配置可基本保證平衡,但遇枯水年份水資源供需矛盾則較為突出,水資源短缺依然是制約萊蕪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龍治水”“多龍管水”的局面仍未改變,政出多門的水管理體制在萊蕪比較明顯,造成已建設的雨洪水攔蓄工程得不到良性利用。管理體制不理順,直接導致萊蕪水務市場的混亂,難以對雨洪水綜合優化調配和實行統籌規劃、協調實施,談不上對現有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浪費,難以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安全。
雨洪水利用工程建設、維修加固和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因未建立水利建設長效投入機制,常常是領導一抓就緊一陣,工程就干一點,一放就松,有的工程幾年都不見效益。列入國家規劃的雨洪水利用工程,因財力緊張,地方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影響了工程的實施。
萊蕪市屬黃河流域大汶河水系、大汶河、嬴汶河橫穿其中。現大汶河、嬴汶河流域共建有大中型水庫8座,大型攔河閘1座,小(一)型水庫30座,小(二)型水庫159座,塘壩1 187座。這些工程的建成有效地攔蓄了地表徑流,總興利庫容達3.36億m3,為萊蕪市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較好的水源保證,但工程布局不盡合理。從“十一五”起,市水利部門就著手編制金水河水庫建設規劃方案,此工程實施后可攔蓄地表水1 190萬m3,涵養地下水源,為萊鋼及鋼城城市用水提供充分的保證,解決其水資源緊張的狀況。但由于資金籌集及前期工作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實施,還有雪野嶺東水庫、鋼城石灣水庫等一大批列入“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的中小型水庫,都未付諸實施。
經規劃分析計算,在大汶河、嬴汶河流域規劃新建中型水庫2座(鋼城金水河水庫、雪野嶺東水庫),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29座,塘壩195座及在大汶河、嬴汶河、方下河、嘶馬河等河道內興建大量的橡膠壩工程,建立層層攔蓄的工程體制,盡可能地攔蓄地表水,以解決萊蕪市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萊蕪市現有水利工程還有13座小型水庫,1 000多座塘壩未進行除險加固。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時,應盡快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報告,解決工程資金問題,使病險水庫早日“摘帽”,完成除險加固工程。若工程全部實施后,將徹底根除水庫隱患,增加興利庫容,擴大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增加工業和生活供水,保護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萊蕪市8座大中型灌區,除雪野水庫灌區外,其它灌區渠系水的利用率大多在0.2~0.4之間。為充分節約水資源,必須突出抓好田間工程配套與大中型灌區末級渠系節水改造,盡快啟動喬店水庫、大冶水庫、楊家橫水庫等中型灌區和重點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擴大節水、抗旱設備補貼范圍。因地制宜興建中小型水利設施,平原地區建設完善灌排體系,山丘區大力開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加強山地丘陵區、糧食主產區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
一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把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大幅度增加各級財政專項水利資金,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二是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水利信貸資金。各級小額貸款資金優先用于雨洪水資源利用工程建設。支持水利企業采取水利項目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多種形式融資。三是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支持社會資本投入雨洪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項目,鼓勵采取產權置換、投資入股等方式,吸納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水利建設領域。
萊蕪市在留足生態用水的基礎上,充分攔蓄地表徑流,因地制宜建設攔蓄水工程,以保障本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可行的,也是萊蕪現代化水網建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