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 王 偉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2.3億,占總人口16.7%。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老年人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進行了一系列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在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時就人口老齡化問題特別強調建立為老服務人才激勵機制。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已取得一定成效:覆蓋中高職的老年服務類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框架基本建立;中高級為老服務人才逐步成為養老服務創新創業的骨干力量;開設老年專業的中高職院校快速發展,認定65個示范點;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在探索中前行,成效突出。
發展養老服務業離不開為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但現實瓶頸不容小覷。
1)行業需求和實際落差巨大,人才已成為制約瓶頸 從學歷結構分析,全國2015年末的27752個養老機構,職工總數31.82萬人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5.39萬人,占總人數16.95%,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畢業生流失嚴重 2012年起畢業的0.8萬名高職學生中80%已跳槽到其他工作崗位。為老服務人才普遍從業時間偏短,從業時間5年以下的占從業總人數70%左右,從業10年以上的占15%。
3)職業院校面臨重重困境 招生困難,在校生規模小,發展不均衡,人才培養舉步維艱。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方向的高職院校主要集中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另外10余省老年服務高職院校的數量幾乎空白。
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之一。為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擴大養老專業招生規模 實現院校自主招生、注冊入學、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人員培訓工作同步推進。實施按照招生數量核定招生人數的辦法,鼓勵和支持老年專業打破招生壁壘與限制。
2)通過增設專業點、實行單獨(自主)招生、增加招生計劃等形式,逐年擴大招生規模。使中、高職院校養老服務專業點達到100個;招生規模達到每年計劃招生4000人。
1)實施高職階段老年服務專業免費教育,建議政府參照師范教育免費等成功做法,進行學費減免。
2)通過福彩公益金項目支持,加強學生助學金資助力度。
3)將政府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入職補貼”部分前置到教育教學環節,對院校和學生給予鼓勵支持。
4)對開辦養老服務專業的院校給予經費支持。
鼓勵職業院校養老服務專業打破地域限制,增加貧困地區招生指標,利用京津冀一體化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與精準扶貧、扶持貧困地區就業對接。
1)打造健康養老專業群,形成專業合力 專業群以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主,涵蓋護理、社會工作、健康管理、康復治療、康復輔具應用、社區服務等專業。
2)順應市場需要,開設老年照護、失智老人照護、老年旅游、老年產品設計、運用和營銷等專業,提升服務水平。
3)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資源整合 推動中高職、高等學校和培訓機構定向培養、培育養老服務人才。
4)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培養層次,支持高校在養老服務管理、康復治療、家庭服務等學科招收研究生,增加學位授權點。
5)建議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為基礎,牽頭建立示范性本科性質的老年福祉大學。
與養老機構建立校企聯合招生和招工機制,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雙主體”管理體制,建立融合協調、一體化育人機制,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取消后,探索建立為老服務人才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建立院校學業證書和職業水平評價證書的“雙證書”體系。
利用全國民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及老年服務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健康養老職業教育集團、中國養老產業與教育聯盟等機構,通過質量提升工程、示范基地建設、師資培訓基地、海外培訓計劃等,培養亟需的專業人才。
1)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分類、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標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基本要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指南、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師資培訓與考評等5方面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建立養老從業人員評價機制。
2)制定教學標準或者人才培養方案、編寫國家規劃教材、頂崗實習、教學裝備等教育行業標準等方面工作,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和質量管控。
3)建立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標準體系。完善養老人才職業、養老服務業、養老人才培訓機構、培訓師資等崗位標準、評價標準等,逐步形成養老服務人員標準體系。
制定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標準,建立輻射全國、分級分類、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水平評價為一體的養老服務人才綜合培訓基地。
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術技能競賽的激勵作用,組織開展全國職業院校老年護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等,配套鼓勵政策。
1)對在養老機構從事養老服務的畢業生實施“入職補貼”制度,實現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情感留人。
2)實施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補助制度和意外傷害投保補貼。
3)實施老年專業“人員召回計劃”,對于離開養老服務業專業人士提供專項資金,實施特殊招募計劃。
運用新媒體和互聯網+、國家養老專業資源庫、遠程教育系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面向社會實體、院校推行網上授課、手機答疑,開拓學習新路徑。
實施老年專業人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創新行動計劃”,成立“中國現代養老職業教育集團”,統籌健康養老職業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 華.協力推進醫養結合 助力健康養老產業繁榮發展[J].城市住宅,2017(1):6-8.
[2] 趙康,楊根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個案研究——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2):60-64.